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鏖戰引崗——遲到的春天(5)

鏖戰引崗——遲到的春天(5)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小景

鏖戰引崗——遲到的春天(5) 標籤:放牛班的春天

  嚴冬過去是春天,不過引崗渠上明媚的春天,可謂姍姍來遲。

  引崗渠,雖然不再說下馬了,但省里不點頭,總抹不去“名不正事不順”的陰影,也總怕再節外生枝。

  不久,果然出現了讓大家擔心的事情——張屏東要調走了。當時,革委會的一把手都由軍隊幹部,基本建設、經濟工作等工作由地方幹部負責。1971年春末,根據省委的指示,地革委軍隊代表撤出,王常柏同志到石家莊任地委書記,張屏東同志要調到滄州任地委書記。當時,張屏東在石家莊雖然不是一把手,但因為他是老地區的專員,對情況熟悉,負責生產建設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在地區是舉足輕重的幹部。現在他要調走了,以後地區的領導還會象以前那樣支持引崗渠建設嗎?緱增福想,引崗渠是有爭議的工程,在新老領導交替的時候,如何及時向主要領導彙報,取得領導的支持,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千萬別因為自己的工作沒有作好,造成“張書記挖,李書記填”的勞民傷財工程,引崗渠再不能折騰了。

  那一年的八一建軍節快要到了,因為獲鹿駐軍多、單位大,所以省地的領導都來獲鹿慰問駐軍。當時獲鹿縣負責接待工作的是縣委副書記侯淑芳。在慰問駐軍的時候,地方領導都說了許多感謝部隊對地方支持的話,許多駐軍首長大加讚揚獲鹿縣的創業精神,大加讚揚引崗工程。聰明機智、善於言辭的侯淑芳也不失時機地插空向省、地領導馬力、王常柏等同志彙報修建引崗渠的情況。當時馬力沒有表態,王常柏聽后動情地說,獲鹿人民有遠見、有幹勁,要儘快完成這項工程,有困難向地委提出。新的地區主要領導如此重視引崗工程,對三縣人民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

  引崗人熱血沸騰,引崗工地熱火朝天,

  1972年5月9日凌晨,終於將2700多米的隧洞打通了。5月10日,石家莊地革委水利局發來賀信,熱烈地祝賀王常峪隧洞打通,大大地讚揚廣大幹部、民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夜以繼日,艱苦奮鬥的精神,鼓勵人們繼續努力,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勝利完成引崗渠這一大型水利工程。( 散文網: )

  在霍北庄隧洞,戰塌方、搶拱券的戰鬥正在緊張進行,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階段。1972年3月的一天,榮退軍人吳占洲同志正在帶領同志們排險情,突然塌方又發生了,一塊石頭擠住了他的肋骨,疼痛使他的臉色發白,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滾下來。同志們勸他休息,他硬朗朗地站起來說,我這不是很好嗎?就這樣他跟了兩個班,堅持了十二小時,才戀戀不捨地離開工地。這時,他的肋部已經腫起,經醫生診斷,兩條肋骨折斷了。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骨氣,這就是一個普通引崗戰士的氣概。

  九里山隧洞屬獲鹿縣內分團的項目,1971年6月工作調整,交給獲鹿縣採石廠施工。採石場開動腦筋,技術革新,自己動手,修舊利廢,逐步實現施工半機械化。1972年4月份,全長764米的隧洞全部打通。

  1972年5月,冶河以西的兩個隧洞,兩個渡槽,兩個倒虹吸和平山承擔的幾個大墊方等工程已經完工或將要完工,元氏縣的工程也完成了許多,就是干到這種程度,省里還不點頭。經過兩年多的緊張施工,縣裡的財力實在難於支撐了。引崗渠開工以來,大家承受着超負荷的經濟壓力,忍受着工作中的各種艱難困苦硬撐着,現在已經“精疲力盡”。

  五月的一天,獲鹿縣委和施工團的幾個領導又到地委求援,這裡的門檻他們不知踢了多少次,他們真是不好意思再來,但又不得不來。當他們到達地委以後,得知地委的領導們都在,但是都去會議室開會了。

  緱增福無奈地說:“我們怎麼能闖入人家的會場呢?我們就等着吧。”

  性情直爽的侯淑芳說:“他們才開始開會,誰知道什麼時候散會?我們等到他們什麼時候?”

