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關於研究生創新和奉獻精神培養的幾點體會

關於研究生創新和奉獻精神培養的幾點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關於研究生創新和奉獻精神培養的幾點體會 標籤:研究生畢業 培養孩子 會議精神

  創新開啟未來 忠誠鑄就輝煌

  ——關於研究生創新和奉獻精神培養的幾點體會

  李 鳴

  我於1978年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之後相繼在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完成了碩士生和博士生階段的教育。本科畢業后我到海軍裝備部門工作,參與了"飛豹"、"飛鯊"等海軍航空兵主戰裝備的研製工作及海軍多項重大演習的裝備保障任務,逐步成長為海軍航空裝備監造、採購和航母艦載機裝備建設領域的專家,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9項,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授予"全軍優秀共產黨員"、"海軍學習成才標兵"等榮譽稱號。回顧我本人從一名地方大學生到共和國將軍的成長曆程,我認為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創新與奉獻。以下是我的五點體會。

  一、嚴格自律

  航空母艦是一個高度綜合集成的武器裝備平台,要求每一位在上面工作的人員都要做到一絲不苟、嚴格自律。尤其是甲板上,隨時都有艦載機起降,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安全事故,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由於空間的限制,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航母,其飛行甲板的長度也不及陸地普通機場跑道的十分之一,艦載機必須在空中看起來只有火柴盒大小的甲板上起降,尤其在甲板着陸時,要把重達25噸以上、時速超過200公里的艦載機在20秒鐘內精確降落在移動的、狹窄的航母甲板的阻攔索之間,對飛行員、着艦指揮員及保障人員都有極高的要求。研究表明,艦載機飛行員的風險係數極高,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被形容為"刀尖上的舞者".公開資料顯示,從1965年至1985年的20年間,美國海軍共摔了354架艦載機,1000多名艦載機飛行員殉職,其中多半是在飛機着艦過程中失事的。艦載機在降落過程中,需要飛行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嚴格的守紀意識,否則稍有偏差就可能機毀人亡。

  這種習慣、這種意識科技工作者應該具備,廣大研究生也應具備。研究生要自覺養成嚴謹務實、勤奮刻苦、任勞任怨的治學態度,認認真真做學問,扎紮實實搞積累,把每門課學習好,把每個課題研究透,把每篇論文寫成精品,而不是應付了事,以致最後小事不願做,大事幹不了。同時,研究生還應培育誠實守信、嚴格自律、求真務實的良好學風,嚴格學術紀律,遵循學術規範,自覺抵制學術造假和學術失范行為,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研究生既不能閉門造車、東拼西湊和粗製濫造文章,更不可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

  二、無私奉獻

  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歷來被認為是航母形成戰鬥力的標誌。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遼寧艦交接入列后,外界對中國航母何時能夠形成戰鬥力眾說紛紜。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副主任馬基延科認為:"中國雖然目前已經具備了獨立自主建造航母的能力,但在甲板起飛等特定技術方面還存在不足。中國航母除了要借鑒俄航空技術外,飛行員培訓也需要俄羅斯幫忙。"面對一無技術積累、二無經驗借鑒、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任務空前艱巨的巨大壓力,擔任航母艦載機試驗試飛現場總指揮的海軍原副司令員張永義中將把工作地點從海軍司令部搬到試航試飛第一線,親自指揮每一次試飛和訓練飛行。每完成一次訓練,他就和飛行團隊一起比對數據,細摳每一個空中動作。他率領團隊相繼攻克了各道難關,連續突破滑躍起飛、阻攔着陸等上艦飛行關鍵技術,一步一步向著艦飛行靠近。即使在明知退休命令馬上要來的時候,他仍一心撲在海上試驗試飛第一線,直到所有試飛員全部順利拿到航母艦載機駕駛資格證書。我國航母事業能夠大踏步向前發展,主要歸功於一大批像張永義中將那樣拋棄個人名利、甘於默默奉獻的海軍將士和科研人員們。

