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聲聲慢》寫作年代的論述

《聲聲慢》寫作年代的論述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對於李清照的《聲聲慢》的寫作年代,在史上一直是有爭議的。諸家注本幾乎都定在清照晚年,黃墨谷認為是“悼亡詞”①,王延梯認為“這是明城死後的作品”②,各家賞析文章亦均認為詞中表現了詞人國破家亡夫死後的深仇慘痛。但清人俞正燮曾指出這是清照早期作品③,陳祖美在《李清照簡明年表》中將此作定在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至1120)間,即趙明誠去世前九至十年,李清照尚住在青州歸來堂時。沈家莊④也是同意陳祖美的意見,認為《聲聲慢》寫作於宣和二年前後,即清照南渡之前趙明誠尚在世,其寫作地點是青州。通過幾首出現“梧桐”意象的愁情詞,說明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屏古青州十年明誠再次出仕后,清照為懷念明誠而作。從初別的懷念(《鷓鴣天》、《憶秦娥》)到耳聞明誠有蓄妾打算(《行鄉子》、《念奴嬌》),到證實明誠確已蓄妾,悲慘凄絕,不能自持(《聲聲慢》)。反映了詞人在享受十年與明誠一道生活的夫妻恩愛之樂后,丈夫重新出仕,而自己的愛情反而失落的沉痛感傷與孤獨寂寞情懷。

  但本人和大多數人一樣仍認為是清照晚年之作,本詞通過寫殘秋的景色作為襯托,傾訴出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生活的哀愁。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於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着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聲聲慢》詞,就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滿紙嗚咽。詞評家評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具體分析其詞句,“尋尋覓覓”表現國破家亡之後詞人試圖尋找失去的東西,卻又那麼的迷茫與無奈,內心的空虛表露無遺,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雁過也三句,表示悼亡和懷念的意思,請照此時流離江南,丈夫趙明誠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感到傷心。詞人早期寄給趙明誠的《一剪梅》詞中有句云:“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故稱雁字回時相認。“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滿地的黃花隕落堆積,如今也沒有人與我一同採摘,詞人內心是如此的悲戚孤寂,表現了她對丈夫的深深懷念與無奈。全詞都表現了李清照的夫亡家破的愁緒。總的來說從古到今,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並且是在趙明誠去世之後的創作,但也有少數人提出了與此不同的看法,而且還給出了有利的證明,比如陳祖美。無論怎樣,這兩種觀點的存在是不能抹滅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與依據。但對於它的寫作年代的論述,從詞人的經歷和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看我還是比較贊同大多數人的觀點。註釋:① 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聲聲慢》編年,齊魯書社,1981年版,第34頁② 王延梯:《漱玉集注》,第47頁③ 俞正燮:《癸已類稿》,卷十五,《易安居士士輯》④ 沈家莊:《詞學論稿》

您正在瀏覽: 《聲聲慢》寫作年代的論述
網友評論
《聲聲慢》寫作年代的論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