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濕漉漉的天,濕漉漉的地

濕漉漉的天,濕漉漉的地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得得9

  和悅洲地處長江江心,其地理方位既屬長江中下游,也屬長江以南。它的南面是連綿起伏的長江中下游丘陵地帶,而北面則是高峻聳拔的大別山余脈。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和悅洲獨特的氣候特點――溫潤潮濕,那裡的天是濕漉漉的天,那裡的地是濕漉漉的地。

  洲上人家的房子,大多是青磚青瓦,家裡條件差一點的,也至少是青磚牆草屋頂。在我國的北方,貧窮人家會直接用土脫坯成磚砌牆,或乾脆用土摻雜着草夯打結實作牆,即所謂的干打壘,而在和悅洲,再窮的人家,只要蓋房子,砌牆都一定要用青磚,因為泥土脫坯出的土磚根本經不住黃梅天里連綿的雨水、或長江發大水時漫上洲的江水的浸泡,只有用磚砌出的磚房,才能傳承下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祖業。

  每到春夏兩季,外婆家朝北的那一面的牆的小青磚上點綴着點點青苔,常常會有蝸牛在其上緩緩的爬行,身後留下鮮亮的分泌黏液,在那物質條件匱乏的日子裡,看着蝸牛蠕動,也可以消磨懵懂時光,獲得莫名快樂。當覺得蝸牛的蠕動實在是太慢,實在是不耐煩時,就乾脆直接把蝸牛拎起來,移到自己想當然的認為它要到達的目的地。

  歷經日軍炮火洗劫而殘存下來的“三街十三巷”中的和悅街,其石板路常年都是濕漉漉的;“大關口”擺渡碼頭,從賣竹牌(也就是船票)的窗口起,直到登上小木划,那一段石板路也常年都是濕漉漉的;而成年後的我,每間隔幾年,也會設法專程去趟和悅洲,為的是平復那些牽扯的記憶和懷舊的往事在心中盪起的漣漪。每次去和悅洲都會不自覺的抬頭看看天空,在那抬頭的一瞬間,時光似乎回溯了幾十年,那天空也是一片濕漉漉的。

  1876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煙台條約》,其中不平等條款之一就是“開放大通、安慶、湖口、武穴、陸溪口、沙市為輪船停泊碼頭”。半個世紀前,和悅洲是萬里長江頗具盛名的一個大碼頭,漢申線、渝申線航行的長江客輪,都要在此停靠。而半個世紀后,歷經日軍摧殘和陸路交通發達帶來的商旅變化,和悅洲早已繁華盡失,風光不再,只有浩浩湯湯的混濁江水和迷離淅淅的江南煙雨,一如往昔的見證着滄海桑田的變化。

  剛剛遠離繁華喧鬧的城市的我,在獨自面對着“三街十三巷”殘存的廢墟、瓦礫、馬頭牆時,雙眼也是濕漉漉的……

您正在瀏覽: 濕漉漉的天,濕漉漉的地
網友評論
濕漉漉的天,濕漉漉的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