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叢繞舍似陶家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金秋十月,走進蘇州皇家園林拙政園,就像走進一幅幽靜的畫卷。且不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古人的獨具匠心,就園內每個門口那一團團、一簇簇笑逐顏開的菊花,就足以讓遊人眼眸驚艷。你看,有人湊近花瓣輕嗅那一縷縷若有若無的清香,有人擺上各種姿勢留下那精彩的一瞬間,有人則閉上眼睛醉卧在五彩繽紛的菊花叢中。在這微寒的秋季,百花凋殘,可是菊花卻枕着霜露,不招搖,不嫵媚,從容地靜靜綻放。
沿着假山秀木,穿竹林小道。一路走走停停,站在石拱小橋上,看肥碩的鯉魚游弋在漸枯的荷葉間,別有一番情趣。不經意一抬頭,那些臨水而建的亭台翹角總是不經意就入了眼帘,在隨風搖曳的柳條兒下若隱若現。園內雖然沒有霜葉紅遍,層林浸染的秋色。但那古樸的小橋流水,青磚黛瓦,別具一格的麴院迴廊,亭台樓榭,竟讓我有一種恍若隔世的錯覺。踏着千年的青石板,仰望百年的參天古木,凝眸腳下的閑花蕙草,呼吸着嫻雅清新的氣息,還有鳥雀輕啾,只覺得悠然自得,頓時忘記了塵俗煩惱。
據說拙政園是明代官場失意的王獻臣息政歸隱而築,他在宦途上遭受多年挫折、冷落,對仕途已經心灰意冷,因此他無心在朝為官,意欲早日返回姑蘇老家,退隱林泉隱居。園林建成后,王獻臣經常邀請姑蘇名流韻士雅集宴飲,吟詩作畫。這座山水相映,林木蔥鬱,古樸典雅的園林別墅,在歷史的滄桑中幾易其主,如今已成為飲譽世界的東方名園之一。而這園林主人心靈所神往的皈依,不正是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隱逸南山,荷鋤于田埂阡陌的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么!
我曾經無數次想象過歸隱南山的陶淵明,一生幾仕幾隱,在魏晉那一場玄風中終於選擇避開了車馬喧囂,清歌長林,孤嘯山水。菊花為伴,詩酒逸興。當他在某一個霧靄沉沉的清早,悠閑漫步在竹籬小院邊時,突然發現一朵朵染霜含露的菊花開了,這時候,柔柔的風吹過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驅散了他眉間的陰影,該是怎樣的悠然自在。紅塵萬丈,繁華終究會落幕,何況功名利祿呢,世間沒有誰可以真正地陪你走到人生的最後,萬古不變的唯有綠水青山。
泱泱世界,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雅客都在追求一種超然之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是又有幾人能夠真正悟透呢!又有幾人能夠在迷惘的仕途中像倦鳥一樣迷途知返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功名成就,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所收穫的。多一份坦蕩,多一份豁達;笑看落花,淡看得失;拿得起放得下,超然物外,才能逍遙自在。
漫步園林籬前,看菊花從容怒放。踩着時光的光影,走進唐宋詩詞里,體會王安石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那段流傳千年的佳話。驚嘆鄭思肖的“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那堅貞不屈的氣節。感悟“人淡如菊,心素如簡。”的淡雅境界。“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說不盡的菊之情懷,道不完的菊之高潔。想來,在這個浮躁的煙火塵世中,寧靜淡雅的菊花不僅僅只是陶淵明寄託情感的知己,也是我們許多人的精神追求吧!
一陣微風吹過,瘦長的葉子輕輕搖曳,千姿百態的菊花依然喜笑顏開,有淡淡的清香飄來,沁人心脾。望着不遠處那朵燦爛的菊,與我相視莞爾。這一刻,我終於明白: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用一顆如菊的心去闡釋和理解生活,一切都是美好豐盈的。以菊的姿態去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仰望晴天,坐收暮雨,不爭春,不爭艷,即使錯過了春天,卻可以擁有整個秋天。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的這首詩說出了我此刻的心情,夕陽西下,在我的頻頻回首中依依惜別。我覺得,拙政園就是現代鬧市中的世外桃源,或許,它沒有南山的悠然,東籬柴門的素簡,但是它的寧靜和幽雅卻凈化了我們的心靈,那奼紫嫣紅的菊花帶給了我們甜美和溫馨的享受。原來,融入大自然的山水花草中,便是一條通往心靈的幽徑。慶幸,在這純凈的園林,我找到了關於“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詮釋。其實,只要心中有山水,再美麗的風景,也不過是附贈品而已。
我,終究也會老去。當看盡春花秋月,品盡辛酸苦辣,當三千青絲也變成了滿頭白髮。如若,能夠遠離鱗次櫛比的水泥森林,我願意,擇一塊不大的閑地,建一片竹籬,四周遍置五顏六色的菊花。待到秋來時,靜坐花園一角的小亭里,有石桌石凳,有風和日麗,然後泡上一杯淡淡的茉莉花茶,當我一邊淺呷慢飲,一邊輕輕扭轉頭,從那雕花的欄杆望過去,看着那一朵朵次第綻放的菊花,向我傾情微笑的時候,我該是怎樣一種美麗的心情啊!
秋叢繞舍似陶家 範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