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pp958
和一段“收藏”經歷相關的13點思考
甘肅寧縣二中張永鋒(745200)
三年前,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按理說,不該再有欺騙人或者被人欺騙的遭遇了。就前者而言,不符合我恪守的做人底線:與人為善,做人求真。就後者而言,畢竟積累了一些人生經驗,做事情該成熟了。有一副對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的這些上當受騙的遭遇與一段“收藏”的經歷相關。
前幾天,我蝸居的小縣城來了一個賣古董的人,書籍、字畫、銅器、玉器,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我連續三天時間去光顧,不是說我是行家裡手,有火眼金睛,懂什麼,能看來什麼,只是因為好奇。後來,我看中了他幾套人民幣收藏冊。從外觀上看,品相好,種類齊全。我的生活經驗(是從書上得來的)告訴我,人民幣收藏投資小,贗品少,回報高。再加上那個人長得慈眉善目,和氣。不像是騙子的長相,當然不是說騙子有固定的長相。後來就毫不猶豫買了,還給人家說,即使買了贗品,權作買了書籍,給孩子增長一些關於人民幣的經歷和知識也划算,結果“碰瓷”了。由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上當受騙絕對與年齡無關;
2 人做事情有時候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只是為了失敗后多加一道心理防線,但面臨失敗是必然的,尤其經驗不足的情況下。
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話千真萬確。騙子也會慈眉善眼而不一定賊眉鼠眼;禿頂的人不見得是哲學家,頭髮長的人不一定見識短,但也未必就是藝術家;鷹鉤鼻、金髮碧眼的未必就是洋人;
4經驗有時候是靠不住的,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老生常談,老調重彈,其實是對的,毋庸置疑。
後來,我讓一個懂行的人看了,他說,第一套人民幣全國僅存三十套,博物館不收藏嗎?專家不收藏嗎?能輪到市場上零售嗎?第二套是棉花紙,有兩種版別是蘇聯印製,你能搞到真的嗎?由此,我有如下的思考:
5專家的結論有時候靠不住,因為他的公眾形象打了折扣,他的學術道德和做人的良知被銅臭味蒙蔽了;
6一般情況下,專家對問題有獨到的判斷和不為外人道的經驗;這是長期的學術積累的結果,也可能是花錢買來的教訓;
7沒有免費的午餐,不交“學費”肯定學不到真東西;
這件事後來被妻子兒女知道了,孩子由歡呼雀躍到無所謂,他媽從半信半疑發展到嘮叨,取笑。我沒有生氣,我想划不來,畢竟健康是第一位的,家庭和睦是家庭中至高無上的利益。由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8受損失后,要盡量把損失的程度降到最低;
9人有時候需要給自己一條阿Q的尾巴,這樣有利於心理調適和平衡;
10任何時候,人是第一位的,財物,名利確實是身外之物;
後來,另外一個人說,其實好多文物是仿製品,真的畢竟鳳毛麟角,買個上檔次的仿製品也不錯,有保存的價值。我又很高興。由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1任何人其實從心底來說都不願服輸,而事實上願賭就要服輸;
12人是慾望的奴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成大器!
最近,在網上看,我“收藏”的一些其他東西價格看漲,我又欣喜若狂。我慶幸得想,畢竟天有一虧,地有一補;我想:可以彌補一下損失了,懊悔的心情淡了許多。由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3人為物役,心為君主。人的一切煩惱都來源於身外之物尤其是物質的誘惑;某種意義上說,人是自己煩惱的製造者。“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
西方人忌諱13,我寫13條思考和各位受騙上當者共勉。
作者附記:這是仿作的一篇散文,經歷純屬虛構,力圖突破一種文體範式,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