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回憶修引崗渠

回憶修引崗渠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今天早飯後,手機忽然響了,我打開手機聽到;”姐,你猜我是誰“?我馬上自信地回答:”聽清楚了翟聚娥,妹子還記起咱們修引崗的往事嗎" 聚娥:”姐,我也特別想你,當年修引崗的艱苦勞動歷練了咱們,也體現了咱們一大家人的姐妹親情,現在感覺好像是昨天剛剛的經歷,咱們都老了,感到這親情特別重要了,我們嫁到外村的幾個姐妹已約好了,今年中秋節,咱們修引崗的姑娘們統一 一個日子回家探娘家,就此機會咱們團聚一次“,我高興地:"妹子咱同一個感覺,我歡迎你們到來,”。放下手機我坐在電腦前,激動得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心裡湧現出我們幾個姑娘當年修引崗的段段往事……

  那是1969年秋後,我們生產隊由翟換牛帶領四個男青年和我們四個姑娘,一行9人參加了修引崗工程。翟換牛那時有四十多歲,我們二十歲上下,我們都喊他叔,很尊重他這個同家族長輩。記得我們都是背着鋪蓋,步行40多公里到達獲鹿西北方向的東焦村,我們四個姑娘被安置住在村東南側一個叫山洪的夫婦家,只有當天入住時與房東見了一面。房間很小,我姐四個只能緊挨着躺下。翻身必須喊號:“一二臉朝西”,隨後就是我們咯咯笑聲。看起來是一個有趣的笑話,其實對我們休息很不利。不過出門在外不容易,我們都默默忍受着。每天天剛蒙蒙亮,聽到嘹亮的軍號時,我姐妹四個就起床,記得第一次出門就碰倒了兩人,後來我們姐四個只得手挽手,從村東往西趕到牛叔他們六個人的住處,和他們一起到村西邊的食堂吃早飯。東焦村西南的大山坳,環着山坳刷着巨幅標語,山坡東邊是”要問我們苦不苦,想起紅軍兩萬五;山坡西邊是,要問我們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正南面是,山尹村人民幹勁大,天寒地凍都不怕。

  那時一個生產隊一個石窩,全公社54個石窩,都布滿在這山坳里。每天早飯後,全公社五百多民工浩浩蕩蕩奔向各自地段,開始建石窩。我們先鏟去鬆土,把廢棄石塊搬、撬、抬,清除坡下。挖不動了,裝上土炮。就在下山吃午飯時,巨響轟鳴,土煙籠罩了整個山坳。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寒冷的環境,很快就結束了吃飯任務。那時常講政治挂帥,人們都是紅思想,把集體視作自己的家。幹活都是盡百分之百的力量,飯後就匆忙回原地勞動。三兩天時間,環山巨幅標語下方,變成了54個嶄新的石窩。那一個石窩裡都是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我總感覺此時這山坳間,用氣勢磅礴來形容更恰當。 很快我們熟練了上下山經驗,荒蕪的山坡峭壁上,我們的足跡磨出了簡單的人行路。

  後來我們這些平原長大的姑娘,也和男同志一樣掄起大鎚打起了鋼釺,正式轉入了開山勞動。我們的雙手磨出一個套一個血泡,手背被震出鮮血淋淋的血口,胳膊疼痛難忍。我們四個姑娘夜裡細心探討,如果停下工作休息,就會倒下;只有咬緊牙關堅持,才能戰勝疲勞;尤其是上午剛開始勞動,劇烈的胳膊疼更難熬,我心中暗想,這就是考驗自己的機會,一定讓胳膊肌肉鍛鍊出來。在這無比痛苦時,巨幅標語的意義在我們心中還真起了作用,老紅軍精神支持我們山中堅持下來了。一開始我們總是把鐵鎚舉高,然後狠勁往下打,好像雞吃米。鎚子打不準,常把鋼釺頂部釺花打落。後來我們往石頭上打錘,苦練標準度,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我們也和男同志一樣,把鐵鎚從一側掄過頭頂,再往下狠勁打。鋼釺頂花不再脫落了,終於歷練成打鋼釺能手。我是女民兵排長,學習過【三二零爆破技術】主動參加了裝炮點炮操作。當我們裝好炸藥,安置好雷管和導火索,最後冷靜沉着把它們認真點燃。我們從走路絆跟頭,進化成了火速飛跑下山。到吃飯地點,驕傲地端着碗,細心判斷轟炸情況。我深深感悟到:引崗工程好像一座革命熔爐,讓我們當代民兵,體驗了酷似戰爭年代的硝煙,好象參加了一場逼真的軍事訓練。

