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三讀《狼圖騰》有感

三讀《狼圖騰》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三讀《狼圖騰》有感 標籤:狼圖騰

  遠去的圖騰

  ——三讀《狼圖騰》有感

  在物慾橫流、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要讀到一本好書確實不易,以致於某日讀到某位作家"非流傳30年以上的書籍不讀"的觀點時,竟於心有戚戚焉。而《狼圖騰》是個例外,讀時讓人不忍釋卷,讀後使人回味無窮。她由作者姜戎傾30年之心血而成,詳盡描述了作者11年草原知青生活中"與狼共舞"的生活點滴,是一部因狼而起的關於游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認識的大書,"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

  千百年來,漢民族對狼似乎存在一種與生俱來的畏懼情緒,稍稍留意幾個成語即可見一斑,如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等。在浩如煙海的文籍之中,沒有專門寫狼的作品,更勿奢談為狼"美言幾句",以減輕狼在人們心中的惡像了。而姜戎先生偏偏是個"狼痴",他迷狼、愛狼,對狼敬畏,對狼好奇,甚至不顧生命危險深入狼穴竊得狼子,像照顧自己的孩子般悉心養狼,既籍以打發艱苦寂寞的知青歲月,又不斷探究狼的"性格"特點,並從中得到感悟與啟示。書中幾十個跌宕起伏的"狼故事",緊張而激烈,神秘而詭譎,細細閱讀,似親身來到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作者一道與睿智豪邁的牧民學習草原生存技能,一道品嘗草原的美酒佳肴,一道追尋草原狼的神秘足跡,一道體味草原的凄美、蒼涼。那些精靈一般的草原狼似乎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竟使人屏氣凝神,不由自主地從中攫取強烈的閱讀快感,欲罷而不能。

  狼是團結的。猛虎、雄獅無法適應草原惡劣的生存環境,只有團結的狼群才是草原的霸主。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獵取食物后,狼不會自私地獨享,還會為老、弱、病、幼留存。如果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往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

  狼是智慧的。草原狼是蒙古人眼中的獸祖、戰神、宗師,它們懂氣象,懂地形,懂選擇時機,懂知己知彼,懂近戰、夜戰、奔襲戰、偷襲戰、閃擊戰,懂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狼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的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都組織嚴密,極有章法,不擊則已,一擊必中,是蒙古人行軍打仗的活教材。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便得益於長期學習實踐"狼兵法".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懦弱,如果踩中了獵人的套,它們寧可"壯士斷腕"般咬斷腳骨,也不願束手就擒。即使陷入人與狗的重圍,它們也不會自亂陣腳,而是通過博殺伺機突圍,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它們是草原上它們是真真正正的王者,狼王一出,誰與爭鋒?

  狼是尊貴的。它的尊貴在於熱愛生命、熱愛自由。獅、虎、豹等猛獸都能被人馴服,但獨獨狼不會仰人鼻息,因為狼是真正"不自由、勿寧死"的。即使小狼一出世就被姜戎先生抓住圈養,但它仍極力追求最大程度的自由,並為爭取到的每一分珍貴的自由而狂歡。後來外界的狼嗥最終激起了小狼的野性,在鐵鏈縛身的情況下,不惜沖斷脖頸,最終頸部受重傷,因無法進食而死,小狼的"自殺"竟造成了姜戎先生一生的愧疚。

  狼還是蒙古草原的保護神。草原"命薄",怕黃羊、怕馬群、怕老鼠、怕野兔、怕獺子、怕蓄牧量過大,而狼處於草原生物鏈中的頂端,是它們的剋星,維繫了草原數千年來的生態平衡。誰曾想到昔日那碧綠無垠的大草原、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像既是拜狼所賜。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敬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千年萬年。但是文革時期錯誤的滅狼政策,使狼一度絕跡,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使草原失去了靈魂,剩下的只有破敗與荒蕪,以及那漫天飛舞遮天蔽日的沙塵暴。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非僅僅出於對狼的痴迷而用心良苦地試圖抹去那些長久以來對狼的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符號,還對草原、對歷史、對中華文明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探掘,重新認識了農耕文明和華夏民族的國民性,並深入批判了"中國病"的病根:農耕和農耕性格。因為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民族命運,從歷史規律看,農耕軟化農耕民族性格,草原游牧強化游牧民族的性格,這也是數千年來人口稀少的游牧民族幾度入主中原和近代中國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的主因。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堅強進取,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機會就大得多;而一個民族的性格軟弱,這個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相應增大。一個民族要想復興和富強,必須發展生產力,但是絕不能"惟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振興民族的基礎,但同時必須把培育堅強進取的民族性格和發展生產力並舉,這才具備民族騰飛的翅膀的兩翼。只有儒家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精髓和不屈不撓、堅強進取的狼圖騰精神相結合,才應是民族性格的培育目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最有力保障。

  掩卷沉思,人們不得不追思遙想: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我們向來以炎黃子孫自居,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游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如果說草原狼的滅絕,才使人們願肯定其作用為其正名,但退一步說,假使狼群一直在草原上生息繁衍,人們是否還會一以貫之地畏狼如虎、憎狼為災呢?

  近日,在網上看到外蒙古狼群因天氣嚴寒進入我國境內覓食的報道,心中不由得一顫,原來草原魂並未消失,只是被驅逐到了草原的另一端。但是狼的短暫回歸併不能挽回蒙古草原的頹敗和荒蕪,人們會因其咬殺牛羊而繼續恨狼殺狼。對中華文明間接做出卓越貢獻的狼,人們應該對原有的膚淺認識進行深刻的反思了。當務之急,或許只有劃出一片類似於自然保護區的廣闊草原作為人類的禁地,還狼們一片自由的藍天綠地,狼才不至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狼圖騰才不至於成為歷史和終結,數度改變中國歷史的游牧文明才能得到得以棲息的精神家園……

您正在瀏覽: 三讀《狼圖騰》有感
網友評論
三讀《狼圖騰》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