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漫話敦煌之二

漫話敦煌之二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說起敦煌,幾乎所有去過敦煌的人,腦海里馬上就會聯想起那個漫天飛舞,凌空翱翔,神奇漂亮的飛天。

  飛天,佛教中稱其為香音菩薩,是個會奏樂、善飛舞,滿身散發水果香味,美麗動人的菩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這麼一個永遠活躍在人類社會生活當中的仙女。

  飛天,是希臘那個插着翅膀的小天使,是古代印度騰雲駕霧的那個玉女,是敦煌莫高窟的歷史名片,是敦煌各個民族藝術融為一體的藝術標誌,是中華民族藝術當中一個絢麗多彩的美好形象。

  當年,文成公主在滿朝文武和全城百姓的歡呼聲中,辭別父母,坐上白馬駕轅的木車,由噶爾大臣親率騎兵引領五百多名宮女、從人和工匠,攜帶太宗皇帝欽賜的糧食種籽、漢文典籍、佛經佛像和各種生產工具,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隊伍到張掖之後,沿着河西走廊來到敦煌,在敦煌短暫休整數日,翻過日月山,經青海進入了藏。

  日月山,古時候稱赤嶺,得名於土石皆赤,赤地不毛。文成公主行至到這,尤其將要離別唐朝所管轄土地的那一刻,心中一片愴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雲低,草原蒼茫。回頭東望長安,不知在何處,心情惆悵。她默默走到一個山崗上,拿出皇后賜予她的日月寶鏡,從中照看長安景色和親人,不禁淚流滿面,思鄉的淚水彙集成一條倒淌河,由東向西,流入了青海湖,從那以後,青海湖的水變成了鹹的。

  文成公主哭完之後,想到身負唐蕃聯姻通好的重任,便果斷地摔碎日月寶鏡,斬斷了對故鄉親人的眷戀情絲,下定前行的決心,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從此,赤嶺改名為日月山。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的歷史功勛,便在日月山山腳下建了一處文成公主廟,供歷代人們瞻仰這個天下少有的奇女子。

  大名鼎鼎的唐玄奘,從印度取經回來,路過敦煌鬧市,情不自禁的停留在這裡講經說法。千年之後,我這個不信鬼神,不信佛的凡夫俗子,在唐玄奘當年講經傳法的寺廟裡,竟然只花了一元錢就買到一本佛教知識問答書籍,晚上在賓館的房間里通讀了一遍,事後還琢磨了好幾天。

  我不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不是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更不是忠厚老實的沙和尚,對唐玄奘沒有什麼顧慮和企求,但是,這並不等於我不欣賞唐玄奘從印度帶回來的那些真經佛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在敦煌沒喝上古代的葡萄美酒,可卻買到一個貨真價實的夜光杯,並且還和敦煌市那幾個瘋瘋癲癲的九流詩人相聚,在賓館房間里天南地北,社會奇聞,人情世事,無拘無束地胡吹海侃,盡情盡興地喝了一夜敦煌玉液老酒。

  敦煌是佛教東傳的通道和門戶,也是河西地區的佛教中心。公元366年的春天,有個德行高超的和尚漫遊到敦煌鳴沙山附近,那天早上,他見天空千佛閃耀,瞬間頓悟。之後,他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上,用了三年時間,鑿開了一個石窟供佛,從此,聞名於世的莫高窟就誕生了。

  十六國時期,敦煌地區開始鑿窟造佛活動,這個活動一直延續到元朝。敦煌石窟藝術是產生和積存在敦煌多門藝術的綜合體,它包括了敦煌建築、敦煌壁畫和敦煌彩塑。

  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南面25公里遠的鳴沙山東面的崖壁上。石窟上下五層,南北約有1600多米。經過一千多年的風沙侵蝕,莫高窟現在仍然保存着750多個洞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敦煌石窟,是一座內容十分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石窟建築由於時代不同,形制呈現不同的特色,主要有禪窟、塔廟窟、殿堂窟、佛壇窟、大佛窟5種石窟。

  莫高窟洞窟內的泥彩塑,多屬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盤事迹的造像。那個雄偉渾厚高達三十多米的巨大佛像,形象異常生動,令遊客過目難忘。那些靈巧精緻的小菩薩,個個性格鮮明。尤其是活靈活現,神態逼真,面目表情發自心底微笑的那個北魏時期的泥彩塑象,被人們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不管是誰,觀看了莫高窟之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古代美女。

  莫高窟洞窟內的壁畫,分為佛像畫、故事畫、山水畫、供養人畫像和各個民族的傳統神話題材,以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畫。像帝王出行、農耕漁獵、冶鐵釀酒、婚喪嫁娶、商旅往來、使者交會、彈琴奏樂、歌舞百戲……林林總總,世間萬象。讓遊客從那些壁畫當中看到了各個民族,各個階層的各種社會生活活動。各個民族的藝術寶庫,不同時代的藝術風尚,都在莫高窟里彙集成了斑斕的奇景大觀。其中,敦煌唐代藝術代表了中國佛教藝術最燦爛的時代,並且還把外來的藝術與中國的民族藝術,水乳交融地冶鍊成一個天衣無縫的整體敦煌藝術。

您正在瀏覽: 漫話敦煌之二
網友評論
漫話敦煌之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