  一個個顯出無可奈何的神情。

  老成持重的徐靜說:“你們在這裡等着我去看一下”,說完他就出去了。他敲了敲會議室的門就進去了,高大的身軀鐵塔似的堵在了門口。會議還沒有正式開始,好在他是個老同志,許多地委的領導都認識他,大家也不驚訝,但是目光都對準了他。

  坐在對門的地委副書記徐建忠先說話了,“老徐還是為引崗的事吧,就你一個人呀。”

  徐靜也不客氣笑哈哈地說:“都來了,在辦公室里等着哩。”

  徐建忠向王常柏投去了徵詢的目光。

  王常柏說:“他們也真不容易,你去看一下吧,能解決的問題盡量幫助解決。”

  徐建忠來到辦公室熱情地和同志們一一握手,連聲道:“你們辛苦了,你們辛苦了。”

  杜英傑簡述了引崗渠的進度情況。

  緱增福說:“第一期工程大溜已經過去,地委如果能給解決部分資金,我們在想想辦法,就準備打第二戰役,地委如果也很困難,我們就只能在西線掃尾了。”

  徐建忠皺着眉頭耐心地聽完他們的彙報,心情沉重地說:“省里還沒有點頭,光靠地委的支援只是杯水車薪,再開第二戰役恐怕你們的困難就太大了,按你們的第二套方案辦吧,重點西線掃尾,爭取早日通水,低線先受益。另外,剩餘的勞動力可以社自衛戰、村自衛戰,打井、修小塘壩等等小型水利工程。引崗的班子不能撤,搞水利建設的勁頭不能散,資金一有好轉,馬上就打第二戰役。”

  地委的同情,他們心裡是清楚的,所以他們沒有再鋪大攤子,把重點放在了西線的掃尾和社隊的工程上。

  為了解決工程所需的資金、材料、物資、設備,準備下一步境內的建築物開工,他們繼續發展工業和鄉鎮企業,施工團也安排籌建九里山採石廠,為引崗工程生產所需石子。不久東焦村北的光祿山開採磷礦,為磷肥廠提供原料,同時遠銷雲南、山西等地,為引崗工程籌集資金。

  如何取得省里的支持,已是當務之急。引崗渠的修建,過去只是向地區領導和省里的主管部門彙報過,沒有向省里的領導彙報過。他們想向省里的領導彙報,取得省里的支持。找誰呢,他們想到去年省委領導到獲鹿慰問駐軍的時侯,淑芳和馬力有一面之交,又考慮到侯淑芳這個中年婦女或許更有感召力,當時的樣板戲中不凡有柯湘、江水英、方海針等等一些女英雄。所以這個事就交給了侯淑芳,讓她給馬力寫封信,侯淑芳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引崗渠已經是鐵打的事實,侯淑芳又是用“心”來寫這封信的,所以這封信寫的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如何把信直接送給馬力,常委們相互議論時得知,武裝部副部長孫國儉,文化大革命初期在地方支左時和省委副書記馬力在一起。民兵是引崗渠的生力軍,孫國儉對引崗渠了如指掌,他不負重望就和侯淑芳一同出馬了。

  在省委門口接待室,那裡有很多人,孫國儉身材魁梧,嶄新的戎裝引人注目,當時人民解放軍在人們的心中是最神聖的,工作人員沒有懷疑,工夫不大就通過秘書接通了馬力辦公室的電話。

  孫國儉:“我是孫國儉。”

  馬力:“記得,有事嗎?”

  孫國儉:“我現在任獲鹿縣武裝部副部長,縣裡抓革命,促生產搞得轟轟烈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如火如荼,重點工程引崗渠遇到困難,向您彙報一下。”

  馬力沉吟了一下說:“行,來吧。”

  在馬力辦公室,寒暄幾句,孫國儉進一步說明來意。

  馬力問:“有材料嗎?”

  侯淑芳面交了信件。馬力看信。孫國儉和侯淑芳焦急地等待者,心率比平時增加了許多。

  看信過程中馬力也不時地詢問一些信上他看不明白的事,孫國儉、侯淑芳一一作答,面對省里的領導他們顯得有些緊張。

  馬力看完信說:“好吧,我和有關人員商量一下,再通知你們怎麼辦。”

  情況是彙報上去了,是吉是凶不得而知,大家焦急地等待着迴音。

  幾天以後,省委常委會議室,在常委會將近結束的時候,劉子厚示意秘書將侯淑芳的信件在常委會上宣讀。

  宣讀完信件,副書記馬力先說話了:“和天斗,和地斗,就得有這麼一股子勁。獲鹿、平山、元氏三縣,有能力,有志氣,他們乾的事情,是改變幾個縣面貌的大事業,不容易啊!”

