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與短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pp958
人常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長、短各又優點,例如我們所熟知的“駱駝和羊”的故事。但是現在有些人,卻只取短,不看長。
我想說的是現在有些地方政府和領導人,總愛弄短,不愛取長。為了在任期間能取得上級的滿意與歡心,讓自己能爬的更高,就盡做些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與民計民生有無關係,是否實用就不去管了。
還有些地方的經濟也是如此,有些貧困縣,原來的財政收入每年才幾千萬。在煤價上漲后,靠着發展資源企業,每年的財政收入翻了十幾翻,在短期內就幾億甚至十幾億。
這種資源經濟在山西還很普遍。當然這些經濟模式如同政績工程一樣,周期短,見效快,撐場面,在自己的任期內能顯現出一定的成績,上級檢查看得見摸得着。而民生工程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往往周期長,見效緩,在任期之內很難看得見摸得着,所以就望而卻步了。
我們知道山西的旅遊資源豐富,有“華夏五千年,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之說,我們有着古老的文明遺迹,還有近代的紅色足跡。為什麼不能開發利用呢?當然這是一項投資大,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遠不如挖煤來的快些。雖然,近年來有些地方也開始着手開發了,但是投資比重之小,重視程度之微,卻讓人為之心急。
我曾經去過一個革命老區,那裡有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而且還有一定的紅色基礎。第一次去,縣城正在翻修人行道,鋪就一些彩色的方磚,十分漂亮。那裡旅遊景點卻十分落後,有些紅色景點甚至算是沒有開發。可風景之美,卻讓我難忘。
第二次去是兩年後,那裡的人行道又在翻修,更漂亮的方磚,而且蓋起了十幾層的五星級酒店。我本以為這裡的旅遊經濟發展起來了,需要這麼豪華的酒店。不曾想,那些景點依舊如故,縣裡的人行道卻翻了又翻。這裡也許存在“豆腐渣工程”?或許有其他的原因存在?卻不知為何不能把錢用在關乎民計民生的綠色旅遊開發上呢?着實讓人猜不透。據聽說,那個縣的五大煤炭企業,年納稅幾個億,幾年後增至十幾個億了。
殊不知,我們過度的開發資源,是在吃子孫的飯,是在飲鴆止渴。可是誰又想過,吃了子孫的飯,子孫吃什麼呢?當然,我們也不能讓當代的人過窮日子,可是我們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在短期經濟的推動下,發展一些可持續的長遠的經濟模式。
這就要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精神了。在我們受到窮困的烈日炙烤的時候,撐起短期的資源經濟這把雨傘,幫我們暫時遮住陽光的時候,請別忘了為後人也為自己種一棵能乘涼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