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裡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着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隻,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二年級的學生很難對古詩了解得那麼透徹,理解得那麼深刻,我們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並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設計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讓他們自己來說,說得不對的地方我再補充。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讀着這首詩,我們一起跟着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麼?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着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麼?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彷彿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麼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停”的意思?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着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彷彿自己置身於其中。

  學生在這種意境下,能很好的把握詩的大意。並且,為了更好地讓他們想象意境,想像出畫面,豐富他們的情感,我在教學中結合我們班級的特色——經典詩文學習,我讓他們用畫筆把自己想象的這個畫面畫出來。孩子們在畫的過程中,把對詩的理解更好地融合進去了。孩子們在這個畫的過程中,產生了對學習古詩良好的興趣。並且不再害怕讀古詩。而且很多同學的畫作還在我們的班級展示了出來。極大的調動了他們學詩的熱情。

  但是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的同學心裡想得很好,但因為對畫技掌握得不好,而不大願動筆。教師在畫技這方面如果能示範學生就會做得更好了。

  篇二: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閑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的春景。 這首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全詩每句一景,聲形色,近景、遠景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彩、開闊生動的畫卷。描寫有動有靜,鳴啼的黃鶯,飛翔的白鷺是動景,千年積雪,停泊行舟是靜景,動靜相間,和諧完美。這明快開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歡快激揚的思想感情。全詩對仗工整,語言凝練,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教學中,跟上首詩對照學生能夠迅速找到“三千尺”、 “落九天”、“千秋雪”、“萬里船”中的這些數字,知道這些數字都是虛指,它們分別是指……待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後,引領學生認識詩歌中的對仗,感受詩歌的美(學生此時馬上聯想到春節的春聯都是對仗的)。最後點撥朗讀技巧,延長語氣,讀好重音,讀好古詩特有的樂感和韻味。

  《絕句》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的積雪,是遠景。 “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隻,是近景。“泊”,停泊着,靜中包含着動;“萬里”點出路途的遙遠。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自己也很喜歡這首詩,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選擇了這首詩,但上下來卻發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個教學設計的環節欠合理,朗讀指導也沒到位,互動環節也沒互動好。說來慚愧,在上這堂課之前,曾經聽了其他老師上這節課,她一邊上,我也一邊在想:自己這個環節會怎樣處理,應該怎樣處理。也和師傅討論過某些環節該如何處理,如何設計,但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發現自己思考的還是遠遠不夠,沒有細細地解讀文本。

  在朗讀環節的設計中,沒有精心處理好朗讀的層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在課堂上要體現朗讀的指導過程。在這節課上,我也重視了古詩的朗讀,並設計了多處朗讀,但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卻沒有好好地指導。到課的尾聲,學生本來讀得蠻好的,並且熟讀成誦了。但我卻提出了讓學生劃一划節奏,根據節奏來朗讀,這就又回到了淺層次的朗讀上了。課結尾時,學生已經理解了詩的意思了,應該是深層次的指導朗讀,讓學生在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而不應該只根據節奏點來讀一讀。在“初讀”環節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讀便提出了邊讀邊思考詩的意思,問的問題太廣了,缺乏針對性。其實,“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如果學生真正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感悟了詩人的感情,斷句就不會成為問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在朗讀的層次上多下功夫。

  篇三: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為媒,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誘發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知作者的同時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着輕快流暢的朗讀,學生埋藏於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涌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與畫面相關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 以讀為本,感知詩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特級教師於漪也說:“要反覆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見,誦讀是古詩文教學的很好的方法。學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詩的意思是離不開讀的。尤其是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應該以讀、背古詩為教學重點。然而,反覆的朗讀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古詩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多式多樣的朗讀方法來幫助學生讀通古詩,讀懂詩意。

  如:初讀古詩時,我要求學生劃出生字,注意讀准音,讀通順詩句。自讀後,指名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着讀古詩,標划停頓,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再輔以男女生讀,比賽讀,帶上表情讀,在反覆地讀中學生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

  二、放飛想象,走進詩境。

  宋代文學家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古詩教學,貴在誘導學生進入詩歌描繪的意境。在教學中,我 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並讓不同愛好、特長的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感悟詩的意境: “ 同學們,優秀的詩歌常常 ‘詩中有畫 ”,你們想欣賞詩中蘊含的畫面嗎?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現在你們就來到了成都郊外的杜甫草堂 … … " 引導學生邊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自己好像看到了什麼? 並把自己想象到的用畫畫、寫話或誦讀等方式變現出來。 使學生對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為媒介,為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畫”僅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后,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詩畫(話)結合,感悟詩情。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詩句意思的理解不可過於死板或進行過於詳細的介紹,讓學生“望詩生畏” 。在教學中,我採用詩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春天的圖景中輕鬆走進古詩學習的環境,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藉助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美,試着用自己的話把畫面的美完整地說出來。在引導學生描述的時候,我又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從要求說完整句開始,到連貫描述局部畫面,再到最後的依據提供的句式描述整首詩的意境。這種看圖說話的方式,降低了學生理解詩句意思的難度,給了學生更大的說話空間,訓練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能力。學生表現活躍,學習成就感強烈,對他們今後繼續學習古詩,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四、反覆吟誦,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蕩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升華了詩情

  五、適時拓展,豐富閱讀

  本課教學文本中只有一首絕句,但在講課時,我卻讓學生接觸了杜甫所寫的六首絕句中的五首,並且還出示了一些有關顏色描寫的詩句,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積累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

  總之,一切成功都屬於有準備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遠伴隨在身邊。

您正在瀏覽: 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絕句杜甫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