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引訣
手機:M版 分類:網絡散文 編輯:pp958
學書 引訣
—— 惪、忞、思、憩
也許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學書引訣,想一口氣看完這篇文章。將不可告人的秘訣都引述出來了,讀吧,樂哉!從古到今,書法在中國文化史上不拘一格,乃至,吸引國外不少人士紛紛來華青睞。學習中華千年的歷史,文化。筆者只用四個字,想揭穿學書的秘訣,顯然是不可能,但多年來,一直圍繞着這四個字在書法之夢中引航學游。
一、惪
惪義風流健骨翰,宗書學藝外師觀。
平生行韞開眼界,萬里雲煙貫氣寬。
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悳”字,這個字是“德”的古體字,悳是上下結構,由“直”和“心”構成,可見一個正直、剛直、耿直、弦直之心,將一個悳字,作為學習書法的首字,把德行放在心坎上,以德養書。一個人字寫得再好,若德很低,書法不足一觀。
學書法也就是磨鍊人的意志,篤礪人的德范。書法的大門,雖然對任何人敞開着,但未必任何人能進去。關鍵是對其感不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可引領入門。
書法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品行修養。前些年來,我也看過關於好多書法家的的資料,以及積德執筆的發展歸路。發現古人愛喝酒,愛品茶,我感覺這是一種很深的文化修養,所以自己天生就不喜歡喝酒品茶。有好多書友說“文翰,寫字必須得喝茶喝酒,否則,寫出的字不奔放,暢達”。這個主要是因人而宜,品酒、品茗是雅藝術,能清神激情,發思聚感。我想酒茶對書法的裨益是雅的補充,絕不是狂喝就能提高書法,喝的醉熏熏的,手都發抖,還談何寫字。任何事都得中和點為好。但少品三杯兩盞,適可而止,何樂而不為。
有的人喝完酒,就站在桌子上寫字,也可以,但我認為不雅,書法是一種品味很高文化。這個年代有大桌子,也踏不翻,以前的桌几,又陋又小,君不見古人踏案飛書。“顛張醉素”絕不是,今人的酩酊大醉的模樣。雖說“脫帽來到王公前”,那是豪放,坦率,不屈權貴的真實表現,他不是放蕩不羈,而是德義風流的彰顯,是因君子藏器熾烈而開“瓶”,生活的艱辛,世事的感慨,炎涼的吶喊。古代的人喝酒,品茶相對而言,比今天的人禮道方面講究多了,不是坐在飯桌前,大吃二喝,就能寫出好的書法,書法是漢字的藝術,以漢字為載體,在運漢字,變筆墨,調性情,化德境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墨跡斑斕。呈現心靈美,線條美,造化美,自然美的一種藝術。
二、忞
忞鋪書路上天衢,懷古通幽敬煥儒。
學養涵虛積大道,馭當毛劍驗奴夫。
文化底蘊是學習書法不可缺少的條件,若沒有深厚的文化作鋪墊,想歸依書法這門學科,是很困難的,書法不光是寫字,不光是搦管在紙上畫,紙上寫,就能把書法寫好。其中,文史哲,禪道釋,風雅頌等都得博學深究,最起碼得懂點嘛。
“忞”這個字,給人的第一感覺視乎很羨慕吧,文心難得啊!真心、良心、誠心、信心、苦心、雄心、愛心等等,樣樣心具備,可惜沒有一顆“文心”。怎麼得這個文心來?一個字“忞”,這個字有勤勉不倦,孜孜以求的意思。“忞”和“斈 ”(“學”的古字)有着親切的關係,要把自己打磨成一個“文子”——斈,即學習的人。就得刻苦努力,不斷培養自己的一顆文心,最終成為一個“斈”,就是今天所說集百家於一身,匯萬言於一體的學者。
文化的範圍又深又大,就是拿我這個木訥少聰的人,想一吐為快,恐怕是蛋打鐵石。淺嘗輒止地引導人把學習書法的路子看一看。文章的題目是《學書引訣》,此處的“引”就是引領,順利上路的意思,沒別其他較深的含義。