  飯後 我們來到山上,石窩變成了亂石崗。我們帶着勝利的喜悅,先把廢棄物清除掉。然後把合乎標準毛料石撬出來,居高臨下好像趕羊一樣,翻滾到牛叔他們加工的地方。有的石頭大的出奇,牛叔給鑿上嶰穴,放上嶰。開始用八磅錘打在嶰上,讓石頭按自己需要分開。有一次吃午飯,牛叔說:“原來這石頭紋道、嶰穴距離、方位、和錘子速度、與力的強弱,都起着一定作用”。每次裁好石頭,我們也常在旁邊拍手助威,為這奇特的成就而高興。牛叔他們整天一個動作鑿石頭,白色石粉布滿了全身,好像迎雪勞動的雪人。我想整天學習【”愚公移山】“這活愚公就在我們實際工作中間。因此心中暗下決心,在自己工作中好好學習他們的精神。經他們不懈勞動,做出各式各樣的建橋石料成品。然後我們五人一組,把圈臉石裝到小車上固定好。小車底部都牢固安裝着直徑十幾公分的鐵磨桿,車后後仰蹲着兩個人使勁扒着鐵鎖鏈,盡量、加重車后尾磨地力度。前邊駕車人除外,再由兩人象鐵柱一樣分別扛一個車把,緩緩從陡坡上往下退走。我們猶如在戰場,腦袋依然還系在腰間,隨時就有可能奉獻,一點不敢馬虎,分批把裝滿石料的車子護送到山下。到山下我們改成一男一女一輛車繼續行走,此時的路,比山上不那麼險要了。但是還需兩個人分別使勁抱着車把,慢慢滑下山口彎彎的土坡路。

  當我們徹底走出山坡路,來到一條平坦的東西公路上,只見路南邊是一條自東向西流水的小河,聽到這潺潺流水聲,看到這奇特的怪現象,使我們護送石料緊繃的心情變成了激動和歡樂;我們穿過南、北西焦兩個村莊,途徑冶河灘上的浮橋時,看到了不到膝蓋深,淺淺的河流里,有好多大小不等的鮸魚,在水草里大膽的慢慢遊盪,有的甚至與像停滯在原地,擺動着肥大的身姿,張大嘴巴吞吐着河水,像是對我們訴說著:“拉車的引崗人,你們每天從我們身旁近距離經過,沒有傷害過我們一個生靈,謝謝你們,我們每天會到浮橋邊為你們舞蹈,歡送辛苦建橋的引崗人”。當我們走到浮橋上,看到這誘人的場面,只能稍微放慢腳步,指指點點笑眯眯地幸福路過。這奇特的水向西流的小河,和這誘人的場面,使我們這些第一次出門,參加修引崗人大開了眼界,增添了好多歡樂,滋潤了我們緊張勞累的心田。走過浮橋不遠處,就到了建橋墩工地,我們卸下石料,再返回這二十多里運石路。

  我們的石窩在西山坡上,北邊與東郭庄石窩相鄰。記得有一次,他們往山下護送石料,突然絆倒人了,小車前栽了。那時我距離他們最近,幾乎是在身邊,嚇得我閉上了眼睛。睜開眼時驚呆了,近千斤圈臉石順車吧滑下去了。兩個扛車人閃開了,我們親眼看到駕車人渾身是土,第一個動作抓起掉下的白頭巾,歪叩在頭上爬起來,隨即又正了過來。這舉動如果在常天下一定會招來大笑聲,但是在當時卻是鴉雀無聲。多少雙急切的眼神在關注事故結果,原來車把底下被一塊石頭和一個草土丘支撐了,免去了一場災難。否則不把人碾成肉餅嗎?那天夜裡我們姐四個,為此事討論了很久。都說:“駕車人命大,但是他有些太蠢,禿子怕啥,害啥羞,別看你常年白羊肚毛巾不離頭,都知你是東郭庄馮占墨是禿頭子;還爭辯兩個扛車人怕死,臨陣脫逃”!……短短爭論,使我很感動,深知我姐四個是真正患難姐妹。

  還有一次我們裝好第二趟車送下陡坡,送午飯的還沒到。我們這些,初生牛犢不怕死的年輕人。又啟程了,我們一連送了兩趟石料,往返70多里路,等下午到食堂吃飯時。炊事員掀開鍋沒給過數大方地說:“吃吧”,我們真餓透了,如狼似虎吃罷飯,炊事員望着我們取過餅子和杠子的痕迹笑的癱倒了。說:“年輕人一次吃了兩頓飯,咱可不是開飯店的,這乾糧實實在在是一斤四兩乾麵做成“。我們超負荷工作量,在那時落了個吃飯奇談。冶河灘上的橋墩石料,包含着我們苦戰了一冬的貢獻!

