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 標籤:科學發展觀 春晚觀后感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一)

  《科學發現縱橫談》是一本漫談科學發現的書,篇幅雖然不算大,但作者王梓坤同志縱覽古今,橫觀中外,從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挑選出不少有意義的發現和事實,努力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分析總結,闡明有關科學發現的一些基本規律,並探求作為一個自然科學工作者,應該力求具備一些怎樣的品質。這些內容,作者是在“四人幫”形而上學猖獗、唯心主義橫行的情況下寫成的,尤其難能可貴。今天,黨中央率領我們進行新的長征,努力趕超世界科學作者是一位數學家,能在研討數學的同時,寫成這樣的作品,同樣是難能可貴的。

  王梓坤院士是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科普作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本書中,他以一個科學家的眼光,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縱談古今中外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和過程,橫談成功者所具備的品質——德、識、才、學。書中許多保人的思想、經驗、警句和詩話,讀後讓人愛不釋手,備受啟迪。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勵志名作。

  適的時候讀到合適的書,真是讓人受用、受益一輩子啊——翻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科學發現縱橫談》(最新版),我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實際上也是我30多年讀書生活的一點體會。

  我最早是在求知若渴卻多少又有些茫然的初中時代,有幸看到王梓坤教授撰寫的這個小冊子的。說它是個小冊子,決無輕薄的意思。因為此書10萬字出頭,確實不厚,內中每個小專題也就千把字篇幅。

  《科學發現縱橫談》這部看似“成分”複雜的書——既可將其視為科普讀物、科學發現史,也可把它看作是科學方法論、治學經驗談——所貫穿的兩條主線,其實倒是非常清晰的:縱談古今中外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和過程,橫談成功者所具備的品質——德、識、才、學。這當中,作者通過擷取豐富的有意義的發現與事實,分析、總結了諸多前人的思考與見解、經驗與教訓,也提出了自己的體會和觀點。20多年來,這本書一直讓我有一種常讀常新的感覺。我從中汲取的營養和力量,也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我的工作、事業和生活之中,委實受益良多。

  就我們日常所見,一個人有學問未必有才能;即使才學有餘也可能見識不高。因此,在該書作者看來,德、識、才、學對人才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方面的缺陷往往會使他們與重大的科學發現失之交臂。他還用生動貼切的比喻——才如戰鬥隊,學如後勤部,識是指揮員;才如斧刃,學如斧背,識是執斧柄的手——論述了才學識三者的辯證關係,又以此來考究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

  例如,前人已在萬有引力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為什麼是牛頓,而不是別人,在萬有引力問題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呢?(這是因為各人的科學素養不同,各方面的修養、理論上儲備的深淺不同。)再如,牛頓是卓越的科學工作者,同時卻又是一個最虔誠的上帝的信徒,特別是在他後半生,竟用了25年的時間來研究神學,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為什麼會是這樣?(這啟發我們:世界觀對人的影響如此之大,當引以為戒。)

  讀《科學發現縱橫談》,我印象和感受最深的一點還是作者對“方法”的強調和看重。作者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方法對頭,才能使問題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方法,不僅要針對問題的實際,使之有效;而且需切合自己之所長,揚長避短,使之可行。因此,善於迅速地找到科學研究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才能。而認識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對於科學的進步,並不比發現本身更少用處。事實上,因治學方法不同而導致治學成果各異的例子並不少見。

  在“談學”幾個專題中,作者對精讀與博覽、繼承與創新、專業知識與鄰近學科知識的關係、知識學習與科學研究的關係乃至資料的積累等,也有許多精闢的論述。這不僅讓科研人員讀了大有裨益,也能給大中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構建起合理的知識和智能結構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

  例如,作者主張,要在精讀基礎上博覽。要建立研究據點,必須認真學好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在一個或幾個鄰近的科學領域內,下苦功夫精讀幾本最基本的、比較能照顧全面的專業書,最好是公認的名著或經典著作。精讀後就可順讀、反讀,也可專題讀。順讀以致遠,反讀以溯源,專題讀則重點深入以攻堅。如是反覆,才能鉤玄,得其精萃。如此一來,從精讀開始,經過博而達到多學科的精;集多學科的精,就能達到某一大方面或幾大方面的更高水平的“精”.

  《科學發現縱橫談》是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著名數學家的王梓坤教授“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的“業餘成果”,它的長銷不衰和影響深遠,我以為正是作者自己實踐書中所談方法獲得成功的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證。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二):做“德、學、識、才”兼備的教師

  古之大成者皆“德、學、才、識”四者兼備,“德”即品德,此為四者之首,無德而學、才、識具備,那將是對社會的極大危害,希特勒就是很好的例證。“學”是指學問,就是一個人所知的多寡,其多少靠的是個人後天的努力,不斷的學習是學問多少的決定性因素。“識”是指人的見識,這取決於人的經歷,很大程度上它由人經歷和生活的環境決定。“才”指才能,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素質決定的,後天努力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但很難超越,這方面體育運動員就是很好的例證,“飛魚”菲爾普斯天生就是游泳的料,恰當的訓練可以造就他奧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戰績,但假若是我,就是再好的教練,我個人也拚命訓練,也無法達成他這樣的驕人業績。

  我的工作是教師培訓,使我培訓的每位教師“德、學、才、識”兼備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明確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教師的“德、學、才、識”.我認為教師的“德”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愛學生,只有出於這種淳樸的感情,他才會愛教師這個職業,而不是把教師職業當做自己謀生的手段;教師的“學”則要廣泛,不能只了解本學科的知識而對其它領域的知識毫無所知,否則他的教學一定會單一而乏味。我們常說教育是影響,而一個旁徵博引的教師一定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偶像的影響可想而知,也正因為如此,處長才會帶領我們廣泛閱讀。教師的“才”主要是指教師的表達能力,教育這個職業不同於任何職業,教師知道得多還不行,他只有能夠很好地表達,並讓學生明白與接受,這才是最重要的。教師的“識”最難培養,這與一個地區的大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經費、領導觀念、教師素質哪一個都是無法逾越的攔路虎。不用說一線教師,就說我吧,從教 20 年來,走出鞍山學習的機會寥寥無幾,沒有見過外面“精彩的世界”,哪會有見識。

  做一個“德、學、才、識”四者兼備的教師吧,這是每一位教師幸福的源泉和動力。

您正在瀏覽: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
網友評論
科學發現縱橫談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