在家鄉村野有好多學習書法的人,每天就一個顏體,柳體,盯着去學。這裡並不是說山村的人不勤奮,見識淺,而是鄉野的人,農活纏身,地方落後,窮困潦倒,沒有條件去讀書,即使有閑暇時間去讀,可是找不到一些正確上路的書。但是,其恬淡淳樸,寧靜和樂的生活環境,可以養就一個農民的讀書、寫字。自古磨難出英才。就以有些村子來說吧,村裡人就對“書法”,相當模糊,甚至,有的就沒聽過書法。最近,我身邊的家鄉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的理解,就是街道寫對聯,始終覺得適合自己的審美心理。認為毛筆字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就是好。對書法的理念,沒有形成鑒古從今,究源變流的審美意識,古人論書,以觀物象,今人評書以詞貶揚,什麼典雅、秀健、雄強、厚重……;妍美、柔和、散淡……;將陰陽結合起來書論,自感不形象的。
三、思
思源匯敏苦遵賢,遊歷歸淳藝道傳。
畫鳳雕龍章垂世,中流古老啟新天。
思:一般理解成思索,思考。這裡的思除以上涵義外,就是把書法藝術掛在心上,懸在眼前,三思而行。簡單地說,就是觀有所思;學有所思;得有所思。
觀有所思:當我們看到關於書法文化方面的題材,實物,刻板,札記等。要學會觀,將原物上的墨跡,在大腦中留下印象,然後變成自己的“照相術”,將最基本的東西拍攝在自己的腦海中。邊觀邊思索,當人在觀看的過程中,被觀看的物體也看着人,面面相覷時間久了,任何物體就接受了,自然熟悉了,
或有情感了。這樣就有看物好似尋知己的情趣,把這種“觀思”,就說成情趣貼近,物象宜人,狹義地說也就是心摹手追的書法靜觀情趣法。
學有所思:循序漸進的過程,伴隨着一個“思”的過程,思前想後,把臨摹的恰當處,保留神會,把學習中,不足的地方及時修正。比如:學寫字吧,寫啊寫啊,寫了半篇,看不到古人的影子,創新了一篇,躊躇滿志,細細推敲無由的變態。
得有所思:學得的比竊得的,既體面,又永恆。不學難得耳。穿梭書法的隧道,別忘了黑暗的燈影;得到了古人的血肉,別遺忘創新的恩情。得來的,絕不是輕而易舉,而是來之不易,在倍加珍惜的基礎上,“思往”是相當重要的,思往的過程,是慘淡經營的結果。倘若把寫成的書法不作詳細的總結,分析,這個“得”字,就悄悄地把人拋棄了,無情的歲月收藏啥呀?但是得魚忘荃,得形忘己,往往得來的就忘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得不能思”。但這也是一種解脫逍遙的境界。
只要謙虛謹慎永葆“三思而後行”的書法“思訣”,才能立足於書法的門內外,才能行古志今,領略“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書法氣象。
四、憩
憩身憩目憩心田,俯仰高山氣志堅。
玉露涓泉澄懦立,人文雙造境通仙。
一直踏過書法的津梁, 尋尋覓覓,走得很吃力,該靜下心來休息一下了,安憩吧!但是,書法路上的好
多驛站,法、力、言、象、意還等着,當我們看到最後一站“意”時,這時就該平心靜氣了,這個境界就給該思索小憩了,持之以恆,德藝雙修,人書俱老。一個甘苦的書夢之旅即將結束,蓋棺論定才是書法真正的流世休憩,永遠安歇在歷史的長河中,而隨風蕩漾在將來的時空中。
書法的最後一訣,我望文生義地拿着這個“憩”來作述,卻不是安逸從世,而是不急不躁,風規自遠,似仙鶴邀雲,夏雨潤地,秋菊抱露,冬雪散野一般的心態,棲身在人世間,看着眼前的雲捲雲舒,目觀山川之精,胸覽天地之靈,心出納象之妙,手揮墨翰之性,紙呈神彩之美。
陶淵明《飲酒》有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書法的“憩”,不僅是心靈沖淡之憩,而且是真意的大悟之憩。杜甫有詩云:“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這也是出世入世的休憩,審視自我,和平共時,發出的一種棲身的感嘆!
學書多年來,對書法理論沒有任何研究,只是隨筆行文寫點自己的心得體會,若拿“惪忞思憩”這四個字作為學書從藝的眼界,的確疊嶂層層,高物累累,但我一貫堅持這四字訣。限於我眼界,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心心與心心相印,尋求更多的學書秘訣,至於,他人是否適應,我卻以此為鑒,照亮我的學書前程,學書的風雨路上與各位同道共勉。懇請讀者批評指正,我於改之,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