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傾城那片時光-遊覽武夷山有感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小景
拾起傾城那片時光
文★10級文教院漢語言文學鍾敏
早晨的武夷山大紅袍顯得格外的靜謐,陰靜的天空,微風似溪水長流。早就準備好了騎自行車去下梅,帶着愉悅的心情與同學一路高歌、一路歡笑。雖然歷經一番辛苦,但最終還是到了心儀已久的下梅——中國最美的古鎮鄉村。一路走來,遠山近嵐,如女子娟秀的眉黛,青脆而淡雅,雲霧縈繞。河岸那畔的山腳下,村落騰起縷縷青煙。山坡上樹林深處的農舍里,雞犬相互交聞。偶爾成群的麻雀在這鄉間的田地里嘰喳,倏忽地飛到盡頭的枯榕上。沿路兩邊田野,遠處是青山相迎。路旁或者山坡,又或山前,都綻放出許多我說不出名兒的花,像雪一般地點綴着田園,又似煙花般地綻放。一路走一路看,看過青山千遍而不厭,應如是。
買了門票,請了導遊,我們終於可以順利地來到這期盼已久的古居。
走在兩邊的小路旁,有流水為我們伴奏,更有與現代與眾不同的古風民情供人觀賞。有點“小橋流水人家”的感覺。一路走來,看到最多的就是茶葉,這或許成為武夷山發展的最好解釋吧!順着流水的方向,我們看到了充滿古風古韻的鄒家宗祠,大門面壁全部用磚雕裝飾,題材豐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氣息,浮雕與透雕相結合,層次分明,構圖得體。兩廂的隔窗均飾以木雕,分別雕刻蝙蝠、花卉、幾何圖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麗堂皇。屋內的雀替也都用木雕裝飾,柱子原先都有燙金字掛抱聯。每個天井都有一高一矮兩個石花架。每一個古代的建築都體現中國天圓地方,講究對稱的特點。鄒家之所以成為這裡的首富,據導遊講解是因為茶葉的貿易。鄒家有四個兒子,他們成家立業之後與父母分開住,每個人的住房也是很有講究的,中國講究長幼有序,所以老大的房子總比其他兄弟的居前。之後遊玩了古宅,知道了只有大戶人家才有的放轎子的地方,懂得了怎樣的才叫做天窗,懂得了古時的建築特點,懂得各種圖案的用途與意義。
隨後我們來到了鄒家小姐的房間,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那錯落有致的窗子,嵌式窗鑲以雙面鏤花磚雕,通過借景給人以“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美學感受,也是為了怕男子看到鄒家小姐的樣子,講究一種朦朧的美,猶如閉月羞花。屋後有觀花賞月的花園“小樊川”,屬江南園林造型,有“鏡月”台、金魚池、對弈台、石花架等。
身為女孩,必定是對古代女子的閨房是充滿好奇。經不住我們的盤問,導遊帶我們參觀了鄒家小姐住的閨秀樓。主要供家族中黃花閨秀,妻妾小女休閑娛樂。此樓結構精巧,為雙層樓面:底層木板飾以花紋;上鋪方磚,圖案整潔。吊頂裝飾精美木刻圖案,四壁雕窗,可環眺窗外山水景色。這種多層次的建築可以為發生火災時避免火勢蔓延到樓上。樓梯甚高,那可能是為了彰顯古代裹腳女人的顯矜持與大家閨秀而設置的。
晌午之際,導遊邀請我們去品茶,雖然我不是很懂品茶,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沉浸其中便好。更可況還有導遊的講解,我不知不覺發現自己已經完全融入進去,頓時覺得茶葉也是一個值得去深究的文化。
與其說這是一次旅遊,還不如說這是一次文化的熏陶。文化這東西不像流行音樂,它耐得寂寞、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它們的存在代表它們的價值還在,讓後代人去欣賞,去評論,去回味。回學校的路上,心裡一直對鄒家的房子印象深刻,或許下次再去的時候,就可能是因為它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