  軍區司令員馬輝聽說這是一條“引崗戰備渠”他不急不慢地開口了:“他們勞武結合,平戰結合,組織民兵干這樣的工程,意義深遠啊!在過去戰爭年代需要這種有戰略眼光的指揮員,現在也需要這樣的領導幹部,帶領人民從根本上戰勝困難,為人民辦事,為後代造福。

  許多領導聽了信的內容表示支持,也有的觀點比較模糊,他們提出必須警惕假大空,要調查研究,不能盲目表態。

  最後省委書記劉子厚說話了:“聽了獲鹿縣熱情洋溢的來信,很受感動,改變河北的面貌,就需要這種精神啊!就需要這樣的幹部啊!我們省有許多大隊(村)的經驗,一個縣的典型經驗更可貴,活着的焦裕祿更有說服力。同志們說的好,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我們組織幾個同志下去看看吧。”

  當然,這些情況當時無法知曉,很長時間以後才透露出來。

  這封信終於感動了省委領導,留下了馬力視察引崗渠的佳話。

  1972年5月26日晚上9點,獲鹿縣委辦公室的電話響了,值班人員拿起電話,聽筒里穿來急促的聲音,“我是地委辦公室,剛才省委辦公廳來電話,明天9點,省委副書記馬力、省革委副主任王金山、省軍區副司令袁捷和省革委生產指揮部副主任丁廷馨等同志到獲鹿視察引崗渠,地委書記王長柏等同志陪同前往”。值班人員接完電話,一溜小跑去向領導彙報。那天晚上禮堂里放電影,許多人都去看電影了,緱增福也去了,他去得晚,樓下沒有座,他就上了樓,時間不長,看門的老路就來找他了,說辦公室來電話讓趕快回去。

  獲鹿縣委會議室和許多辦公室的燈又亮了,常委和施工團的領導們連夜準備材料和接待方面的事情。

  辦公室電話鈴聲不斷,不時地報來各分團當天的工程進度和有關情況,忙了大半夜才基本準備就緒。

  5月27日9點,地委書記王常柏陪同省里的領導同志來到獲鹿縣委辦公室,一一相互介紹之後,王金山說:“你們先簡單介紹一下情況,我們今天主要是來看。”

  杜英傑簡單彙報了一下進度情況,就乘車出發。王常柏安排緱增福坐馬力的車,示意他在車上見機向馬力彙報一些情況,可是當緱增福談起一些情況時,馬力只是點頭,一句話也不說。

  一行人從縣城出發,首先到同閣採石廠看已經打通的九里山隧洞。這個隧洞全長764米。由於石質堅硬,沒有塌方危險,是唯一沒有襯砌的隧洞。一行人從出水口進去,到進水口調頭出來,聽完介紹,就到了冶河工地。冶河樞紐兩排直徑1.8米,全長620米,的倒虹吸已經完成。長1170米的渡槽,槽墩全部完成,拱券大部分已經合攏,只剩下一組八孔正在拱券。在冶河渡槽的東端向西望去,一派雄偉壯麗的場面,馬力同志凝視着高大的渡槽和忙碌的人群,站了許久,雖然沒說一句話,但是臉上露出了笑容。

  一行人又直奔王常峪隧洞工地,原來安排看完王常峪隧洞在工地食堂就餐。車到平山城西天近中午,地委書記王長柏說,這不是離崗南不遠了嗎?到崗南讓平山管飯吧,(當時平山縣機關駐地在崗南)別給工地找麻煩了,他也可能怕工地條件太差,有意讓省里的領導們吃的好一點。

  在餐桌上,馬力漫不經心地說話了,“老丁!怎麼樣啊!木已成舟,生米已成熟飯,該支持了吧。”

  丁廷馨還沒說話,馬力猛然又意識到,地縣的同志也在場,這樣說話不妥,就忙改口解嘲說,“今天到工地來看一看是老丁的建議,他動員了我好幾次,今天才能成行。”我們意識到這是在給老丁打圓場,地縣的同志聽到馬力的半截話,嘴裡沒說什麼,心裡有了底,引崗渠成為“紅”渠了,兩年多的苦悶煙消雲散。

