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美哉,水磨羌鎮

美哉,水磨羌鎮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現在是清晨6:30,天已放亮,天色有些微黃。老公和兒子還在熟睡,獨自起床,坐在窗下的書桌旁。遠處不時傳來轟轟的雷聲,窗外花園裡的晨鳥也唧唧地叫個不停,樹枝在晨風中搖曳不定,好個“山雨欲來風滿樓”。

  窗外吹拂進來的河風,吹走了昨夜的暑熱,一個涼爽、寧靜的清晨。今天是周日,不用去上班,這樣的天氣,這樣充裕的時間,我得理理思路,繼續記錄昨日沒能完成的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

  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

  上周二,從都江堰景區遊玩出來,已是下午3點多,我們又踏上了前往水磨鎮的旅途。汽車在一條長長的隧道中走進了阿壩(阿壩州與都江堰交界的地界就在這隧道中)。鑽出隧道,躍入眼帘的是兩旁蔥綠的大山,連綿不斷。汽車在山腳下行駛,我們就如井底之蛙。進入山中,道路變得狹窄起來,有好幾處路段因塌方損壞,工人們正在全力搶修。從山上滾落下的岩石有的比大半個小車還大,在這樣的路上行駛,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過,還好,我們在山中轉游的三天時間裡,山裡的天氣挺好:晴朗、涼爽、舒適。

  沿途起伏的山巒,滿目的蔥綠仍沒能遮住大自然肆虐的痕迹。“5。12”山體大滑坡的痕迹:那裸露的、不規則的、白花花的山體還歷歷在目,時刻提醒你別忘記那段惡夢般的日子與那些長眠於此的幾萬條生命。“汶川”這個在中國大地上毫不起眼的地方和那些幾千年來在這塊貧脊的土地上默默繁衍,辛勤勞作的人民因“5。12”在那一刻而聞名於世。是的,面對大地這歷歷的疤痕,我們怎能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與那慘烈的往事。

  到達水磨鎮已近黃昏。我們一行四人在旅社中安頓下來,稍做休息后驅車前往水磨鎮——“水磨羌城”。水磨鎮的地勢相對平坦、開闊,這是個羌、漢、藏三個民族聚集地,四周群山環抱,江水穿鎮而過,小鎮因聚集山水靈氣而秀美。汽車駛過跨江的大橋,我們來到了“水磨羌城”,迎接我們的是一座高高聳立的“碉樓”——“水磨羌城”。放眼望去,我被眼前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群震撼,怎樣來描繪它們,是我貧乏的語言所不能的,我真不知道怎樣寫?只能儘力吧。

  整個水磨羌寨依山而建,淡淡的雲彩,青青的山脈、潺潺的江水,古樸、典雅的建築,使得夕陽中的羌寨靜美如畫。步行進入羌寨,一幢幢獨立的二樓一底的羌族小樓依山左右排列,鱗次櫛比。街上行人很少,因剛修建完成,整潔嶄新的小樓還沒有人入住。每幢小樓整體布局錯落有致,沿街的底樓是商鋪;二樓住家,有着寬大的露天涼台;三樓是碉樓布局,據說那是羌族遠古的先人們為抵禦外族的侵犯而設的瞭望口,所以一直傳承至今。樓群色彩黃褐相間,石砌牆體,本質門窗。每幢小樓上白色羌族風格很濃郁的圖案比比皆是,它們在碉樓上,在小樓牆上,在廊柱間。在這裡白色羊頭圖案是每一幢小樓必有的,因為羊頭是羌族的圖騰。寨中的街道青石板鋪就路面,乾淨、整潔。沿街一股溪水順着石砌的小溝從山上汩汩的穿小樓的屋檐下流過,溪水清澈、冷冽。我想這時,如果有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小街中默默彳亍着她默默地走近又默默地遠了遠了……這是怎樣的詩情畫意呀。(在此引用,請原諒我對戴望舒詩《雨巷》的不敬。)

  沿着山勢從下到上一路走來,街上人行人漸漸的多了起來,沿街開門營業的商鋪也多了起來,我們來到了新老街交界的水磨亭廣場,這也是羌族建築與漢式建築交界的分水領。穿過水磨亭廣場,水磨禪壽老街就在眼前,老街的建築風格很像川西平原老式的木房板屋結構,一樓一底,典型的漢族風格,其間也融入了不少羌、藏文化的元素,譬如,那屋脊上的裝飾,那木質門窗上獸形的雕花。這條長長的老街也是依山左右排列,街中青石板鋪路,溪水沿街而過。街道的兩旁有着各式各樣的商鋪:有各種羌、漢小吃店,羌族工藝品店鋪,有豆花庄、玉器庄,有茶館、縫紉店、服裝店。特忘不了水磨飄香的老臘肉:肥肉晶瑩剔透,肥而不膩,瘦肉鮮紅誘人,滿口生香。順着歡快、優揚的羌族歌聲,來到萬年台,我們被一大群跳鍋莊的人群擋住了去路,男女老少自發的圍成內外兩圈,隨着歌聲,轉着圈跳起了羌舞。這是小鎮的居民晚飯後自已組織的健身活動。歡快的歌聲,熱鬧的場面,不時有像我們一樣晚游的遊客融入其中跳了起來,不管舞姿是否協調。載歌載舞中,暮色漸濃,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裡。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三江,路過此地,從車中望去,羌寨似乎還在沉睡中,靜靜的那麼美。回程時,因時間比較充裕,我們停車又重遊了此處。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感受。想象中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應是如此吧。

  好累呀,不能寫了。到此為止吧,休息吧,休息。

您正在瀏覽: 美哉,水磨羌鎮
網友評論
美哉,水磨羌鎮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