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心情散文 > 龍華印象

龍華印象

手機:M版  分類:心情散文  編輯:得得9

  ??龍華印象

  ??從屏山縣城沿着屏沐公路北行約40公里,就來到了川南小有名氣的古鎮——龍華。龍華地處屏山縣北部,緊鄰沐川縣永福鎮、宜賓縣商州鎮,在屏山縣是一個經濟較富裕的鄉鎮。初來龍華,給人第一感受是這裡林木植被豐茂、修竹林立、溪溝密布、環境清幽。龍華有大、小龍溪河從境內穿行而過,且兩條河均發源於最高海拔達2008米有“川南屋脊”之稱的老君山,自上而下相約龍華匯流成龍溪河經宜賓、沐川兩縣數鄉鎮后流入岷江。小鎮留存有明、清時期的木質串架結構房屋、青石板街道、遠近聞名的八仙山大佛,一座仿侗鄉風雨橋(涼橋)靜靜地橫卧於小龍溪河上,與之朝夕相伴是幾顆古老的黃果樹,它們以古樸蒼勁外露的虯根緊抱河堤,滿枝翠綠蔭護着幾間青瓦屋頂,默默地注視着小鎮的時代變遷。因工作在龍華停留近一個月時間,親歷當地的生活節律、風土人情、便有着幾番印象與感懷。

  ??一半是“古典”一半是現代

  ??初來龍華的人,信步古鎮小道,會發現龍華鎮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大街小巷成排的木屋瓦舍與裝修時髦的水泥建築房屋共存,儼然一半是“現代”,一半是“古典”。

  ??細說龍華的“古典”,最能代表古鎮風情的還是橫卧於小龍溪河上的廊橋(當地人稱涼橋)。走近涼橋,橋兩邊一對雌雄石獅鎮守橋頭,賦予古橋幾多威嚴之氣。石獅身旁一座功德碑銘刻着1996年捐資重建涼橋的百姓芳名。據當地人介紹,涼橋未重建前,是全木製造,后因過於陳舊出現危情,在政府倡議新修號召下,當地村民紛紛捐款捐物,還有不少外地來旅遊的人也主動盡了一分心意。如今用水泥、鋼筋新修成原樣后,涼橋變得更加牢固和美觀。行於此橋彷彿步入一段歷史,兩邊橋柱上都掛有楹聯、枋梁醒目處懸挂有牌匾,內容則多是讚譽龍華山美、水美的如“龍華千山秀、大佛十里香”、“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佳句。橋下是淺淺的小龍溪河水潺潺聲響,時時輕撞着路人的耳朵,彷彿是在講述古橋悠遠滄桑的故事,又似在歡歌時代奮進的旋律。

  ??走下橋南十餘步石台階,明清時期的木屋讓人們感受更多“古韻”。兩邊的木屋對立相距不足一丈,中間一條石板通道沿着地勢起伏首尾相連,覆蓋著一條暗溝用於排水,踏上鋪就的石板,很容易發現其表面早已被世代居住的人們,用腳步磨損成或平滑或深坑或斷角,這些數不清斑駁的印痕,伴隨着小鎮上人們的生息至今。兩邊的鋪面低矮狹窄以致光線暗淡,店鋪的主人大多各顯其能,張羅着自家的小買賣有飲食、竹編、鐵匠鋪、茶館、藥店,平時這條街道通行還算順暢,要是逢上趕場天,四處前來趕集的人們涌到這裡,一時間擁擠與喧嘩讓古老小鎮熱鬧起來。另一半則是現代氣息的氛圍:家電門市、公話超市、網吧、髮廊、時裝屋、農貿集市等,更有各種花樣百出的促銷廣告讓人眼花繚亂,從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中,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小鎮的幾許繁華。

  ??一條細沙溪一路竹相伴

  ??離開場鎮,順着龍溪河下行約兩公里,轉彎沿着到沐川方向的公路前行,就進入了龍華小有名氣的風景點——細沙溪。初聞其名頗有幾分詩意,讓人感受到它的柔美與浪漫。走近才知細沙溪是一條平均寬不過十餘米的小河溝,溪溝里水流很淺,自然溝里的潮沙、小石塊、石粒清晰可見、伸手可觸,實實在在感受到潮濕氣息。細沙溪兩岸是相對高差達數十米的紅砂岩山體,其上生長着茂盛慈竹和許多不知名的灌草,據當地人說,細沙溪兩岸原是成片的農耕地,直到1995年,在宜賓造紙廠和當地政府大力號召與支持下,村民們放棄耕種農作物,紛紛大量栽種慈竹,加之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很適宜慈竹生長,如今昔日的荒坡耕地,已被先後栽種的慈竹層層疊疊覆蓋,處處蒼翠欲滴、滿目生機盎然。倘若雨霧天行走其間,兩岸山體上部多是濃霧縈繞,好似一幅幽深空曠、仙氣漫漫山水畫。佇立聆聽溪流水聲淺唱、感受風拂竹搖曳、雨滴飄落濕身、清靈空氣撲鼻,無不給人一種盡情享受自然生態和諧之暢意。最讓人興奮的是在細沙溪的中部,大約100多米長的地段,還散生着珍稀的桫欏樹,它們頭頂數枝輕柔的葉片,呈放射狀排開撐起方寸綠蔭,想象它們與恐龍相伴的時代,桫欏樹一定漫山遍野、何其壯觀!如今,它卻是現代人保護的“國寶”級珍稀物種。

您正在瀏覽: 龍華印象
網友評論
龍華印象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