  讀研是一個研究生接受高強度、全方位科研訓練和意志磨鍊的過程,研究生要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完成繁重的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任務,尤其是在進入課題研究階段后,從選題,到設計試驗、完成試驗、獲得數據,再到分析、總結數據,寫成學術論文並發表,最後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答辯,其間充滿了曲折和艱辛,需要研究生以"勇於擔當、敢於超越"的使命意識,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提升"樂於奉獻、甘於寂寞"的品德修養,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去,在"敢為人先,追求卓越"中獲得成就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精益求精

  要做到精益求精,一是要注重細節,努力與偏差作鬥爭;二是要追求一流,始終堅持高標準。細節決定成敗,標準決定質量。工作中堅持精益求精,不僅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風格、一種執着追求的精神,更是一個人有所作為、取得成功的內在要求和優秀品格。無論是干大事還是做小事,都要在求細求准求精上下工夫,決不能滿足於一事之成、一時之效,而是要努力爭創一流。

  我長期在裝備部門工作,對細節的重要性感受非常深。我們常說,"軍工產品,質量第一",細節決定成敗,絲毫馬虎不得,潦草湊合的想法是萬萬不能的。我在某軍代表室工作期間,有一次某型戰機的關鍵系統軟件設計取得了重大成功,準備進行動態試驗,全軍及科研單位的400多名領導和專家都來到研究所。這時我們軍代室的一位年輕軍代表指出軟件的兩個偶發故障,因而不同意進行試驗。所領導急了,找到我向我保證,先做試驗,日後保證解決故障。我堅持必須先查清問題再做試驗。經過70多小時排查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就是一個小細節,這個問題解決了,才確保了試驗圓滿成功。還有一次我到車間例行巡查,發現同一型飛機的兩架飛機上的同一位置緊固螺釘固定角度不同。按說這點問題算不了什麼,但現代化飛機是由科學嚴格的規範化流程生產出來的,不是手工作坊生產的水壺水桶,不能再憑老師傅的經驗生產,必須在軍品生產線上引入國際航空製造業先進的指令生產模式。車間最終接受了我的建議。後來我到海軍機關從事艦載機裝備建設工作,提出了"三個關鍵細節問題不放過",一是裝備質量細節不放過,二是試驗試飛考核細節不放過,三是裝備的保障性細節不放過。對裝備出現的任何質量問題要一抓到底,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裝備質量好壞的關鍵在軍方是否真正重視,是否能真正為部隊的戰鬥力負責、為戰友的生命負責。

  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科學實踐,一定要嚴肅、嚴謹、嚴格,精細、精確、精緻。研究生讀研期間無論對待課程學習還是科學研究,切忌得過且過、應付了事,而應專心致志、一絲不苟,在點滴積累中培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和工作態度。具體地講,就是要認真學好每一門課,做好每一次實驗,寫好每一篇論文;而不是學習知識不求甚解,靠搜索整理拼湊論文,研究的推理過程和結論經不起考驗和深究。科學研究中會時常碰到偏差的問題,尤其在做實驗的時候,肯定會遇到數據誤差情況,一定要嚴肅對待,及時查找原因,然後認真研究加以解決,切實做到精、細、實,確保結果真實可信。

  四、勇於創新

  回顧我國航母裝備建設發展歷程,無數次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發展裝備既不能幻想外援,也不能指望引進,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實現不斷超越。

  走自主創新之路,意味着我們科技人員要時刻把目光瞄準在新技術制高點上,敢於大膽設問。記得有一次陪同首長參觀某型飛機,看着長長的機翼我突發奇想:如果能在機翼上多增加導彈掛架,飛機的作戰能力豈不成倍提高?回到當時所在的軍代表室后,我立即召集相關專業軍代表成立課題組,並請某工業大學的專家加盟攻關。由於當時配置這型飛機的導彈仍處於研製階段,有人勸我先放一放,等這型導彈研製成功再啟動。而我當時的想法則是"要讓最美麗的花朵,在最美好的季節盛開!"提前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當試驗靶場傳來新型空艦導彈研製成功的消息時,某型戰機加掛新型導彈的設想也最終變成了現實。

