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人生勵志 > 讓高三回歸正常

讓高三回歸正常

手機:M版  分類:人生勵志  編輯:pp958

  讓高三回歸正常

  湯莉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00084)

  高考之後,我鄭重地告訴我的學生:把高三這一年奮鬥的意識、抗壓的能力、共度的友情留下,別的統統忘掉,儘快!

  回顧這一年,我覺得自己在所謂的“理直氣壯抓應試”的高三大旗下,根本做了很多南轅北轍的事情,既讓學生虛度了成長中寶貴的一年,同時也並沒有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應試成績。

  高中教育說是三年,其實不過兩年,因為第三年沒有新課,只是一遍一遍地複習。複習課上起來完全沒有欣喜,因為它沒有了對充滿詩意或是深意的閱讀材料的深入探究、討論和個性化的解讀,有的只是權威的標準答案,和向標準答案靠攏的思維過程的塑造。這種短時間、高強度的規範,其實是語文教學的大忌。模式化思考能帶來創造性思維和詩意的生活感受嗎?如果不能,那麼,就高考北京卷而言,占語文試卷總分五分之二比重的作文(如果再算上兩道200字小作文,比重過半)又怎麼可能獲得高分呢?若算得再精細一點,文言閱讀、詩歌鑒賞、文學類閱讀固然需要標準化的答題範式,但沒有詩意的感受、想象能力,學生根本不可能讀懂文本,遑論答好理解題。那麼,我敢講,語文試卷150分當中,至少有108分,單靠知識或是邏輯,是不可能答得好的。

  這樣看來,要想高三學生答出一份漂亮的語文試卷,還得讓他們能自由地呼吸、思考、想象、飛翔。

  當然,這很不容易。高考本身就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父母過度緊張、過分關切又加重了這一負荷,再加上學校各科教師在對本科教學認真負責的前提下通過大量的作業、測驗、輔導佔滿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任務量往往是超負荷的),如此重重重壓之下,那些未經世事的學生哪裡能扛得住?於是他們生出更多的焦慮、恐慌,在向各類課外輔導班投以盲目的希望之時,他們已經完全進入了惡性循環。這時,語文教師對學生說:嘿,窗外那隻小鳥唱得真好;昨天的那則新聞很有思考價值;那本書大可以一讀……他們會關心嗎?反正,我常常看到很多學生臉上的漠然,他們的眼睛正偷偷盯着某道題呢。

  高三的很多事情就是這麼顛倒。一遍一遍複習的課上起來很沒意思,可是在我所教的班級,高三一年是他們最認真上課的時期。唯一“不合紀律”的事情,就是會有一些人趴在桌上——有些是真睡著了,有些只是趴着、眯縫着眼省些力氣,一講到“關鍵處”,仍會勉強支起身來在紙上記些東西——他們是真累了。一想到這樣的場景,我就傷心。但“哀其不幸”,也“怒其不爭”。這樣的認真,他們為什麼不早點拿出來?我很不能理解,作為北京一所名校的學生,多年來,為什麼他們的字寫得這麼潦草?為什麼他們的卷面塗滿了墨團還揉得皺皺巴巴?為什麼給他們作業本上圈出的別字他們從不肯訂正?為什麼要他們讀點書,很有一些人就會從網上搜點材料,再東拼西湊打印出來,作為自己的讀書筆記?他們怎麼就可以這麼隨意!嘮叨三年,有些學生就是堅持不改。是真的很難嗎?我問過很多學生,他們說覺得這些習慣性的東西並不重要,所以不想改。於是,就有了“報應”。比如,字音字形題,確實有些模擬題出得過偏,但北京高考試卷出的幾乎都是常見詞,如果學生從小養成嚴謹的語文習慣,有不讀錯音、不寫別字的自我要求,常用工具書,有錯即改,不說這道題的正確率能提高多少,至少不用在高三階段做那麼多習題來備考。其實,由於字音字形題被設為選擇題,題目做得太多,錯誤項看得太多,反而還會形成對記憶的不當干擾。甚至,一些從不重視語文的學生到了臨考前兩個月才來問我該怎麼練字、可以讀些什麼書,這時,我還能有什麼辦法?

