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春晚觀后感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很有感觸,寫在這裡,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作家,她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鏈。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裡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還有,寫到當時有些落迫的鐘書先生“留在上海沒個可以維持生活的職業,不得依仗幾個拜門學生的束修”,卻不想在一個夏天,收到學生送來的一擔西瓜。圓圓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眾人,自己還留下許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經對爸爸說:

  “爸爸,這許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兒。”顯然她是覺得“與有榮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這樣聰慧的女兒,媽媽怎能不記得她吐露出的每一個音符句語?所以,當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楊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說:“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心掛肚腸,以後就不用牽挂了”她嘴上這麼說,心上卻牽扯得痛!阿圓去世時,還差兩個月才滿六十。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如何摧殘着兩位體弱多病的老人……

  當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先生去世。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讀到這裡,還能有人不為之動容嗎?

  最後的附錄里,有錢瑗打算寫的她的那個版本的《我們仨》的手體本初稿(未完成),還有她在病中寫給同樣生病的父親的幾封信,寫給母親的新年賀詩,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進食了,但不放心阿媽,特寫信教媽媽如何做簡易飯食……那種父女親人間的濃情和俏皮讓人感慨萬千。最後附錄三里,收錄有女兒給爸爸的速描畫、鍾書先生給煮飯阿姨的抽象寫生實物畫……這點點滴滴碎紙片都讓楊先生視為珍寶一一收藏其間,那是屬於他們仨的寶貴財富和回憶傳記,沒有人能走進,只能在遠處觀望與唏噓…

  《我們仨》的故事讀完,讓我久久不能放下。為他們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的風範深深感動着我。真希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每一個“我們仨”的故事都讓人回味綿長……

您正在瀏覽: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網友評論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