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豫園》補記

《豫園》補記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pp958

  2007年12月出版的《上海名園志》是《上海特色志叢書》之一。《上海名園志》首篇就是《豫園》,詞彙華麗,圖文並茂,但是有些史實遺漏,可能是該執筆者僅僅依據文字記載,並沒有採訪有關老人,也可能是認為一些“小事”不入目,不需要記錄。我認為有必要補記,而且寫錯之處更應該指出。

  我故居是福佑路205弄1號二樓,三層閣窗戶對着豫園大假山。福佑路205弄後來動遷建造“小商品城”時,我特地拍照留念。以下都是我親身所見。

  1。湖心亭前面的荷花池中原來有一座八角石台,八隻石腳立在荷花池水中,台上有一座銅像。因為我年齡小,沒有注意銅像是誰,估計是城隍神霍光或者秦裕伯。後來銅像被取消,改成九龍戲珠:周圍八個彩色小龍頭,中間一個彩色大龍頭,龍嘴噴水,上是橙色塑料球。龍嘴噴水時,塑料球被頂得很高,又落下頂起。每個龍頭周圍有圓柱形鐵絲網防止塑料球被沖走。再後來,八角石台被徹底拆除。

  2。安仁街有幾箇舊書店,專門出租舊連環畫書。因為這些舊連環畫書內容“不健康”,政府在點春堂附近建立一個免費連環畫書閱覽室,憑學生證進入閱讀。我經常去看書。那些舊書店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消失了,免費連環畫書閱覽室在豫園修復時也消失了。

  3。《豫園》說:“潘恩的家族是當時上海城裡的名門望族,在老城廂梧桐巷、安仁里(現梧桐路、安仁街)一帶居住,現梧桐路的明代建築世春堂(今福佑路第一小學分部)是潘家僅存的舊居。”“他(潘允端)死後不久,家道衰落,家產大半變賣,潘氏舊居世春堂就被人收買后贈與西方傳教士,改建為天主教堂,改稱‘敬一堂’。”

  首先,安仁里是一條里弄,一個出口在福佑路,一個出口在梧桐路。我小時候在梧桐路第二小學讀書時,天天穿過安仁里上學。安仁里與安仁街完全是兩回事。潘氏舊居世春堂改建的天主教堂後來成立小學,是教會辦的私立學校,名“仁智小學”,後來改為梧桐路第二小學,地址是在梧桐路上。我讀書時,校長是顧廷華,教導主任姓薛。進校門右邊是教室,到底是大教堂。教堂前是小操場,但是體育課在梧桐路幼兒園旁邊的外操場進行。大教堂整天關門,只有一次大教堂成立三百周年紀念舉行隆重儀式時,我們才見到教堂大門打開。

  大教堂旁邊有個花園,內有教堂嬤嬤居住,但是花園的小門也很少打開。花園在安仁里也有一個小門,也很少打開。這個花園也不小。我曾經從小門向內張望過,但是從來沒有進去過。

  梧桐路第二小學建造教學大樓時,我們借用別的學校上夜學。我們班級是借用蛋業小學(後來改名梧桐路第一小學)上夜學。文革期間,教堂曾經改為教師辦公室。

  4。因為後來有了新城隍廟,所以豫園的城隍廟改稱老城隍廟。老城隍廟大門前,方浜中路對面有一個高入雲霄的木結構,上有一個方斗。這個木結構曾經被雷擊中。

  老城隍廟有個星宿殿,在二層樓上。我有個中學同學,就是星宿殿賣香燭的女兒。文革期間,老城隍廟曾經改成工藝品商店。

  5。老城隍廟成為集市,其中還有一個“小世界”。這是一棟六層樓西式建築,後來成為危房。這是偷工減料的結果,是現在豆腐渣工程的前輩。當時上海有大世界、新世界、小世界。後來“小世界”底層改成文化電影院。這是電影院中的特例:放映機在銀幕後面的,經過一次鏡面反射再放映到銀幕上。假如沒有鏡面反射,電影上的圖像是左右相反的。

  6。萬花樓前的古銀杏樹也曾經被雷擊中。

  7。《豫園》說:玉玲瓏“明代移入豫園。”但是在1956年豫園修復時,我親眼見到玉玲瓏是從福佑路破牆運進去的。從何處運來的呢?期間有何遭遇呢?

  8。在1956年豫園修復時,我親眼見到龍牆的建造。究竟是按以前修復,還是重新設計建造的呢?

  現今的豫園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花園,而兼是商業大集市。不但花園中的許多建築是後人加進去的,集市內外的許多建築也是今人加進去的或者改建的。湖心亭早就是茶館了,許多建築早就是飯店、商店了。所以,豫園已經不是一個花園,而是一個旅遊勝地。既然湖心亭、九曲橋等作為豫園牆外景點介紹,為什麼不把這些花園牆外的建築也作介紹呢?

您正在瀏覽: 《豫園》補記
網友評論
《豫園》補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