  我沒有辦法的,有些輔導機構就有“辦法”!於是,我眼睜睜看着班裡幾個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痴迷於那些輔導機構發的作文材料,欲罷不能。它們用的是文化散文的語言,平行式三段的議論文結構,講求的是無論題目怎麼變,材料不變。於是,那幾個連語文課本里的課文都沒怎麼讀熟的學生,開始大規模地、貌似熟練地運用起沈從文、卡夫卡、老舍的故事和作品了。拋開題目和前後串聯,單看每一段,那真是妙筆生花,像足了書蟲式的文科班學生,但那都是背的,三個事例,每一個的每一句話都是輔導班教師寫好了給他們背的。這樣的文章,讀到銜接段落會“斷氣”,而最要命的是,除了個別幾次能扣上題,大部分生拉硬拽也拽不上。而這時候,想要學生自主創造絕對比讓他們背書難一萬倍。他們怎麼也捨不得放棄那些“華美的句子”。之後,他們就在考場上遇到了“老計”。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中的這個鐵路巡視員老計的故事讓很多人大感意外。從對考題類型的預測,到對閱捲風向標的把握,現在看來只能說一句:高考複習“炒消息股”實在是一件不那麼靠譜的事情。複習還是要回到“大路”上來——不只是指全面覆蓋知識點,還指在風格方向的把握上。套用徐志摩的一句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往哪一個方向吹。”去年湧現出一批刻意彰顯“書卷氣”的文化散文,今年推出的可能就是強調豐富性的生活氣息濃郁的文章,明年又是一批文藝氣十足的文章成為新寵,之後發覺學生的文字都“拗”得不行,於是又需要一些“清粥小菜”來養養胃……與其跟這讓人無從把握的風,讓學生最後都成了緊跟“過時”文風的犧牲品,還不如回到最簡單、最本質的方向上來,讓高考作文訓練回到正常作文訓練的軌道上來。

  正常的作文訓練不就是要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讓人能看懂嗎?記敘文要準確完整,具體生動,有些起伏;議論文要論點明確,論證有力,有較高的思維品質。作文訓練中可以有所借鑒,甚至也可以模仿,但要及早確立作文求新的意識,通過博覽群書的方式,求其“化”而不求其“搬”。人人都說的道理我不說;人人都用的材料,除非我用的角度或深度有所不同,否則我不用。戒絕一切的作文套路,不斷挑戰自我。只有這樣從初一、高一訓練起,並且一直堅持到高考前的最後一刻,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學會寫作文,也才有可能真正在高考的考場上“以不變應萬變”。

  教師都知道不要小看你的學生,但是就像父母一樣總是捨不得放手。要敢於讓他們試一試,不要從剛開始就照着所謂的“高考範文”的模式來框自己的學生,也不要試了一段時間后因為心裡沒底又把那些“框框”丟給已經頗有靈氣的學生。要知道,學生還很弱小,習慣服從權威,會自己往那個框子里擠。教師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東西,也鼓勵學生堅持。

  教師也不要小看你的同行。當我們在深夜裡一盞昏黃的檯燈下自覺悟到了一些“門道”、“套路”之後,不要沾沾自喜,因為別人也會悟到。於是,問答題的答題範式越來越標準,但需要發揮個性的作文等也同時被訓練得越來越刻板、雷同,而這些文章就集中在高考時“撞車”,根本不可能拿到想象中的高分。

  由此,我相信一點,讓學生真正學會寫作文,寫平常的作文,而不是所謂的“應試文”,是唯一的複習應考之路。讓學生真正提高語文素養,而不是割裂地看待高三的應試複習,也必須是高中語文三年一貫的培養思路。高三要有一定的應試訓練,但沒有必要那麼多、那麼死,要讓學生保持學科學習的靈動狀態。幾次模擬考試,我們班學生作文寫得最好、也是語文考得最好的一次,是放了四天假之後再回來考的三模——那幾天,我給他們布置的任務是讓頭腦“放空”。

  對於未來,我期待有一天,高三的學生會很輕鬆地問我:“老師,你注意到學校里的那株臘梅開花了嗎?”“老師,昨天報紙上的那則新聞,我有些不同的想法,能和你討論討論嗎?”“老師,我昨天讀了一首詩,特別棒,我念給你聽好嗎?”……我想,到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語文考試分數都不會低。

  當然,這一切的實現需要很多方面、很多力量的改變。就我自身,我想,從起始年級起,我會更努力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是的,除了這兩點,其他都不重要。

您正在瀏覽: 讓高三回歸正常
網友評論
讓高三回歸正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