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白海參

白海參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文叢敏

  西北風嗚嗚嗚,啾啾啾地刮著的時候,三九寒天就來了。北方的天空和大地眨眼間就被冷冽的氣流控制了。連屬於溫帶地區的遼東半島周邊那些小小的島也不放過。山被凍得灰暗灰黃地瘦,海被凍得烏青烏青地凝重,就連那想在樹叉上,電線上打個停喘口氣的麻雀,也被凍得弓着腰,縮着脖子地“唧唧”祈禱着給個暖和的窩……人更是一出門,就會被這冷風糾結的氣流,刀片子樣地割着剜着,別說是不得已而露出來的眼睛鼻子,那被嚴嚴實實地包裹在厚實的大棉襖棉褲棉鞋裡的脊背腰腿和腳,也會被這冷氣流鑽探了進去,而剜割的陣陣地發痛發粟發顫。這個時候,最得意的作品,應當是坐在了熱炕頭上,圍着紅殷殷的碳火爐子,吃香噴噴的烤紅薯,就鮮香的烤牡蠣,講舊的和新的闖海弄潮的傳奇和故事……可是除了些走路已經顫顫微微的老頭老太太和極小的孩子在經營如此的消受。這樣的天氣里,島子的人們可都是笑着一張臉去到海裡頭。

  西北風颳得越是大,天越是冷冽,潮退得也越是大。有時退得似乎整個的海都幹了裸了露了。這樣的大退潮里,那些藏匿在深海底下的大個的螃蟹魚蝦海螺什麼的都會隨着潮的退而呈現在了眼前。可能是對退了這麼大的潮沒得準備,或者就是它們覺得這樣的深海里才可以安全溫暖地過冬。這些蟄居在深海里的生靈,一旦遇見了這樣的大退潮,還沒來得及向更深的海逃串,卻已經被凍冰柱子一樣地凍木凍呆在了原地。這個時候趕它們是一點也不費氣力。只要輕輕地一伸手,它們就乖乖地成了俘虜,連一絲掙扎抗爭的迴響也不會有。

  這樣的大潮里,最得意的還是揀海參。遼東半島,特別是長海縣的海參,氣溫和水質的原因,使它的海參個大,肉厚,刺多,營養極其的豐富。喜歡蟄居在深海里的海參,如其他的海中生靈一樣,在寒冬的大退潮里,也被推到了趕海人的眼前。在西北風呼呼颳得極寒冷的天氣里,人們會把平時挑水餵豬的水桶膠皮桶挽在了手上,帶上燒火的火鉤子,或臨時彎曲的一二尺來長的鐵鉤子錫鉤子,去大海里,一個個大礁石底下地掏,一個個小礁石搬掀地揀趕海參。大退潮時,深海里礁石底下的海參真是多。別說在那大個的礁石底下一次能鉤掏出五七六個的大海參,就是掀開那腦袋大小的礁石底下也會發現三五個大大小小的海參。別看海參不扎人不咬人的,拿到手上也不會亂串亂蹦的地跑了溜了,可它會很老謀深算地將自己的軀體狡猾地收縮成一個線或點,從筐的縫隙里爬出溜掉。所以,趕海參的時候,必得帶水桶膠皮桶什麼的。因為深的水桶或其他的什麼的深桶,圓圓光滑的四周沒有縫隙可乘,是裝海參的最佳家什。一次的大退潮里,可勁兒地趕,一把好手,定會揀趕一水桶,甚至是兩水桶的海參,用金黃金亮的竹扁擔悠悠蕩蕩地挑回家。喜悅也如那海參般滑溜溜地滿身子里遊盪。

  趕上了海參定要趁機吃鮮的.那就在沒挑回家前,揀幾個個大的海參,抽出了內臟后,在近岸光滑的大礁石上狠勁狠勁地摔打,直到把這海參摔打得硬硬綁綁的石頭般,一嗑哧嗑哧地咬着吃,這樣吃海參不僅去掉了腥鹹味兒,有種耐嚼的鮮,更重要的是可以當乾糧飽腹,和吃出一種豪爽勁來。回到家裡,也不急着將海參蒸煮熟了,而是揀出一大堆的海參來,一溜一縷地切成絲,剁成塊地灑拋上醋精蒜沫,吃醋拌生海參.據說這樣吃海參最有營養。但我不這樣地以為.我一直覺得在海邊里吃生的一切,都比熟了好吃.比如生魚片,生蝦,生螃蟹,當然都是蘸着醋精來吃,都要這些海物鮮活鮮蹦的。和着醋精吃生海鮮,那才叫吃出了真鮮真美真滋味來。

