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尋跡陽城驛

尋跡陽城驛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尋跡陽城驛

  朱金華

  秦嶺深處,蹚過丹江河,越武關,一路向東,地面漸漸開闊,有山而不高,白牆覆青瓦。春來茂林修竹,繁葉雜花,茶香花芬芳;秋至風清泉響,漫山紅遍,碩果綴枝頭。牛哞羊咩,雞犬相聞,蛙聲一片……好一派陶令筆下景緻。

  陽城驛於綠樹掩映中坐落,在寂靜繁華里固守。有多少文人士子從身邊往複,留下詩篇。唐朝元稹《陽城驛》詩曰“商有陽城驛,名同陽道州。陽公沒已久,感我淚交流……”,這是公元805年元稹被貶江陵途中路過陽城驛留下的感嘆。大詩人白居易《和陽城驛》“商山陽城驛,中有嘆者誰?雲是元監察,江陵謫去時。忽見此驛名,良久淚已垂……”。公元822年,白居易貶任杭州刺史途徑此驛,面對皎潔的月光,感慨道:“親故尋回駕,妻孥未出關,鳳凰池上月,關我過商山。”(《宿陽城驛對月》)。時隔150年,到了北宋,秉性剛毅的王禹偁因秉公執法貶任商州團練副使,他在《不見陽城驛》詩中寫道“不見陽城驛,空吟昔人詩。誰改避賢郵,唱首元微之……留題富水驛,始見杜紫微。紫微言驛名,不合輕改移……我遷上雒郡,罪譴身縶維。舊詩猶可誦,古驛殊無遺。富水地雖在,陽城名豈知。空想數君子,貫若珠累累。三章詩未泯,千古名亦隨。德音苟不嗣,吾道當已而。前賢尚如此,今我復何悲。題此商於驛,吟之聊自貽。”

  詩篇和着詩人的足跡在歷史長河中延伸。華清池演藝《長恨歌》再現大唐氣象,幾方乾涸的池塘訴說著凄美的故事,凝望熱氣升騰的泉水忍不住掬一捧在臉頰和手掌間撫摩,終究沒能洗出點兒古意來,倒是池中的游魚廊坊的遺存讓人流連忘返駐足觀望。人們在尋覓在溯源,找尋曾經的繁盛記憶往昔的風采,歷史留下一段一段故事,鏈接着不朽的文明。

  站在現實中尋跡陽城驛,破舊的老街幽靜漫長,紙紮店柴門半掩,一老嫗手拿彩紙漿糊金童玉女,眉宇間透出一絲凄涼。沿石板路往裡走,一股醇香直衝鼻翼,燒酒坊人聲嘈雜,想必是醉酒吐了真性。透過木雕花窗,一個脊背上扎滿銀針的漢子端坐在木椅上,任由鶴髮童顏老中醫驅逐病魔。街角盡頭,是新建的校舍,傳來朗朗書聲。新街別有一番景象,鱗次櫛比的樓房,五顏六色的廣告牌,熙熙攘攘的人群,商賈雲集的集市與老街交相輝映。舉目遠眺,林間那一角屋舍不是闖王寨嘛,我彷彿聽見了鼓角爭鳴。幾年前在這條街的半中腰王家莊採訪過的劉伯承元帥警衛員王聲發老人是否仍在擦拭那把銅號,葡萄架下佩戴着的軍功章仍在我心間閃耀。遠處那一溜漢墓群述說著這裡曾經的繁盛,這條街有過太多太多的故事,我無法找尋陽城驛確切位置,至少,循着詩人的足印踏訪了這片熱土。

  昔日陽城驛,今日富水鎮。這裡曾經雅士垂青政客往複商賈奔忙,如今不再是“商於名利路,夜亦有行人”。李白、韓愈、白居易、李商隱、王禹偁諸多文人墨客在這條道上灑下頌詞和嘆息。韓愈曾經“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現如今寧西鐵路、滬陝高速、312國道貫穿全境,四通八達。春日茶園溢清香,冬至銀裝裹山村。向東百餘里乃是內鄉縣衙,向南進發,便可問道武當山了。

  原載《陝西工人報》2013年6月8日

  《商洛日報》2013年6月13日

您正在瀏覽: 尋跡陽城驛
網友評論
尋跡陽城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