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愛你,是我的信仰》讀後感

《愛你,是我的信仰》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愛你,是我的信仰》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致加西亞的信 我的中國夢

  《愛你,是我的信仰》讀後感

  我知道25號之前要交書評,卻因為忙一個投標,最後幾天昏天黑地無暇顧及。直到30號交了標書,在回程的高鐵上,昏睡了2個小時又去餐車吃了飯後,才重新活過來了,才能打開電腦去完成我欠下的“債”。我必須在高鐵的剩下這3個小時內完成“債”,雖然依然有些頭疼,卻不能拖到明天,因為明天將要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這次申請並幸運獲得的書是《愛你,是我的信仰》。本來是給皮爸申請的,他卻拒絕去看。我買的育兒書他也從來不看。本着“一個人不可能改變另外一個人”的原則,我還是“改變自己”,自己去看這本書,去感受一下別的爸爸是如何對待孩子的。

  第一印象:坦白到驚悚

  書的作者是台灣人,用極度的坦白給女兒碼了不少文字。其坦白程度有點嚇人,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公開談論的話題範圍。他對女兒坦白了他的情事房事和外遇,他更接近於內心的懺悔,而不像是公開出版的書或能對孩子說的話。試問世上有幾位爸爸能這樣做?誰不想在兒女面前保持一種聖潔和對配偶的全心全意的愛?人們認為這就是對兒女的愛,多少育兒專家寫道:最大的愛孩子就要愛孩子的媽媽/爸爸。如果不是有這樣責任感的束縛,《廊橋遺夢》的結尾也許就會被改寫了。可在這本書里,作者打破了這樣的倫理觀,字裡行間他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坦誠,極度的坦誠,哪怕是袒露靈魂的醜陋,也是深深地愛孩子。

  第二印象:交流到本質

  在驚悚的第一印象后,我在空隙時間斷斷續續地翻閱着它,到現在還沒讀完。得到的第二印象是作者的學識和見解還是淵博和獨到的。他關注社會的深層問題,並把這些問題剝皮去殼地掰扯給孩子聽,包含他自己的觀點,他希望女兒長大成人後所擁有的價值觀等。

  人與人之間只有經過深層次的交流才能成為知己,這種深層次的交流應該是包含社會觀和價值觀的,因為只有了解了你的價值觀才能最接近你作為人的本質。見過了太多父母和孩子深深愛着卻無話可說,他們(包括我自己)的交流僅僅限於問候或閑聊。雖然問候和閑聊也是傳遞着愛,但如果有了深層次的交流,那麼這愛就超越了血緣關係,而增加了平等的友情的紐帶。皮皮總說:“媽媽,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問:“媽媽,你是我的好朋友嗎?”我總回答:“是的,我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但我知道,要想在娃娃長大后還當你是好朋友,還願意和你交流,就得去養成平等交流的好習慣,並且是持續不間斷培養交流的紐帶。

  第三印象:深愛就陪伴

  遊戲人間之後是作者對女兒的深深的愛。在第二個女兒出生后,作者開始了彈性工作,好有更多的時間親自帶孩子,自封名號為奶爸卡卡。甘心於重複每日數十次地換尿布,擦屁屁。只有無數個日常細節中的涓涓細流才能匯成深愛的河流,才能形成大海般深沉的愛。

  放不下工作也沒有條件當全職媽媽,我會堅持把孩子帶在身邊,卻難以保證每天都有高質量的陪伴。想起皮皮的請求:“媽媽,陪我玩一會吧?”總是不那麼容易得到滿足。得到的要麼是“媽媽累了,你自己玩會吧”,要麼是“你現在改刷牙了,不能再玩了”,要麼是“現在該上學了,早上起來沒時間玩”。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我們時常處於拉鋸中,結果就是既沒玩好也沒節約任何時間。想起來,其實真的是好久沒有好好陪皮皮玩了,我更願意帶他去找他的小朋友玩,而不是我陪他玩。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後,每天放學就在外面瘋玩到快九點或九點后才回家,回來磨蹭完了上床就幾乎十點了。我再加加班,陪他的時間更短了。能保留下來的就只有睡前故事,就這十幾分鐘還常常因為太晚了被擠占。奶爸卡卡提醒我們的就是:孩子成長的時間很珍貴,一晃就過去了,高質量的陪伴無可替代。

  想起皮皮最近總愛說,媽媽我愛你(貌似咩咩小朋友三歲多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問他愛不愛爸爸,他就說不愛,爸爸不是我的好朋友。依我看,皮爸還是陪得少了。爸爸陪的時候,要麼是在管教他,要麼是自己看小說,讓他自己玩, 要麼是很沒耐心地陪他玩,不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而是和小屁孩擺大人的一套規則。但願我這趟出門十天能讓他們有更多屬於父子倆培養感情的親密時光,嘿嘿。

  別扯遠了,還是轉回這本書的主題上來,或趕緊收尾吧。這本書可以說是“字糙理不糙”,看了總會有收益。也許要被拉入黑名單了,不管怎樣,這篇遲到的書評交了就算是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吧。

您正在瀏覽: 《愛你,是我的信仰》讀後感
網友評論
《愛你,是我的信仰》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