  生的海參吃夠了的時候,大人們就會把剩下的海參用滾開的水煮成五六分熟后,鹽汁晾曬,好留着過年吃全家福,熬湯用,好留着給老人和病人和身體羸弱的人吃,那是大補。至於我們小孩子哪怕吃點生海參也被限制,因為過分的營養補給會把我們的鼻子頂出血,會讓我們周身發燥。可是家裡不給我們吃,我們也有地兒吃去。這個時候,我們會跑到最靠海的“大頭”房子里看懸挂在牆上的白海參,看那晾曬在院子里一壟一壟,一片片梯田一樣多莊稼一樣密的海參。在那裡每次都能白得到很多生的和熟的海參吃。

  “大頭”房,共五間房,是島子集體鹽曬海參的地方,是島子唯一海碰子“蘇墩兒”帶着眾徒弟休憩工作的地方。島子的男人更熱衷打魚摸蝦,對碰海參不關心,只有幾個氣長水性好而又暈船的,在做海碰子,主要是為公社碰海參。“蘇墩兒”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因矮而結實,就有了這個綽號。無論那些碰海的人怎樣地有能耐在不是有大退潮的冬季里能碰趕到很多的海參,還是不被當做真正的海碰子看好的,因為他們沒有碰到白海參。據說這白海參在很深很深的海里的一個很是隱秘的地方,很難碰到。這麼多年來,除了那個已作古了的老呂頭碰揀過白海參而被認證是個真正的海碰子,就是這個“蘇墩兒”了。所以他就很神奇地被島子上的人尊稱為“大頭”。叫他“大頭”不僅是因為他潛水戴穿的潛水衣有大個的頭,更主要是在強調他是唯一的海碰子,他也因此神氣得很。每當碰到了白海參,都會把其放到一個大大的裝了海水的玻璃罐子里,掛到牆上養着,逗引着大人孩子來參觀,而使島子的人更加地懼怕和尊敬他。他趕到的白海參都是在寒冷的有大退潮的冬季,為此,島上的人都說他和海參王有約定,也有人說是大的退潮里他才能下到那深海里白海參的家中。

  真沒想到,黑的海參中還會有這樣的白得耀眼睛的海參,嬌滴滴的,連身上的壟刺也白成了一閃閃的珠璣在流光泛彩。白海參個也大,比大個的黑海參還大出半個身子來。這更讓我們覺得它像個海中的精靈。記得那年第一次看到“蘇墩兒”的白海參,我竟驚奇得連着四五天,每天都來“大頭”房兩三次,盯着那白海參的罐子瞧,高興得“蘇墩兒”哈哈地笑,給了我好多的海參吃。

  “蘇墩兒”的妻是個頭髮很黑的不苟言笑的女人,很早就患有乙肝,曾被大城市裡的名醫生說過不會活得很久,但活到了近六十的時候,也沒見肝病複發,頭髮還那麼地黑,人們都說她是吃白海參吃的,但她說是常年吃黑海參的緣故,白海參她哪裡敢吃?那是要送給上級保管,那是神靈的賜予。這樣,在島子上了年紀的人中就掀起了一個一年四季吃海參的高潮,但吃着吃着,那些老人和病人就不耐煩了,說沒那麼神奇,還是多種海物都吃的好。

  “蘇墩兒”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也在碰海參,大家都說他比他爹厲害,趕上了好時候,海參被死貴地當作了珍品賣。他不給公社碰海參,他包了一片海養海參,他真的發了大財,在島子上有一座歐式的別墅樓,在幾個大城市裡也有面積很客觀的樓房出租居住。

  突然的一天,他在他養的黑黑的海參里也夾養着白海參。白海參的珍貴和稀有更讓他高於黑海參幾十倍的價賣,因此他更發財。因此更有人向他來取經,尤其要取怎樣養白海參的經。一日,他被灌醉了討謎底,酩酊大醉中,他卻說白海參的營養跟黑海參等同,是黑海參得了一種相當於人得的那種全身都發白的白斑瘋病.他是從一個專家那裡得到的信息,他就問父親“蘇墩兒”當年碰白海參時,白海參四周礁石的情況,就實驗,沒想到還真的養成了幾個。酒醒后,他又不承認了,很嚴厲地說:白海參是稀世貴珍,碰難碰,養更難養。

  “蘇墩兒”大兒子的話,我不想去追究,因為我始終認一死理兒,若是假的終究會被戳穿。我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才能在嚴冷的冬天裡趕揀一次海參。而今,海鮮海珍金貴了,故鄉的海域都被分割田地般地被承包了分割了,海參更被當成了金條銀條地看着管着,就是有再大的退潮,也不會有趕海參的機遇了,至於,能碰到白海參才是真正的海碰子的清規,更是沒人去關心了。

您正在瀏覽: 白海參
網友評論
白海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