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人幸福地生活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一)

  張晨兒

  在寒假中,我讀了《梵高傳》。或許大家認識梵高僅限於他的《向日葵》。曾經風靡一時的被人們反覆印刷用做家裡的裝飾畫。我覺得雖然這確實使得他的這幅畫被更多人認識,但也使他這幅畫流於俗氣。梵高在慢慢被人們淡忘。但我覺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經歷,才能讀懂他的畫。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在傳記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為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如果沒有梵高,提奧會過得很好吧。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金,溫和的性格,彬彬有禮的舉止,走在哪裡都是受人喜愛的。他會過一種衣食無憂,平淡恬適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氣暴躁,行為偏激,有些神經質,難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會這麼友愛。

  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為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時,我感動得無以言表。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時間,更加沒有愛情可言。在絕望中無以回歸的梵高,最終選擇了以絕望的方式離開自己。

  雖然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經歷,但是讀起這本書來,卻總有一種讓我透不過氣的感受。也許,他要是生活中在現在的社會中,結果會截然相反,不過,也許,就沒有那樣才華橫溢的梵高,就沒有這樣讓人憐,讓人敬,讓人無限可惜的梵高了。

  但不管怎麼樣,我覺得他始終是熱愛生活的,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他。而我們,我覺得,沒有理由,抱怨挫折,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生活。你說呢?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二):燃燒

  成元 t

  一團紅髮,如火般充滿着狂野與激情,在藝術中越燃越旺,卻始終掙脫不了命運的纏繞,毀滅是註定的,但永生確實屬於這團火的。

  它曾經燃燒了那麼多如此強烈的壯麗,讓幾個世紀的人都獲得了永恆的溫暖,至今仍在為他的雄壯而驚嘆着。

  是那紅髮,在煤礦中找到了生命真正的起點。不是上帝,不是世俗的愛情,藝術才是他靈魂的歸宿。終於世界盼到了他的蘇醒,那麼的微弱,只有零星的火花,卻仍能任憑現實的嚴拷,飢餓,貧窮,疾病,誤解都無所畏懼,都磨滅不了那新生的卻堅強的思想生命,總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激勵着他,要燃燒,就從現在起,燃燒自己。

  其實他起先也是那麼無知、善良,幻想用上帝來拯救困苦的人們,把壓抑在心中的全部真摯的愛都獻給了這些窮人,為他們分擔痛苦。但這種舉動得罪了偽善的牧師,剝奪了他在教會的職位。他失去了方向。

  然而,那些不幸的人們給了他火種引燃了他。他於是拿起鉛筆,速寫下了樸實的礦工們,他也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親身體驗過那煉獄般的礦地生活,他無法用傳道挽救他們,也救不了自己的生活,那就畫吧,讓世人瞧瞧他們的痛苦!

  紅頭髮更加鮮艷了,火才真正開始燃燒!一切從零開始,雖然他是那麼的刻苦,專心,然而進步太慢、太慢了。火自己也察覺到了,他憤怒,他不甘,他不願那麼輕易燃盡,他願意以更大的熱情讓自己燃燒!

  終於向日葵誕生了。人人都愛,就因為那是一團火,充滿了鬥志,引領人們走出生命黑暗。有力的觸筆,強烈的顏色,扭曲的形象,尤其是那畫面激蕩着的火山般噴涌的激情,構成了這曠世奇作。黃色為主調,加上一點藍色和綠色,奏響了一支旋律鮮明的交響曲。強勁飛動的線條,將向日葵那蓬勃的生命力展露無遺。在這裡所表現的是一種狂歡,是對生命的禮讚和對幸福的渴望。這種花非同尋常,是陽光和生命的象徵,同時也是他內心翻騰的火熱情感的寫照。

  凡高的一生都在燃燒。不管周圍怎麼樣,相信與否,他都有一個明確的信念:要燃燒,就這樣一直下去,沒有高峰,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於是他不斷的拚命,任何風雨都澆不滅他對生活、對藝術愛的火焰。

  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團火,只是燃燒的方式不盡相同。既然做了一團火,就應該像他這般燃燒,風越大火越旺,讓一切的風雨都對你怯爾止步吧!

  做一團火,去燃燒!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三)

  梵高的一生是寂寞的,人們說,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生 + 繪畫 + 死亡,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每天,他只會一個人沉浸在他的畫中,畫布、畫筆、顏料成了他唯一的伴侶。風再大,他也要到那一片寂寥無人的麥田中畫畫,需要的錢再多,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將錢花在自己熱愛的畫畫上,即使自己的生活已經不能維持下去 …… 始終一個人過着

  梵高的一生又不是寂寞的。他也曾經追求過愛情,為了向她表白,他把自己的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以表示自己對她深深地愛。他也曾經有親情的相伴,弟弟提奧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畫畫的資金都來自這個唯一的親人,他一直都有這個弟弟的支持與關愛。

  可是,或許就是因為這一份矛盾的感情,寂寞?有愛?也許連他自己也難以明白。於是,他在陽光充沛的田野上對自己的身體開了一槍,沒有打中心臟,他掩着傷口回家,漸漸地變得虛弱。 1890 年 7 月 29 日凌晨 1 時 30 分 ,梵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懷中離開了這個讓他矛盾的世界。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死亡,讓那一槍了結自己的一生。他其實也像那向日葵渴望太陽一樣渴望生命,可是,這世界讓他失望了,或許正如書上所說,破碎會帶來快樂。選擇離開,他便可以不再絕望。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四)

  我想,這是本令我難忘的書。一部進當我看完序言,比那忍不住落淚的書。我與城市中的大部分人一樣,並非冷漠、無情,只是太多情感被煙塵喧囂所掩蓋。能夠觸動心靈的,少之又少。感謝推薦此數的人。

  當我看完序言,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微妙情感。我合上書,再次看了看封面,落淚。單純的,莫名的,想為這個瘋子流淚。

  是瘋魔成就了梵高,還是他的才能將其印象癲狂的深淵?書中的的梵高是完整的、完美的。他的種種缺點,種種瘋狂,通過文字毫不留情的展現在眼前。

  作者在附記中談到,對於當初所收集的材料,進行了篩選、刪改。不知如果將其添滿會是什麼效果。然而,書中所呈現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能使讀者儘可能的體會到,是什麼造就了梵高,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才能、他的瘋癲。

  細細體味這些人,就更加能體會主人公的心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並未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旁觀者的心態來敘述這個事情。"他"的聲音低沉、有力,引人入勝。

  讀了這本書,還懂得了好些繪畫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印象派。

您正在瀏覽: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
網友評論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