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消失的水磨

消失的水磨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消失的水磨

  隴右風華

  水磨作為舊時的一種生活工具,曾經具有巨大的作用,為普通民眾的生產生活有着重要意義。但隨着時代的進步,這種具有相當歷史的生產生活工具已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村子在山溝里,這條溝不是平坦的山溝,而是北高南低的走勢;溝里有條河,從北山順地勢高低走向流了下來,因為有位有落差,水量相對較充沛,所以具有相對可觀的水力資源。水磨就是在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出現了。

  村子里有兩座水磨,河流南北走向,水磨一座位於村口,也就是北峪嘴,說白了就是谷口,在河的西邊,另一座位於溝裡面,也就是我最熟悉的那座水磨,在河的東面。但我見過的水磨不止這兩座,還有一座在山裡面,已經到了清水縣境了。

  事實上,我見過的水磨只是“遺址”,我壓根就沒見過正在生產使用的水磨,因為我生的比較晚,我最早見過的磨早已是電磨了。但我對村子里的那兩座水磨有着很深的映象。

  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去水磨玩。水磨全是木質結構,在一座看起來像二層碉樓的屋子裡,上面的一層有木質結構的大轉輪,下面一層就只是石頭砌成的水渠和牆體。我沒見過完整的水磨結構,我無法復原村子里水磨原有的面貌。有時候,我們和小夥伴拿上石頭在水磨的大轉輪上卸一種叫做“馬釘”的大鐵釘,這種釘子不是現在那種圓體的釘子,頭部好像是方的,釘體是有稜角的,釘尖部分是圓體的,看起來是很早以前的那種。後來在電視劇里看過類似的釘子,古人釘傢具就用的這種馬釘。

  因為有這座水磨,所以水磨所在的地方叫做磨渠,顯然是為水磨工作引水修的水渠,遺憾的是我沒見過這條水渠,只知道這個地方叫做磨渠,僅此而已。

  溝里的水磨由於年久失修,木質結構較多,風吹雨淋的作用,破壞嚴重,可能早就廢棄了。在我的記憶里,這座水磨當時是兩家人的草料房,就是給牲口存放草料的地方,上層是一家的,下層是另一家的。下層的水渠還有水在淌着,只是沒有了原來的功能。

  村口的水磨有人居住,這家的孩子和我是小學同學,後來打工去了。據說他家原來有很大的房子,後來因為一場大火的意外,什麼都沒有了,生產隊就給他家安排在了這座水磨房裡。我小時候去過幾次他家裡,一進門就是一個炕,再往裡走向左就是木板結構的地面,裡面沒有我最為熟悉的大轉輪。這座水磨也是兩層,除了裡面沒有轉輪以外,因為住着人,所以保護的還算不錯,四周的木門木窗,以及木板做的牆體還是好的、完整的,只是下層沒有了水渠。

  如今,我這同學在外打工掙了錢,已經在村子的另一個地方蓋起了新房,過上了嶄新的生活,告別了在水磨坊里的幾十年難忘的日子。

  說到這水磨,我無法考證建於何年何月,是何人所建,但這座水磨當年承載了很多村民的生活所需,即磨面。在沒有電力的時代,利用水力帶動水磨磨面是效率最為高的方法。我聽北山的老人說過,他年輕的時候,挑上一擔玉米,走上幾十里的山路,從清水山門到黃龍(離我村不遠的一個村子,屬今麥積區轄)去磨面,只因水磨磨的面細、浪費的少,後來就到了我們村子的水磨磨面,近了不少,還有親戚在,就省好多事情了。

  小的時候,我經常去山裡放牛,或者採摘野菜,也見過類似的水磨坊,在平坦的河道邊佇立着,大老遠的就能看到。只是我不知道把水磨建在一條水量有限的河邊,且是平坦的河谷,究竟能有多少水力可以利用呢?也許建水磨的時候,河水很大,通過水渠引水可以產生很大的可用水力。

  村子附近有個叫做磨溝的地方,我從沒去過,也在渭河北面的山溝里,或許也是因為有水磨的緣故,才被叫做磨溝吧。

  後來有一年的夏秋之際,下了很長時間的雨,致使村子里的這條小河變成了大河,沖毀了政府投資修建的便民灌溉水庫,決堤之後的大水一瀉而下,順着河谷一路激流,也把僅存的水磨遺址給帶走了。至此村裡的水磨幾乎沒了,溝里的水磨完全沒了,村口的水磨只剩半部分的房址了。

  多年以後,當我再次看到那原來水磨存在過的地方,我能想到的只有小時候和夥伴們在那大轉輪上卸馬釘的情景了。

您正在瀏覽: 消失的水磨
網友評論
消失的水磨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