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
梁田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書友們,大家好!我叫梁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吳曉波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古語有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國家歷來重視治史,世界幾大古代文明,只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地延續了下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歷來重視從歷史中總結治國安邦的經驗。吳曉波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出版於2013年,恰與當前我國在3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大崛起後步入改革深水區的時代背景相應和,與其說是寫經濟,不如說是通過寫經濟來寫社會和政權的變更。作者通過分析從管仲變法到改革開放2000多年來經濟變革成敗得失,讓讀者能夠更宏觀地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能夠更深刻地認識當前中國改革難題。
整本書,內容上從公元前七世紀的"管仲變法","四民分業"思想和鹽鐵專營政策開始寫起;到公元前四世紀的"商鞅變法",土地私有化、郡縣制、戶籍制、軍爵至上;到"漢武帝變法",獨尊儒術以達到全民思想控制,圍繞產業、流通和貨幣及財稅等核心命題的體制改革;到"王莽變法",一個儒生皇帝的短命古典社會主義試驗;到唐宋,唐太宗以歷史上最小政府造就最強帝國,開創"貞觀之治";宋太祖削藩,並一舉化解地方對中央的威脅;北宋後期"王安石變法"更是帝制時期最後一次整體改革,東西方文明至此分道揚鑣;再到明清兩朝閉關鎖國,中國"男耕女織"封閉社會形態形成,科技和經濟創新退化,從而掉入長達500年的"高水平停滯"時期;再到晚清洋務運動,為什麼晚清和日本明治維新幾乎同時起步卻造成完全不同的國運;再之後是"兩個民國",一個極度自由的市場經濟運動,一個是以"統制經濟"為名義的集權變革,都以失敗告終。1949年之後的二十多年,以消滅私人資本為目標的計劃經濟大實驗以及一系列瘋狂的政治運動,將中國拖入停止混亂的泥潭;1978年之後的改革開放又分為"放權讓利"和"集權回歸"連個階段,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體制上的羈絆又讓社會矛盾和經濟發展的前景晦暗不明。
作者在寫這些經濟變革史的時候,始終採取了自己的兩個分析工具進行分析一是四大利益集團博弈法。作者認為歷史上及中國現在所有的問題,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產階層和無產階層四大利益集團互相鬥爭、博弈和妥協的結果。二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作者認為2000多年來眾多制度創新,主要都是圍繞四大基本制度:郡縣制度、尊儒制度、科舉制度、國有專營制度,這四大制度分別對應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利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會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與之配套的宏觀經濟制度模式。
通過利用這兩個工具分析,作者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最近30多年的經濟大崛起是兩千年中國經濟變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進;第二,中國經濟存在的"國有經濟獨大"、"政府控制土地"、"金融業市場化改革滯后"等"結構性缺陷",與其說是不可容忍的"過錯",還不如說是一個"建設性結果".
通過對這本書的粗淺閱讀,我對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一些問題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從"統一文化"看經濟制度改革。書中引用了美國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專家魏斐德的一句話"統一是中國的一種文化",作者認為中國有着根深蒂固的統一文化,中國人最害怕、最不願意、最討厭、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統一"是考察所有治理技術的邊界。對於我國目前的經濟改革,作者認為我們目前所進行的經濟制度的改革,是以自由市場化為導向,以"統一文化"為邊界,在民主法治與中央集權體制之間尋找平衡點的非西方式改革。但在"統一"背後,默然垂手而立的是冷峻的集權中央,集權化的政治體制與自由化的經濟變革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我國在歷代的經濟變革中,若要實現經濟大繁榮,往往是讓經濟自由發展,讓市場來作為經濟的主心骨,同時又往往很容易出現地方強,中央弱的局勢,這樣就會出現地方起義等等不利於"統一"的不和諧因素。所以,當前經濟改革要以"統一文化"為邊界,在民主法治與中央集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使得經濟利益最大化。
