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聖姑廟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冀東南衡水市最北部有一個平原縣,名字叫安平。安平縣城位於省道保衡線的大概中間位置,從保定始發,至安國繼續沿線南行約三十公里即到。如從石家莊出發,走石黃高速深州西出口轉保衡線向北二十五公里處。縣城雖不及保定衡水城市的規模,但也不失繁華。城內南北走向的絲網大世界就是原保衡線穿越縣城的一條主要街道。隨着城市建設的擴大,保衡線於縣城的西側另闢新路。聖姑廟坐落在為民路上,在絲網大世界東約一公里處。
安平孝感聖姑廟始建於東漢,是光武帝劉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公元一三零六年,在原廟東側築台重建。又經過明清兩代多次擴建方有後來的規模。前有牌樓三間,上有敕封金字匾,橫出金字“孝感聖姑廟”。經過碑廊便是聖姑廟的主體,七十層石階的蹬道,數十尺高台上的工字形大殿。遠遠望去大廟紅牆綠瓦掩映在雲霧之中,彷彿是空中仙閣,被稱為“仙台”、“聖姑山”,非常宏偉壯觀。拾階而上,有水、火二神護廟,東南、西南兩角有鐘樓、鼓兩樓。殿前還有山神、土神二廟。大殿共有前中后三座,前殿東西兩側各有五個武士塑像,岑朋馬武等威武雄健。中殿兩旁塑有眾多女像,有送子娘娘、偷子娘娘等。三進後殿是聖姑廟重心,正中高座上塑有三位女神像,中間是孝感聖姑。
聖姑姓郝名女君,周末時安平會沃村人。品行貞潔,性格善良。父生背瘡,久治而不愈,用口吸吮瘡口的膿血穢物,治好父病。為孝敬父母終生不嫁。父母死後,守墓三年不懈怠,她的孝道感動上蒼,成了神仙。東漢時劉秀此地遇險,得仙姑神助,成皇之後封其為孝感聖姑。聖姑廟平時香客不斷,初一、十五香客如潮。路阻廟滿。清康熙安平縣誌對廟的香火盛況記述“燕趙齊魯之民,雖千百里之遠,致香火者如織”。每年五月、九月兩次廟會,周邊各縣及全國各地香客、商人濟濟,文化活動、物資交流非常活躍,對安平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曾起過積極作用。
這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勝古迹,於1945年毀於日寇侵略的戰火中。2007年省文物局批准同意在原址上按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復建。從2009年開始,歷時兩年余的修復工程於2012年完成,一座巍峨聳天、雄壯古今的省保文物呈現在世人面前。復建后的孝感聖姑廟,分為山門、鐘樓、鼓樓、東西配殿,“工”字形大殿和觀稼亭。東西配殿分別叫做“娘娘殿”和“財神殿”,核心建築“工”字大殿仍由前殿、中殿和後殿三部分組成。前殿橫亘,中殿束腰,後殿宏偉。前殿左右分列五尊武士,中殿東西各設30尊神位,就是人們廣為人知的“六十甲子”。後殿是孝感聖姑廟的核心地——孝感聖姑的參拜殿,聖姑端坐神台,大姑左右兩側的二姑和三姑也如大姑一樣,保佑着人們的幸福和安康。大姑、二姑、三姑前面有六位侍女打理照顧着三尊先聖。整個工字大殿從入門的東側繞殿一周的彩色壁畫詳細介紹了聖姑的故事。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就是教育我們要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要成為後人恥笑對象。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平每年的農曆五月,九月廟會一直延續到今天。安平人不僅孝敬自己的父母,還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的責任。
安平縣人民具有孝道的傳統美德。聖姑的孝道感天動地,流芳百世。幾百年來影響和教育着這裡的人民。這裡民風淳樸,崇尚孝義,為人誠懇。家庭與社會和諧安定。有了這樣一個好的社會環境,百業興旺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