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pp958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教育的智慧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堅持與時俱進凸顯育人為本

  作者/王愛忠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王愛忠

  2011年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現已正式公布。它規定了思想品德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實施建議,體現了國家意志,是國家管理和評價思想品德課程的基礎,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那麼,基於哪些原因修訂《課標》?相對現行《課標》,修訂后的《課標》有什麼明顯變化?結合對《課標》的學習研究,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拋磚引玉。

  一、適合社會發展需要,堅持與時俱進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與日俱增,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我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正在世界上樹立起一個和平、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些都對人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綜合素質的競爭。一個人素質的高低,不僅在於他的知識與技能,更在於他的思想品德。沒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能力支撐的思想品德是空洞的,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統帥的人是盲目和危險的。而“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宗旨的《課標》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這就要增加科學發展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人其中、完善“以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意識為主要內容”的公民教育。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與發展,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2.我們所處的社會,是民主與法制不斷健全的社會。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國未來的主人。如果不懂得憲法和法律,不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就無法承擔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任,也無法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必須通過思想品德教育,讓人們知法、守法,時時處處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在修訂前《課標》內容中,法律內容總體偏少(約佔25%左右),相對於法治社會中一個公民所需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識而言,還有相當差距,因此需要適當增加法律的教學內容。

  平等的權利義務觀,是法治教育的基礎,也是現代公民意識的重要內容。法律崇尚平等,保證平等。我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是平等的社會主體。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不做貴族和主子,也不做奴隸和奴才,而是要做具有現代民主法律意識的公民。因此,課標增加了“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內容。提出“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討論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活動建議”,意在強化、強調、突出“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重要法律原則。原文中在“了解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后增加了“加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內容。這與黨的十七大報告保持一致,又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內容、新要求,更是一個現代社會公民應具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這是公民的責任。公民對國家履行義務,是國家繁榮強盛、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在當代社會矛盾突出、危害國家安全因素複雜多樣的背景下,強化公民對國家的義務很有必要。因此,增加了“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國家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的內容。

  環境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氣候變化異常,自然災害多發,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此次修訂增加了“知道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有助於初中學生增強規則意識,與他人平等相處、與後代人平等相待,領會享受權利就要履行義務的道理。

  3.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目的,在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前途和人類命運,並將之升華到愛黨、愛國、承擔社會責任、肩負歷史使命的高度。

  針對當前社會發展實際,這次《課標》修訂,“我與國家與社會”的部分也增加、修改了不少內容。比如,網絡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信息良莠不齊、具有放大效應等特點,而現實是我國有五六億網民,包括了大多數初中學生,這就要求有個合理、正確利用網絡的問題,有個承擔社會責任的問題。因此新增加了:“網絡的方便快捷,給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也讓學生更深刻更及時地感受到社會生活的變化”。二元經濟結構長期制約我國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也是現實的國情,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增強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這樣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因此,《課標》相關內容修改為:“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知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針對現實生活中學生存在不珍惜勞動成果的問題、鄙視體力勞動的問題,《課標》補充“了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這一內容要求。其目的是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到職業有分工,但都是社會所不可缺少的,各行各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做為中學生要尊重各行業的勞動者,平等看待職業,將來從事適合自己的職業,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4.文化,是心靈的家園,民族的血脈。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固本強根,就要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就要發揚傳統優秀文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經濟全球化同時要求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溝通對話。我們尊重各民族的歷史,尊重各民族人民的實踐和創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就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因此,增加了“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增強與世界文明交流和對話的意識和初步能力。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對外交往的平等主體,我們也應具有全球意識與觀念,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增加了“認識樹立全球觀念的重要性,體會時代精神對年輕一代的要求,有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貢獻的意識和願望”內容。

  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凸顯育人為本

  思想品德課程從本質上說是德育課程。從《課標》“前言”的表述,到“課程性質”的界定、“課程基本理念”的描述、“課程設計思路”的表達、“課程目標”的定位、具體“內容標準”的調整完善,建議的實施可以說教育均指向品德觀念、公民意識、生活態度和行為要求,彰顯着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加強品德教育的意圖,凸顯了“育人為本”的理念。

  1.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本,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的追求。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課標》的修訂,以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直面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發展需要。確立初中學生需要進一步學習正確處理與自我、與他人和集體,以及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這三組關係依次構成了課程的三大內容版塊。每一版塊中均涉及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等方面內容。體現了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統一,以生活邏輯為主線,邏輯上顯得更加科學、合理、自然、流暢。《課標》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注重學生情感體驗與行為實踐,以學生視覺,呈現一個真實的逐漸擴大的世界。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體現了育人為本的理念,有利於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的追求。

  2.聯繫實際,貼近生活,注重學生道德踐行。緊密聯繫實際,貼近社會生活,是思想品德學科的本質屬性。初中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和實踐的認識逐步形成的。《課標》堅持以初中學生逐步成長為主線,以社會現實生活為載體,要求創設生活化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發展。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學生良好思想方式與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學生親身實踐才能內化為自身的品質。《課標》共有36條活動建議,其中新增加達14條,多數是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項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其目的是要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与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切身踐行中提高道德學習與踐行能力,從而在實踐中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3.尊重自然,關愛生命,促進學生與自然、家庭、社會和諧。在《課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有關“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課程目標的要求,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和對人與環境關係問題的關注。對於青春期現象,修訂稿採用了更加積極的視角,引導學生從積極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變化的意義,感受“長大了”、“成熟了”的美好與責任。對於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課程內容中增加“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和“初步了解地震、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學習一些自護、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識”的活動建議,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關愛。增加“理解人類生命離不開大自然的哺育”、“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感受學校生活的幸福”、“正確認識社會矛盾.理解發展與穩定的辯證關係”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的內容,有利於促進和諧。

  4.降低教學難度、減輕學生負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課標》更加註意從整體上減輕教學的內容分量。“課程內容”從修訂前的59條減少到現在的54條,如果以知識點來衡量,縮減約5%。一些“繁、難、偏、舊”的內容得到及時刪減與修改。例如,原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四句話是我國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且涉及內容太多,太繁,初中學生也很難弄清楚,所以刪除;原文“自覺抵制“黃、賭、毒”和“FLG”邪教等不良誘惑,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實際,單獨列出來講清楚什麼是“黃”、什麼叫“FLG”、邪教等在教學上還是相當困難,而且不容易處理和把握,故整條刪除;“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是國家專門機關和專職人員的專門工作,不是青少年的義務和職責。過去這方面要求不切實際,出於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刪除了;原文要求“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明顯要求偏高,所以改為“懂得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原文在陳述自我保護要求之後,要求“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這一要求不利於青少年的自我保護,而且有副作用,所以作了精簡刪除處理……這樣做有利於降低教學難度、減輕學生負擔,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中學)

您正在瀏覽: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網友評論
學習《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點滴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