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圍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垓下之圍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垓下之圍讀後感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句古話,早已被無數人所接受、認同。通過對《垓下之圍》的閱讀,我們卻不難發現:司馬遷一反常規地沒有着力渲染項羽的悲劇性,反而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刻畫了其英雄色彩。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以成敗論英雄”這個準則,在項羽身上還是否適用。
霸王項羽成在何處?讓我們回到垓下之役中,一起來感悟英雄項羽成功的點點滴滴吧:
霸王別姬——成在英雄多情之德;楚歌四面,霸王傲氣猶存!
兵少食盡之刻,四面楚歌之時,局勢之危,不在言表。西楚霸王夜起慨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憤激昂的一曲之後,自信自傲之餘,“泣數行下”,更是透露出英雄的無盡綿柔之情,深沉無奈之感!
身處末路之時,對自己那自信狂傲的蓋世之氣,對虞姬那感人肺腑的綿柔之情,對於一代霸王,是多麼難得!危難臨頭,霸王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騅馬和虞姬。“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讀懂了這其中的英猛無畏之勇,多情仁愛之德,我們還能說,項羽不是成功的嗎?
東城快戰——成在英雄善戰之勇;宿敵重重,霸王風雲叱吒!
兵陷大澤,以二十八騎,抗漢軍數千精兵,若以常人,非逃即降。然西楚項羽,在兵圍數重之境地,戰場上所向披靡,殺敵軍數十百人,霸氣有增無減!瞠目怒叱,赤泉候人馬俱驚,辟易數里!無形之中,將霸王之勇猛與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敵眾我寡之勢,霸王自信如常。風雲叱吒,披荊斬棘,勇猛無比!此絕非常人所能及。偉大的戰績擺在眼前,面對這駭人之勢,我們哪能不肯定,不折服?面對如此驍勇善戰,敢作敢當之士,我們還能說,項羽不是成功的嗎?
烏江自刎——成在英雄知恥重義之品;生死抉擇,霸王捨生取義!
身臨烏江,面對唯一的一條救生船,生死完全掌握在霸王一念之間!忠厚豁達的項羽,面對江東父老,毅然選擇了將責任全權攬下。出於對馬騅的不忍,為報亭長忠誠之恩,項王以馬騅贈亭長;短兵相接,身披十餘創之時,項王仍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遇見反叛故人呂馬童,項王以人頭贈之,自刎烏江···一舉一動,無不散發英雄那非常人所能及的豁達氣魄以及人格魅力!
生死抉擇之境,霸王視死如歸。面對騅馬,霸王善良不忍;面對亭長及江東父老,霸王知恥重義;面對宿敵,霸王勇猛果敢;面對故人,霸王氣度豁達···在生與死的抉擇中,項王依舊霸氣猶存!自刎烏江,足矣看出項羽的勇猛非常人所及。若不是自殺,也絕非是常人所能踐之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面對這感人肺腑的舉止行動,我們還能說,項羽不是成功的嗎?
人無完人,霸王項羽當然也無能倖免。缺乏政治遠見,而以武力經營天下,便是他值得遺憾的地方。但我們也要看到末路多情、勇猛無比、知恥重義的他,看到他剛柔相濟、忠厚豁達、個性鮮明的一面···垓下一戰,從戰爭輸贏的角度來說,項羽或許是一個失敗者,但我們就能因此而否定了他的歷史功勞,偉大業績嗎?不能!
我們絕不能僅以“成敗論英雄”的準則來草率評論這一代霸王!在一件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實例面前,我們不得不承認:霸王項羽是位頂天立地的英雄!他,是個偉大的成功者!
