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老子在其老師常樅臨終前,向他做最後的請教。常樅張開嘴,示意說,舌頭的存在,是由於它的柔軟;而牙齒都脫落了,是由於它的剛強。這裡面包含了天下的道理。老子又問老師,以後該向誰去請教?常樅回答:“你以後要以水為師。” ——題記
女兒學會游泳了,興奮的不得了,整天纏着我去游泳。初秋的天氣,陽光不見一點收斂,抱着省點空調費的目的,星期六一早就來到了水上樂園。
“不拿掉游泳圈,永遠學不會游泳。”看着女兒一本正經的給旁邊人傳授游泳經驗,心中不禁一樂。從四歲開始我就教她游泳,十歲才學會,現在套用我的原話,竟然還滿臉的自豪。
我認為孩子在小時候應該學會兩件事:一件是爬樹;一件是游泳。爬樹可以讓人感受到向上爬的艱辛和收穫高處有美景的體驗;游泳可以讓人體會到因勢利導,借力而用的感悟。
古人把游泳好的人稱為“水性”好,深覺有理。因為不了解水的習性,是怎麼也學不會游泳的。所以當女兒學會自由泳的時候,我告訴她,不學會仰泳,永遠不要去深水區。什麼時候躺在水面上不動,身體沉不下去后,再去深水區游。她問我為什麼,我說:“你不懂水性。”
學游泳其實就是一個知水性的過程。這個“知”應該算是小知,因為人們只是通過游泳知道和利用了水的浮力。水性何止如此!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言“智者樂水”,禪語謂“善心如水”。
水,無形無骨,能賜予萬物以利益,而從不與萬物爭利益;別物爭着處上,水卻甘居卑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的這種“不爭”、處“下”的崇高品德,真的可以稱得上“上善若水”了。
只有智者,才能透視到水在柔靜中蘊藏的剛強;只有智者,才能洞察到水在謙卑中蘊藏的偉大;只有智者,才能體會到水在不爭中蘊藏的力量。這也是“智者樂水”的原因。
水是公平的,它無論流到哪裡,永遠都是為了保持一個水平,沒有絲毫傾斜。水納萬物卻從不受萬物的影響,它在急速運行時可以混雜夾帶着泥石沙礫,一旦停下來,慢慢沉澱,依然乾淨透徹,是平和的象徵。以“水德”樹“人品”,這應該是“善心若水”的真義吧。
上古人俯水解渴時,就發現了水底漂浮着的藍天白雲,山石樹林,還有蓬頭垢面的人影。從此,水成了人類最原始的審視自己的鏡子。水讓人類認識了自我,水成了人類思考體悟的源頭。當鏡子沒有出現之前,人們以水為鑒。
水,無形無骨,隨勢而賦形;水,依盛水之物,可方可圓;水,依地形之變化,可上可下。孫子從水中悟出了兵法,他說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說的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走下坡路。哲學家從水性中悟出來“物極必反”這一真理。它告誡我們,做人要留有餘地,有餘有剩才是活數,永遠為自己預留空白,一張畫有空白才美。多忙的生活一定要有空餘的閑暇。才是高明的人生。
水,平和柔弱,但它能夠征服強大。“滴水穿石”這個事實給我們兩個啟示:一是只要專一地持之以恆地用以滴水之力,再堅硬的石頭也會被滴穿,也就是“恆而有成”;二是你能夠面對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但你卻未必經的住那如水一般的溫柔。
有人總結水的性格:液體的水,溫柔;氣體的水,熱情;固體的水,堅硬。這個總結其實並不全面,水性不管是那一個形態都有涵蓋的。一旦誰無視它的個性,水就會表現出率性而為和我行我素的特點。當江河被束縛過分,它就會衝破堤壩;所以,水又是自由的,它在本質上並不是受制於人和物的。就好比做人,溫柔和沒有性格是有質的區別的。個性不顯則諸事不達。
水,流淌不息,但它不懈追求寧靜。一條河流的長途跋涉,一掛瀑布的痛苦轟鳴,甚至是大海的洶湧澎湃,都是為了歸於平靜。水平如鏡時,它才能照出萬物的容顏,才能顯示出寧靜致遠的內心。因此,我們應該追求這樣一種境界:不在喧囂中迷失自己,而在寧靜中澄明一片。
水之性最接近於“道”之理。它向我們展示了為而不爭,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博大寬厚,恬淡自處的為人之道。啟示我們:德行要像水一樣“與善仁”;心境要像水一樣“心善淵”;立身要像水一樣“正善治”;言語要像水一樣“言善信”;行為要像水一樣“居善地”;進取要像水一樣“動善時”;做事要像水一樣“事善能”。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觀水有悟,以水為文,寫下了無數的膾炙人口的文章。“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嘆的是水流不息;“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感慨的是水的平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寫出了水的連綿不絕;“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寫出了水的寬廣;“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寫出了水流動的特點。“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從一定角度上闡述了水的作用。
人們如若從水的自然、變通、清濁、起伏、容忍、屈伸、剛柔、方圓、虛實、動靜各態中,匯聚智能以完善自身,必成賢達之人。人們在世上若遇波折,當學水之能潛、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靈活、善變,適者生存的必是虞智之人。以水為師,正合做人的道理。
水性 範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