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那愛,是最溫暖寧靜的守候一個小小的海島,一群溫暖的人。感動了我的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個純凈而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在這個躁動不安的世間重獲一顆溫暖寧靜的心。

  在一座叫獐子島的海島上,有一名叫楊愛軍的老師。他是一位年輕的師範生,不肯留在大城市發展,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海島任教,用青春和熱血唱響了一曲鄉村教師之歌。但不幸的是,最後楊老師患病離島,楊老師的名字被學生用燃燒的蠟燭“刻”在沙灘上。這就是電影《燭光之約》,自始至終洋溢着真與愛,善與美。

  我真的無法用言語去描摹楊愛軍老師對孩子們的愛,他是用生命實踐了李商隱的千古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他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熱愛家鄉。他是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把青春以及整個生命都奉獻給教育事業,不計個人榮辱得失,令每個人心生敬仰。毅然的守候在孩子們身旁一年一又一年。孩子們被楊老師的愛緊緊包裹着,溫暖寧靜。像是一束光,明亮,充滿了希望。是的,楊愛軍老師就是他們明媚的陽光。

  如果說每一個師範生畢業后都想去大城市找份穩定體面的教師工作,楊愛軍就是個例外。鄉村的教育與城市相比落後多的,再加上現在又有大批來城市務工的農民,鄉村留守兒童的增加,讓鄉村教育的形勢更加嚴峻了。而楊愛軍多次在面臨可以調離鄉村機會的艱難抉擇面前,他毅然的選擇了堅守,這讓人很是敬仰和佩服。是的,他是為了我國的鄉村教育事業而獻身。感覺他跟孩子們在一起很快樂,沒有那麼多負擔,只是一心一意想把孩子們教好,送他們走出大山,讓他們都能圓了上學的夢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曾說:“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就,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自己的老師為他的成長播下最初等種子。

  回到現實,在我的學生生涯中,我也遇到了很多讓我受益終生的老師,我敬愛他們!我感謝他們對我的培養與教導!普查小學,教語文的武靖老師,她的熱情大方真誠感染了我,讓我懂得愛人和給予愛,更在語文方面給了我指導,使我的語文成績突飛猛進。初中,教數學的張鐵栓老師,把我從對數學的枯燥無味變成了興趣盎然。高中,教數學的王建剛老師則用他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讓我愛上了數學,更加刻苦努力。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給我幫助的老師,我都心懷感激,我知道如果沒有他們,我未來的路不可能平坦,正是上天讓我遇見了他們,才讓生活與眾不同,才讓枯燥的求學之路變得多姿多彩。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虔誠的說一句:“老師,謝謝您,您辛苦了。我不會讓您失望的!”

  這句話,這也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心聲啊!就像電影裡面當學生全部升入高中之後,楊老師的名字被學生用燃燒的蠟燭“刻”在沙灘上。感恩的燭光,似跳動的音符,迎面而來的海風海在孩子們臉上、美麗、動人。海水也在盡情拍打,像是在着鞭策美好的人生。孩子們感恩的心,感動天、感動地!

  其實,電影通常都是源於生、高於生活的。在現實生活中,像楊愛軍這樣的人是鳳毛麟角,但是我們更願意去相信愛,去放大我們身邊溫暖,讓冷漠和自私少些。我們只去看見美好,讓愛在溫暖寧靜中熠熠生輝。我們希望有更多像楊愛軍這樣的人出現,發自內心熱愛教育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將愛傳遞下去,這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鄉村教育任重而道遠!

  電影《燭光之約》,揭示的不只是一個小島、一個村莊或一個地域的教育現狀,而且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國民根基——鄉村教育未來發展的命運。“燭光之約”喚醒了社會的良知,蘊藏着推動這個時代前進的正能量。“燭光之約”,是與幸福快樂的約定,是與光明未來的約定。我們致敬燭光,實際上就是相約希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美國的布魯納說:“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我覺得更是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愛與知識的傳遞者。這是多麼神聖的職業,向所有教師致敬!那愛,是最溫暖寧靜的守候!

您正在瀏覽: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網友評論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