  創新過程中必然要面對諸多的競爭、挑戰、困難和失敗,需要我們具有鍥而不捨的堅強意志。某型戰機外形設計流暢,線型優美,航空兵部隊送給它"空中美人"的名稱。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機載設備作戰效能不佳。為了使"空中美人"成為"雲中獵豹",我大膽提出了應用最新控制技術對機載雷達、電子、導航、通訊等關鍵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的方案。然而,這個一步跨越近10年的全新方案在提出之初卻備受質疑。我在方案論證會上力陳信息控制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並提出:"如果我國不在這一技術領域有所突破,不敢冒風險,就會永遠被別國甩在後面!"上級機關和專家組很快批准了這一方案,決定由我代表軍方負責整體方案設計,擔任工程實施現場指揮。經過4年多的努力,最終經改裝后的"空中美人"機群,長途奔襲3000公里到達某次演習指揮指定的攻擊戰位時,達到時間、方位、距離三個零誤差,導彈攻擊首發命中目標,創下海軍航空兵同類機種4項第一!

  思想決定行動。要想有創新的行為,首先要有創新的思維和意識,要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不怕一時的失敗,最終才能取得創新的成果。研究生畢業后很多都會繼續從事與科學研究有關的工作,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才能為解決難題創造新條件、開拓新思路、找到新辦法。因此,研究生在讀研期間應努力學習掌握思維科學知識,熟悉運用和開發創新思維的規律,破除思維定勢,提高思維層次,努力實現思維方式由單一型向系統型、現實型向超越型、經驗型向理論型、封閉型向開放型、守常型向創造型的轉變。

  五、團結協作

  隨着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多學科專業交叉群集、多領域技術融合集成的特徵日益凸顯,靠單打獨鬥很難有大的作為,必須緊緊依靠團隊力量集智攻關。"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就靠團隊",這也是我在科技創新實踐中積累的一條寶貴經驗。

  在海軍某航空軍代表室擔任總代表期間,面對代表室承擔的多種型號、數十架戰機研製生產全過程質量把關任務,我深感責任重大。我認為,在一個有上萬名職工的飛機製造工廠,僅靠幾十個軍代表進行質量把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工廠質量保證部門和全廠職工發動起來,與軍代表一起把好質量關。於是我組織代表室在工廠開展評選"海軍用戶信得過檢驗員"活動,對軍品檢驗中有突出貢獻的檢驗員實施獎勵。幾年下來,檢驗員的檢驗水平和產品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大家團結協作,把住了200多道裝備生產質量關。

  同樣,航母研製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有很多,沒有團隊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在艦載機試驗試飛工作中,我們採取了軍地結合、艦機結合的全新管理模式,海軍與工業部門聯合領導管理試驗試飛和試飛員培訓工作,與工業部門採取捆綁式工作方式,對現場培訓工作實施面對面的檢查、指導和協調。實踐證明,這套組織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了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的優勢,對完成技術攻關和試飛員上艦培訓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科研團隊先後完成了艦載機飛行關鍵技術、系統功能優化改進及故障分析研究等重大技術攻關30餘項,解決了一系列飛機着艦飛行技術中的關鍵問題,掌握了飛機着艦核心技術,固化了艦載機操縱方法技術與標準規範,成功建立了我國自主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訓練體系。

  當今的科技是大協同的科技,當今的研究是大合作的研究。重大科研項目攻關不是只憑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完成的,要靠一個團結協作的團隊來共同完成。因此,打造有協作精神的團隊是非常必要的,這個團隊在思想品質上要正派、積極向上,在科研上要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相質疑、互相討論、互相鼓勵,在生活上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楊振寧曾經說過:回顧自己的學習歷史,從同學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同學間的互相學習、競爭、啟發、挑戰,要佔到知識獲取量的一半以上。研究生應主動與導師交流思想,積极參与導師的課題研究,儘早融入科研團隊中,要學會使個人利益服從團隊利益,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選自《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年第5期)

您正在瀏覽: 關於研究生創新和奉獻精神培養的幾點體會
網友評論
關於研究生創新和奉獻精神培養的幾點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