2、從管仲和商鞅兩大變法看"計劃"與"市場"兩隻手。吳曉波將管仲稱之為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將商鞅稱之為命令型計劃經濟的鼻祖。管仲第一次通過價格、財政、稅收整體配套改革形成了系統性的國民經濟治理體系,首創的"鹽鐵專營"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經典模式,影響力持續至今;齊國鼓勵消費、重視商業,管住宏觀、放活微觀的經濟治理模式是市場經濟的雛形。而商鞅變法以農立國、推行郡縣制和軍爵制等改革措施,奠定了中國單一制國家和計劃經濟的基礎。在吳曉波看來,中國歷代經濟政策均未脫離兩千多年前管仲變法和商鞅變法的歷史閉合循環。計劃與市場這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手段曾經有着天然的界限,曾經被視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根本差別之一。但是毋庸置疑,過度管制的計劃經濟導致中國經濟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甚至在文革期間使國民經濟進入全面崩潰邊緣,現在計劃經濟的殘餘影響仍在,政府這隻"手"伸得過長也是當前部分人認為"國進民退"的主要原因。當前進入發展"新常態",要充分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就必須激活民營經濟,政府的過度干預只會造成民營經濟舉步維艱,因此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政府進行宏觀調控,這種理念要更全面徹底地貫徹落實。
3、從"桑弘揚之問"看國有經濟。國有經濟在我國處於經濟的主導地位,但它的存在一直是飽受爭議的。特別是當前一些國企壟斷轉行、傲慢自大、腐敗滋生,使民眾對於國有經濟的看法日益趨於負面。一些激進人士甚至認為,我國應將所有的國有經濟全部都私營化,使全民都參與到國有經濟佔有的頂層經濟。但是,全部私營化能否解答漢武帝的財政大臣桑弘揚的三問呢?國有專營的支持者桑弘羊與眾朝臣辯解時問:如果不執行國營化政策,戰爭的開支從哪裡出?國家的財政收入從哪裡得?地方割據的景象如何化解?因為若將其全部國企私營化,這必將"弱中央、強地方",對於中國這麼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而言,或許會突破"統一文化"的邊界,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因此,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經濟,我們應當考慮的並不是要怎麼消滅,而是要怎麼改革,怎樣改革才能使國民受到的利益最大化。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其充分進入市場,讓市場作為其導向或許是最有效的手段,而若要讓市場在國企中發揮充分的作用,則勢必要在國企推行政、黨、企分開。
總的來說,讀完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思維得到了拓展,思想得到了加深。但是這本書也不是完書一本。書名儘管有向史學大家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致敬之意,但從我淺薄的閱讀和知識積累來看,吳曉波作為一個從記者轉型專攻企業史、經濟史的非專業學者,跟他的《激蕩三十年》一樣,這本書雖然條理清晰,寫得十分精彩,可讀性強,但是從內容上看存在許多硬傷,實證不足,邏輯生硬,慣於先下結論,研究不縝密,並不能當做嚴謹的歷史著作來學習。儘管如此,對於一個沒有經濟學背景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經濟史入門書籍,值得一讀。
相關範文
-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
- ·讀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有感
- ·讀《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有感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後感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書筆記
- ·清代民族經濟法述論 清代民族經濟法述
- ·歷史上藏族社會的經濟法律 歷史上藏族
- ·變革中國讀後感
- ·《教師是擔當教育變革的主力軍》讀後感
- ·教師是擔當教育變革的主力軍讀後感
- ·《大數據變革》讀後感
- ·歷代奸臣錄曹操
- ·歷代奸臣錄張幫昌
- ·歷代奸臣錄七律
- ·也品三國——歷代詩人筆下的諸葛亮
- ·小時代經典台詞
- ·郭敬明小時代經典句子
- ·古代經典愛情詩句大全
- ·裸婚時代經典台詞
- ·脫軌時代經典台詞
- ·新閨蜜時代經典台詞語錄
- ·我的少女時代經典台詞
- ·新戀愛時代經典語錄
- ·小時代經典語錄
- ·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思考
- ·建造樓宇經濟開拓發展空間推進經濟發展
-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學習心得體會
- ·強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不斷提高縣域經
- ·經濟建設規劃院經濟規劃處處長競職報告
- ·“澳洲的兔子”——法律經濟學的興起及
- ·在經濟運行及經濟結構調整彙報會上的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