篇二:垓下之圍讀後感
司馬遷的《垓下之圍》塑造了項羽這樣一位立體的悲劇英雄形象,所謂英雄,教師用書從“柔、剛、義”三個角度作了闡述,而對悲劇性一面說得比較含糊。為了有助於學生理解項羽的悲劇性,我在教學中總結出項羽在文中表現出的七個方面的悲劇性,姑且概括為“七情之悲”,認為說得比較透徹、新穎,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有人愛不得——愛情之悲
漢軍兵圍垓下,楚軍兵少食盡又聞四面楚歌,已是軍心渙散。 虞姬是個有柔情又有豪氣的平常女子。她不懂戰略戰術,也無力跨上馬背舉刀拼殺。但她追隨項羽多年,耳濡目染,熟看項羽馬上衝殺,幃帳指揮。看得多了,對輾轉征戰之道也略知一二。她明白了,項羽今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出重重包圍,以圖再起。突圍需要輕裝,還需要經歷幾場惡戰。她是個嬌弱的女子,無力協助他衝殺破圍。在突圍作戰中,項羽還需要分心分身來照顧她,保護他。這將使他如何一心殺出重圍?兩人感情深摯,是戰爭生活中形影不離的伴侶。項羽痴心眷戀着她,她也一刻離不開項羽。但到了突出重圍、以圖再起的關鍵時刻,豪爽不讓鬚眉的虞姬,決不願拖累他,舞劍自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失意得竟無力救一心愛的弱小女子,豈不悲乎?
二、有時緩不得——民情之悲
作為滅暴秦的英雄,由於缺乏政治謀略,大開殺戒,坑兵無數。章邯降后,楚軍夜坑秦卒二十餘萬。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打敗田榮后,燒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又燒殺紀信, 烹周苛,殺樅公。弄得民怨沸騰,民心盡喪。項羽突圍渡淮,到達陰陵時,天色已晚,官道失修,認不清道路。前隊的尖兵,向路邊的老農問路。老農欺騙說:左。隊伍向前走,陷人了一大片沼澤地帶。無路可通,只好慌亂地四處找路。項羽回過頭來,再走上官道時,人馬大多已走散了,身邊只剩下了28騎。迷路耽誤了寶貴的時間,讓劉邦的追兵趕上了。連一種田的老人也要欺騙他,豈非民情之悲乎?
三、有謀使不得——軍情之悲
想當年項羽義殺宋義,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消滅秦軍主力。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徐州會戰時,項羽3萬人馬,對抗劉邦56萬大軍。結果還是項羽大勝,劉邦大敗。劉邦在那次敗逃時,連父母妻子都被項羽俘獲。可見項羽軍事謀略之勝。兵圍垓下時,項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重重包圍之中。兵無糧,馬無草,外無援軍。垓下乃彈丸之地,且為平原,無險可守,不能打持久的堅守戰。項羽長於野戰,不善固守,也無法在此長時間地固守待變。兵圍東城時,項羽雖分兵四處沉心應戰,也早已回天無力。從數十萬之眾到八百餘人,到百餘人、28騎,再到26騎,豈非軍情之悲乎?
四、有路回不得——鄉情之悲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逃到烏江,烏江亭長移船靠岸,勸說項羽東渡以圖東山再起捲土重來,項羽卻不願抓住這最後的機會,這是為什麼呢?歷來說法頗多。有人說項羽知恥重義,逃生是恥,棄眾違義;有人說項羽當年帶着八千子弟過江,如今兵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還有人說項羽慈悲為懷,大義當先,為免卻無辜的生靈遭受塗炭,不願把燃燒了五年的楚漢之爭的戰火再繼續燃燒下去,願以一死挽救天下蒼生。不管後人如何評論,項羽此時真的是處於兩難境地,面對忠心耿耿以死相隨的江東子弟,面對戰火紛飛滿目瘡夷的故鄉,面對白髮蒼蒼的烏江亭長,他渡也不是,不渡也不是,唯有一死了之,豈不是有路回不得-鄉情之悲嗎?
