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今論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小景
戊戌變法今論
夏延民
戊戌變法的失敗總是令人惋惜喟嘆,其實如果放大視野,從中國歷史的縱深看,變法之敗累累,成功之數也多多。主弱臣強,遇賢能之臣算是君臣百姓皆大歡喜,強臣執政諸變順利。而主強臣弱,則變法也有可行之處。最可怕是臣無孝順之心,上無治國之能,下腐敗為本,上剛愎自用。則無法可變,亦無法可行,最終潰散敗亡。此中典型之例,以明崇禎朝為最。
晚清有三大可圈可點之事,一個是太平天國。一個是八國侵華。一個是戊戌變法。天平天國之亂后的晚清,其實已經病入膏肓。朝廷在這種兵災民沸的氛圍下,也感覺到天下的絲絲涼意。滿朝上下也在思索,只不過這種思索在固有的權力利益格局下,想好的多,想壞的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對晚清的影響和振動可謂最是驚人,朝廷威信一落千丈,士子儒生及西學的子弟們對封建制度開始了徹底的反思。這個反思是顛覆性的,於是直接催生了現代資產主義思想在國內的發端成長。戊戌變法就是這種思潮達到一定程度后,士子們寄予體制內的尋求改變之路。可惜的是,戊戌變法碰見了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這種鬥爭爭的是權力,對於慈禧太後來講,她其實要的是權力而不是什麼勞什子變法。如果她能夠預知身後之事,變法靠誰推動無所謂,哪怕慈禧來推動這種變法,只要保住皇權又有何不可?結果,權力之私毀了家國,君被流放於瀛台,慈禧太后直接就把君主立憲之路給堵塞了。戊戌六君子也罷,十君子也罷,體制內的路已經走不通了,也就意味着變法最終的失敗。
後代演繹戊戌六君子變法,可謂慘烈空前。其實,對於當時的晚清,很有些破鼓亂人捶的意思,六君子只不過比別人多捶了兩拳。士子階層人人思辨,保守之士貪戀權力與既得利益鼠目寸光,哪裡還有體制內的路。體制內的路不通,君主立憲不可行。那就只能體制外革命了,這其實是政權更迭中最大的代價。這個代價大到自毀家國。可如果不“置之死地而後生”,腐敗集團就不會自動下台。革命的火一旦點燃,怎麼燒就沒有了可控性。於是深受皇權思維影響的袁世凱爭得了最大利益,準備復辟當一把皇上,卻內外交困嚇死了自己。這也說明,當人心思變的時候,統治者的自以為是是在給自己挖墳坑。
戊戌變法是晚清政權革新圖存最大的機會,而這個機會需要有一個正常的國家政權。寡婦治國,皇帝兒子捶背的權力格局,戊戌變法之於朝廷猶如牛耳過風,根本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一個連自身都保不住的小皇上,幾個上竄下跳的士子,能掀起多大的浪頭。結果變法僅僅持續了100天,都不夠談一場高檔次戀愛的,就灰飛雲散了。
時間並不都總對你有利,時機也不等一個在泥坑中不願上岸者,於是一次能讓中華民族翻開新的一頁的變法,就這樣兒戲一般敗亡了。想起中興之臣曾國藩,不由的恨不由之從頭再來的悲憤。儒學無擔當,多中庸之輩,如果曾國藩能夠有擔當,何致後來的種種。
變法圖存是變法的基礎,變法圖強是變法的目標。任何政權固步自封,自以為是,結果就是煤山之樹側的崇禎,滿洲國小朝廷的溥儀,害人害己枉自喟嘆。“雕欄玉砌應猶在”,何不昔年倍珍惜?政權之敗向來慘烈異常,上邊做的孽,卻讓億萬蒼生生靈塗炭。思戊戌變法,想晚清之殤。利益集團向來是民族的大禍,孝順之民向來是民族的大悲。
封建政治制度需要偉人來挽狂瀾於即倒。可歷史上的偉人多梟雄,被利益埋藏了智慧,小腳姨太太般上不得高檯面。結果越是國危就越是暴虐,任何敢於爭利益的全部都幹掉,最後上絞首架的時候,才明白變則生,不變則死,悔之晚矣。
戊戌變法今論 範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