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秋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小鎮上有種風俗叫偷秋。中秋節夜,家家戶戶當院敬供月光娘娘,祈福祈壽。供品為菱角、雞米、石榴、蘋果、柿子及梨桔等等,清一式素,不許半點葷腥,因為月神聖潔的緣故。供品之中又必有一隻碩大的素心月餅和一碗紅糖泡就的茶。供案前立一柱高香,碗口粗細,四尺高低,可一直燃點到天亮。月色溶溶里,香火明滅,煙霧裊裊,菊英沾露,濕桂盈香,整座鎮子便浸在一片祥和安謐中。高香燃將一尺時,月光娘娘便算享用好了,這時刻,中秋月圓夜的精義才算開始------眾家對月磕罷頭,寂寂的一齊隱去,只等偷兒來偷。一夥伙十來歲左右的孩童,拎了袋兒挎了籃兒,麻雀一群吱吱喳喳破院而來,將供品一掃而光,只留一碗糖茶在案。偷兒哄散而去后,主人才悄悄暗處出來,生怕踩碎了月光一樣,一邊將糖茶合家分喝,一邊萬分地感激着偷兒們------偷得越光,年景越好呢!美滿幸福就注滿心頭。
三年自然災害時,生活困難,大家敬不起月神了,漸漸作罷。及至文化大革命破舊立新,便將這習俗徹底破了。不期這幾年,這風俗如野火燒過的草根一樣,春風中又漸漸復蘇了。朋友們對我這個外鄉人講這些的時候,我整個地如同掉進了詩境里。這意境!這意境是我靈魂的棲息之所啊!
於是我想親身體驗一回。在去年的中秋節夜,我如法炮製,設了案,敬了香,上了供。只是我的住所不好,是當街而立的商住樓,沒有院落。沒有院落的偷秋圖便沒有了韻致,等了許久,並沒有一個偷兒光顧。正失意間,一對相熟的夫婦過來。他們家的供品早早已被偷光,自家的孩兒也不知偷到哪兒了,心中牽挂,便上街來遛達。見我也隨俗了,甚覺奇,就坐下與我說話:
“你這地方不好啊,哪有在大街店堂前偷秋的?那不是偷,那是搶了!”
“沒有了偷味,誰來理你呢?或許將店堂里燈光關掉會好些”
“況且你是外地人,也許人家並不了解你,怎肯偷你呢?”
他們說得不錯,偷秋原本講究意味的,條件不好,偷兒們不屑一顧呢,今夜怕是妄為了。
“也莫急,這刻兒他們都在巷子里瘋呢,瘋完了也許會有膽大心野的上街。” 他們似有不忍,轉而又安慰起我來。
果不其然,不一會就發現偷兒們的身影了。男女群群,來來往往,看來膽大心野的還不少。手中一式提着塑料方便袋,有沉滿的,也有輕浮的。少年們行走如風,呼嘯而過。少女們則慢音細語,款款而行。大家皆渾不將袋中的多少沉浮當回事,只將身心在傳統習俗的氛圍里夢遊。
不過夢遊着的偷兒們始終對我這裡不看一眼,似乎約定了不給外地人面子一樣。甚覺寡味。那夫婦忽然瞧見他們的兒子了,十二三歲的一個美少年,手中沉甸甸一袋,正興高采烈地和群而過。便道一聲安,追子去了。臨去說:撤了吧,你這今夜是沒戲了!
高香已燃去將半,街漸漸靜了下來。月華如水,露氣漸重,該是曲盡人散時了,我淡嘆一口氣。
然而就在此刻,街那邊忽然出現三位少女,正斜斜地朝我走來,臉上顯着赧然的笑。三少女素衣素裙,面目姣美,步態輕盈,宛若仙子。一眼便知是省重點中學的女學娃。只是仙女們手中的方便袋裡卻是空無一物。
我立時緊張起來,有如面臨著不世的機緣,生怕她們也棄我而去。
總算好,她們終於走來立定了。當中一位吐氣如蘭,鶯語一般對我說道:“叔叔可以讓我們偷一點點嗎?”
“當然當然!請便請便!”我居然少有的激動了,激動得幾乎語無倫次:“請隨便拿,隨便拿,多多的拿些啊...... ”
三少女伸出蘭花指,在供盤中一人拎一顆梨,一人折一節藕,一人掬三四隻菱角,然後相視一笑,轉身去了。去時裙袂飄飄。
我終於舒出一口氣:這如詩的夜,總算被我遇着了!
知足當歸,撤供吧。我先將竹椅搬回,進門時,猛覺背後一陣涼,如有厲風倏然而過。擺好竹椅再出門時,我不由驚呆了:滿案的供品,已是無影無蹤!
明天又是中秋節了。我期盼去年的少女們如期再來,期盼潛在暗處的毛頭小子們再行動時更加果敢勇決,更期盼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家園,世世代代地處在這樣的境界中。
零八年中秋節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