  吃過午飯,大家來到王常峪隧洞,一行車隊從王常峪隧洞西口進去,東口出來。在這個全長2700多米,屢次塌方常年瀝水的隧洞里走了十五分鐘,汽車強烈的燈光照射着襯砌的整整齊齊、規規矩矩的隧洞,誰都會發出由衷地讚歎。

  在王常峪隧洞工地,省委領導開始講話。馬力高高的個子顯得有點清瘦,一雙有神的眼睛彷彿能洞察一切,雙手插腰操着動聽的唐山口音說:“你們三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搞的很不錯。你們的幹勁很大,這反映了你們盼水的心情,表現了你們改天換地的決心。最驚人的是冶河樞紐工程,標準高,質量好,符合百年大計,這是勞動人民的創造,這個工程是很教育人的。你們的工程希望很大,山區、丘陵有了水,不光糧食增產潛力很大,林果也會有個大發展,今天省里來就是表示支持你們,我把管錢(王金山)管物(袁捷)都帶來了。”

  他接著說:“軍民團結隧洞,名不虛傳,確實搞的很好,也是一項大工程,這是軍民團結的象徵。其他三項工程比起這兩項小了一些,沒有這兩個大工程,也是大工程,建議電視台、報紙把這一典型宣傳出去。”

  他乾咳了兩聲繼續說:“這項工程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我們也很受教育。要把這段歷史編寫出來,把指揮這項工程的縣、社、隊幹部,施工團幹部,共產黨員、老技工、老貧農、青年、婦女,還有工程設計人員,出過主意的同志等等都要寫到裡面。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這項工程里得到了真正的體現。”

  馬力講完話,讓丁廷馨說幾句。丁廷馨同志向著馬力輕輕地點了點頭大大方方地說:“引崗渠,木已成舟,既成事實,領導們已經表態,今後省里要大力支持。下一步的工作,一是要西線儘快建成通水,首先保證低線受益;二是要注意施工安全,冶河渡槽有的拱券還未完成,這是最危險的時候,承受壓力不均,會影響整個建築物,要儘快安全合攏。另外,王常峪隧洞瀝水,看看泥沙含量有多少,是否會影響工程質量,有點問題也不要緊,心中要有底。”在戰爭年代和敵人廝殺,在和平時期為水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丁同志,在鐵打的事實和領導表態以後,終於表態了,一場誤會煙消雲散。

  革委會副主任王金山同志說話了,他直率地說:“對於引崗工程,省里開始是不贊成,後來是不表態,最後是大力支持,形成了這樣的三步曲。這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開始省里沒有支援你們,你們幹勁很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把渠修成了,支援多了可能就有依賴思想了,不管省里將來支援不支援,你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

  他接著說:“平山是黨中央住過的地方,毛主席在這裡住過,指揮了聞名世界的‘三大戰役’,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著作,七屆二中全會也是在這裡召開的,這裡是革命的聖地。你們獲鹿、平山、元氏三縣人民共同修這條渠意義很大。在修渠當中也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問題,你們三個縣都要發揚‘龍江’精神,團結協作,互諒互讓,儘快把渠修好。”他面向王常柏說,“常柏同志,花點錢,給大家演一演《龍江頌》好不好?”王長柏點頭示意。

  他又強調說:“你們要把修渠和打井、修水庫結合起來,北京郊區不僅把100萬方以上的水庫作了規劃,而且都搞完了。我們石家莊西部山區也要搞好規劃,在引崗渠沿途修水庫很重要,也要搞好規劃。另外要搞好配套,你們獲鹿縣水的問題解決了。還要在“土”的問題上做文章,建設高標準穩產、高產田,你們獲鹿這個‘老八成’要變成十成”。

  省委領導的視察,是一個極大的轉折。從此,省里不僅在經濟上給了很大的支持,而且相繼組織地縣領導參觀,通過新聞媒體作了大量宣傳。精神的作用往往是不可估量的,省委對引崗渠的肯定,猶如是一顆重磅原子彈爆炸,它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引崗工地迎來了明媚的春天。

  1972年5月29日,在第一次慶功大會一周年的時候,獲鹿縣委乘省地領導到工地視察的東風,在王常峪隧洞工地召開第二次慶功大會,慶祝王常峪隧洞、九里山隧洞竣工,冶河渡槽拱券合攏。平山、元氏兩縣領導出席了會議,河北電視台、河北日報、石家莊日報社都派記者採訪了這次會議。引崗渠名聲在外了。

您正在瀏覽: 鏖戰引崗——遲到的春天(5)
網友評論
鏖戰引崗——遲到的春天(5)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