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踢毽子

踢毽子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小景

  常常抱着同情與不理解的態度看着現在的孩子,在一根網線連着的一台顯示器前消磨着生命的時光。

  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我的少年時光是在打彈弓、踢毽子、鬥雞、跳房、滾鐵環、打陀螺、跳繩中消磨的,已經記不清它們出現在我那充滿活力的生命中的順序了,只記得每痴迷於其中一樣時,課堂的時光是那麼的難挨,而吃飯也只是那麼三刨二扒拉,嘴裡還嚼着飯粒,人已竄出家門。

  踢毽子的樂趣首先在做毽子的過程,那時的商店裡是絕對買不到成品毽子的,要踢就得自己動手做。

  要做毽子首先要有兩塊中間帶着方孔的圓形銅板。已記不得那時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得的,只是覺得那時兩個黃澄澄的銅板雖然難得,可也並非沒有獲得的途徑,只是無論是換來的還是別的小夥伴送的,得到了,心裡就會高興好一陣子;其次是要有插雞毛的管子,最好是鵝毛管,鴨毛管就有雜色了,不像鵝毛管白的晶瑩剔透,讓人愛不釋手;最重要的是雞毛,那時村子里不乏昂首闊步、冠首通紅、遍身錦繡的大公雞,只是要捉到需頗費一翻周折,非得二、三個小夥伴合力,幾面包圍,再加上撲、躍、騰、飛等高難度動作,非得弄得雞毛與稻草齊飛、雞叫與狗吠四起才能最後得手。

  有了銅板、鵝毛管和雞毛,就可以自己動手做毽子了。

  把鵝毛管剪下寸半左右長,將其中大約一半用小刀劈出4片或6片並向外對摺,一塊銅板襯底,另一塊銅板從鵝毛管穿過,把對摺的部分壓緊,然後用一塊布從鵝毛管穿過,把銅板包裹並縫製起來,毽子的底座就做成了。剩下的事就很簡單了,把公雞毛插進鵝毛管,長的插中間,短的插外沿,儘力插緊,一個毽子就做成了。

  沒有競技就沒有輸贏,而沒有輸贏也就沒了玩的樂趣,因踢毽子,我不知多少次忘記了吃飯的時間,又有多少次是在父母有真有假的呵斥聲中跑回家的。

  踢毽子比賽輸贏有兩種踢法。

  一種是左腳着地右腳踢,這種踢法現在仍很常見,以一次不“死”所踢出的數量作為輸贏的評判。

  另一種是花式踢法,大致有“跳、寸、彎(kuan)、剪”四種花式。所謂“跳”,就是左腳跳起,右腳在左腳跳起的間隙跳起並把毽子踢起來;“寸”,是左腿提起,右腳在向左邊跳起的同時踢起毽子,因此時人的身體呈“寸”形狀,所以叫“寸”;“彎(kuan)”和“寸”類似,區別在於左腿是彎曲的,“彎(kuan)”是土音,“彎”要求左腿彎曲,右腿跳起並用腳踢起毽子,因右腳要將毽子繞過彎曲的左腿踢向正上方,這個動作難度是很大的;“剪”則是兩腿朝前,左腿在上右腿在下,用右腳的背部把毽子踢起來。這種花式踢法要依次踢出“跳、寸、彎(kuan)、剪”,再循環往複直到毽子落地,也可以賽前約好只“跳”。

  上小學時,有一次一位高年級的男同學在操場上連“跳”30多下,全操場的男女同學一起停下自己玩的,圍在他身邊,他跳到哪,大家就移動到哪,一邊為他歡呼、為他數數,一邊儘可能的為他騰出起跳的空間,整個操場就如同推來盪去的波浪,那場面真是壯觀。

  炎炎夏日,數不清的飛蛾、螻蛄圍着昏暗的路燈亂飛,一群男孩圍着一隻毽子變着花樣踢着、跳着,盡情的張揚個性、宣洩快樂,飛蛾、螻蛄不時擊打在臉上、脖子上,那又痛又癢的感覺已然穿越世紀的鐘聲,卻依舊那麼的悠遠、那樣的綿長,那群男孩中的我直到現在還常常奇怪:那時的夏天是怎麼過來的,怎麼時間的年輪就從沒有留下過火熱難耐的印記呢?

您正在瀏覽: 踢毽子
網友評論
踢毽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