五、有友幫不得——友情之悲
呂馬童是項羽的老熟人,率軍追趕項羽,雖然兩軍陣前各為其主,也責怪不得呂馬童,但此時項羽已經無法逃脫。呂馬童若顧及友情,不說也可。但呂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呂馬童沒有顧及友情出賣了他。這也算是項羽在友情上的失敗吧!故謂之“友情之悲”。
六、有屍保不得——亡情之悲
垓下之戰,項羽不僅敗得慘,自刎之後的情況更慘。項羽好歹說也曾是群雄的領袖,為推翻暴秦立下汗馬戰功。再說尊重對手,善待對手遺體的例子也很多。可項羽死後的情況呢?“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項羽的遺體成為敵人封侯得賞的台階,故謂之“亡情之悲”。
七、有因悟不得——敗情之悲
以上“六悲”是同一層面,更深一個層面的“悲”是項羽到死尚不知敗在何處。對於失敗的原因,後人評說甚多。他的對手劉邦說“夫運籌幃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若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若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正確指出項羽不能用人。《史記》作者司馬遷說“自衿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指出項羽缺乏政治家的謀略,只依賴武力。毛澤東則說“不可沽名學霸王”。而項羽呢?他在慘敗的局面下還不能正確反思自己一潰千里的原因,還以炫耀武力為榮事,兩次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上天。如此糊塗豈非敗情之悲嗎?
作為一個短暫的生命個體,面對其上任何一悲,都是極為不幸的,甚至會痛苦一生,又怎能獨自承受七種悲情呢?不妨再把項羽和其他幾位有名的悲劇人物作比較,屈原悲則悲矣,還有楚國的人民愛戴他同情他,豈會如項羽受騙于田父呢?岳飛悲則悲矣,尚有子嗣,尚能保全屍體,而且他也不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更多的要怪他自己的愚忠,伍子胥悲則悲矣,大仇得報,而項羽呢?他是一位立體的悲劇英雄,幾乎可以說人生任何一個重要方面的悲劇都發生在他身上了,弄得無親無故無妻無後無軍無民,悲之深悲之全千古難見,但他同時又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蓋世英雄,強烈的反差集中到他身上從而更加震撼人心,因此儘管過去了二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人們仍在為他爭辯不休,扼腕嘆息。
篇三:垓下之圍讀後感
千年不朽的慷慨悲歌,“力拔三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一代梟雄。霸王別姬之景縱橫淚下,在四面楚歌的夜裡思往日悲歌。
率八百騎兵突破重圍,到達陰陵時被一田夫欺騙,而陷入一片沼澤,而追兵卻愈加不減。項王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下亡我,非戰之罪也。”大將的驕傲自負在“此天下亡我,非。戰之罪也”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狂言,狂者之言,狂者之所以狂,乃真正有資本狂!“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此項羽之威武與勇猛。勇者謂其王,故稱之項王。雖項羽終未稱王,司馬遷卻將他一同編入《史記》,足矣肯定了項羽的功績不凡。
項羽終究逃不過“天要亡我”的宿命,遙想當初“帶領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刎烏江。在生與死的抉擇中,項王依舊淡定從容,此乃一般人所不及。
至於死後被四分五裂,眾人為奪項羽而相互殘殺,足矣看出項羽的勇猛非常人所及。若不是自殺,也非常人可以踐之。
相關範文
- ·雷軍世界需要我的突圍讀後感
- ·鄉村教師突圍讀後感
-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觀后感
- ·美人天下之青鸞
- ·烏塔下之戀
- ·地下之光(煤礦工人頌)
- ·陽光下之冬天
- ·《秦王天下之帝王重修》第二章智斗李斯
- ·月下之約
- ·世風日下之說
- ·四年級寒假讀後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小學生寒假讀後感作文:《綠山牆的安妮
- ·童話讀後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讀後
- ·教育專著讀後感:《我的教育理想》讀後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好教師就是好教
- ·秋天的懷念讀後感|秋天的懷念讀後感6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教育需要擁抱的
- ·兩學一做讀後感:《把信送給加西亞》讀
- ·2013年暑假讀後感:可怕的巧合讀後
- ·寒假讀後感作文|《蘋果樹上的外婆》讀
-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讀後感600字
- ·500字讀後感:《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 ·《解讀後現代主義》讀後感
-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 ·《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 ·小學生《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
-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 ·《六項精進》讀後感
- ·《狗牙雨》讀後感
-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