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今天做了一節乘加乘減的公開課,現結合課堂教學對本節課進行反思如下:

  這節課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做起:

  1 我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並不是計算教學。

  2 注重學生的理解 , 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各自的意見 , 增強學生的分辨理解力。

  新課程提出要 “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 ,它主張用產生於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主張在知識內容與對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豐富的情境中啟動思維的教學。人教版第三冊 “ 乘加、乘減 ” 一課安排在乘法學習這一單元的中間部分,是方便學生根據前後口訣間的關係進行乘法的正確計算,如果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 “ 正確計算 ” 這一層次,可以說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一聽就會,變成類似於練習課。但如此一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反面得不到絲毫髮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說、圈、練等多種形式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乘加和乘減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培養學生熟練的計算的能力。並掌握計算的順序。

  1、注重趣味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素材和思考空間。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小熊走進課堂,課一開始,就向學生呈現了一幅生動形象的小熊掰玉米棒的情境圖,並伴以輕鬆明快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一個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的身心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而且,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學生熟悉的、生動的事件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可觀察、可思考的材料,創造了表現自我的條件,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我巧妙地利用主題圖,設計玉米棒的秘密問題,以及創設了“豐收聯歡會”、“參觀森林果園”、“小小設計家”等活動,同時採用贈予小禮物的方式,為枯燥的練習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實現算法多樣化。

  學生提出了“還剩幾個玉米棒”這個問題后,我通過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圖畫,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然後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3、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收穫的快樂。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幾個乘加乘減的算式后,我讓學生結合圖,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形象具體地說明了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發展創造、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這個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收穫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着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快樂和喜悅。

  不足之處:課堂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忽視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其實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這種理念是知道的,但在平時教學中怕麻煩總是不願意多讓學生動手操作,我想今後教學中應該加以改進。畢竟孩子的發展是第一位的。

  篇二: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1、創設生活情境——體會數學的親切

  《乘加乘減》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應用意識。於是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活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整節課置身於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並通過主題圖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內驅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 而且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增加思維含量,啟迪學生思維。

  2、積極評價,增強參與的信心。

  要使學生處於愉快的學習情境中,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就要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信。教師要善於運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讓學生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着他。教師還要善於運用語言的藝術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積極正確的評價。

  整節課的評價相對較少,課中有一些學生精彩的發言,如:當學生說自己的想法時,可以說整個思路很清晰、完整,語言嚴密。我沒能及時抓住這些閃光點加以評價,而讓這些資源白白流失。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挫傷。因此,在學生彙報交流想法時應認真傾聽,過後可適當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同時也能更有效地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3、注重教學的開放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我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

  4、用生活經驗作為數學問題的參考

  通過練習使學生領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提高,在不同的體驗中應用。通過練習體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通過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層次學生得到關注,通過組間評價、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篇三: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發展的過程。乘加、乘減這節課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對一些生活現象能用數學方法正確列出簡便算式,並能根據算式的意義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最好的方法是圖文結合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理解運算順序。開課出示主題圖后,學生根據主題圖中的情況列出算式。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可以列3+3+3+2,3×3 +2 =11 ,但是乘減算式4×3 ——1 =11 學生一下子是想不出來的,這時我結合圖意引導學生想:前面三棵都有三個玉米,第四棵為什麼只有兩個玉米呢?生:我想原來每棵都有三個玉米,小熊拿走了一個。所以原來有4×3 個玉米,再減去小熊拿走的一個:4×3 ——1 =11 。引導學生得出乘減算式后,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與前面學習的算式有什麼不同?生:這兩個算式中都有乘法。師: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相互進行討論。生: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減法)。師出示算式1+4×3 ,這個算式應該怎麼算呢?學生都受到前面的影響(依次計算)。師問:乘3 ,誰乘3 ?是1+4 的和乘3 還是4 乘3 ?學生這時有意識地注意到了這一問題。究竟是誰來乘3 。於是大家得到了共識:是4 乘3 ,那麼12 加什麼呢?由此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樣的題應該怎樣算?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得到了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原則。師: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許多事情是要講究優先的:比如:殘疾人坐車優先、軍人看病優先等待。乘法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這些特殊人一樣,在計算的時候都應該優先。從而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順序。

  通過本課教學,我認為只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才能將知識深刻掌握 。

您正在瀏覽: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