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雜談清明節

雜談清明節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得得9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草木萌茂。這節氣的開始一日為清明節,自古有踏青掃墓之習俗。

  古人寫清明的詩詞很多,而最膾炙人口的是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全詩不用典故,文字通俗,通過對雨、行人、牧童、酒家的描繪,勾畫出了清明時節那特殊的氣氛。有人戲將此七絕重新斷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變得有長短句的韻味了。

  北宋時的王禹偁也有一首《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詩的內容通俗易懂,語言質樸流暢,描繪了一位貧寒書生過清明節的境況。前兩句說,貧寒的讀書人過清明節,無花無酒,像遠遊的和尚那樣孤寒蕭索。新火,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古代習俗,這一天禁火,家家戶戶吃冷食,第二天才重新生火,故曰新火。后兩句說,昨日向鄰家討得了新的火種,天亮前便可以點燃燈來讀書了。

  宋人高翥也有一首七律《清明》:“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此詩寫的又是另外一種心態了。清明祭掃南北山頭上人來人往,忙亂混雜。紙錢灰飄飛在空中,像一隻只白色的蝴蝶。掃墓人傷心落淚,眼睛哭出了血,把杜鵑花都染紅了。白天墳前的淚血,不過是一種形式,到晚上,死者仍寂寞孤單,生者自逍遙歡樂。兒孫們來祭奠,其實一滴酒也到不了九泉之下,倒不如活着的時候及時尋樂啊。

  現在的清明節,多帶有踏青郊遊、親友聚會的性質了。正如詩中所言“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甚至出現了替人祭掃,代人哭墳的行當。殯葬業是一口價,喪家絕無討價還價的餘地。公墓地價可以超過房價,有人慨然曰“死不起”。不買公墓就取不出屬於自己的骨灰,這是典型的官商勾結啊。

  公墓應該是屬於公益性質的產業,政府應該出面干預,讓殯葬業回歸人性,不要讓人感到死也難。

您正在瀏覽: 雜談清明節
網友評論
雜談清明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