  第二年正月二十三,我們四個姑娘聽從隊長派遣,居住到北西焦村參加了深挖到虹吸工程。工地就在冶河橋墩南邊不遠處開挖一條,東西向能容納直徑一米八的雙排水泥管的深溝。這時全村在一個工程段勞作,當時勞動地段雖然截了流,地下還是滲出很多水。離村近不能開炮,我們只能全部手工挖,那裡儘是巨石和白色的似石似土的岩質。洋鎬刨不動,我們照常打鋼釺,然後一點一點撬。我們春節回家,剛剛好轉的手背,又重新布滿了立式血口,我們手上的鮮血再一次,撒落在鋼釺上和白色的岩土上。我們去伙房取開水燙手,是我們最難的關口,也是我們最先進的醫護辦法。燙好的雙手擦一層凡士林,再帶上線手套經過一夜的養護,第二天血口子處於癒合狀態。可是勞動一開始,血口子就又重新裂開,此時啊真是疼痛難忍,那時我們稚嫩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別人能忍受的我們也能忍下去,堅強的信念使我們撐下來了。日子久了,新舊裂開的血口子連成了片,手背全變成黑紅色。我們都是穿着母親手工做的棉布鞋,腳下踏着泥漿,只記得多少次上下工的路上,梁春寶大叔常帶着心疼的面容說我們,“孩子們棉鞋都濕透了太受罪了”;還記得,大隊帶工的韓夢東,在工地勞動場面,常喊:”春寶,加把勁,看這小妮子們比你的鎚頭還帶勁。小妮子們好好乾,你們就是咱山尹村連的鐵姑娘、女英雄”!春寶的心疼話,和孟冬的誇讚。當時我們只回頭望他們笑一笑,這就是對對方的無語回答。因雖然常天在一塊幹活,不是一個生產隊。那時年紀小,和陌生人輕易不說話。那時挖下的石渣,兩人抬一筐沿着陡坡爬上岸。寒冷的河灘上,北風呼呼吼,吹得我們透心涼。我們的臉上脖子上都有被風吹得淺淺的裂紋,好像戲劇中沒上色的大花臉。我們只能快快抬啊快快跑,解去寒冷的痛苦。黑夜蓋着被子矇著頭,早晨起床后,幹活汗水浸透的棉衣也就暖幹了。當你站在六百多米長的深溝岸邊,看到這溝底溝岸全是人海手工戰鬥的艱苦景象。就會感到這引崗工程啊!雖然建設在和平年代。但是它依然象戰爭年代一樣用血肉築成!就是這麼艱苦,這樣的幹勁我們完成了開挖“倒虹吸”任務!

  四十多年過去了,引崗水——大地乳汁年年冬季輸滿下游水庫,提高水位,使我們廣大人民不知不覺地享受了大地乳汁的哺育;春暖花開了,源源不斷的大地乳汁奔向那返青麥田,和萬物復蘇的原野。看到這些,便想起那次不寒而慄的護送石料的驚險一幕;想起環山巨幅標語下邊54個嶄新的石窩;——炮聲轟隆硝煙瀰漫;——叮叮鐺鐺鑿石聲;——我們打鋼釺的優美姿態。——好一派氣勢磅礴沸騰的山坳!修引崗人無論在哪居住,沒見過那裡滿街跑的農家雞;修引崗工程鍛煉了我們戰天鬥地意志,也造就了一批平原石匠!就是這樣在這裡造出了冶河橋墩的石料!

  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再未曾到過那裡,我一定去重遊舊地,仔細看一看冶河橋摸樣。憑我想象那三十多米高的橋墩,等距排列在千米冶河灘上。一定形成了貫穿冶河的天塹,雄偉的冶河橋啊,您若大的雄姿,是咱當年鹿泉人艱苦奮戰的結晶,當年戰引崗的鐵姑娘,女民兵排長給您送去衷心的祝願,祝您牢固永存萬代輝煌!您牢固地矗立在這裡吧,讓鹿泉的代代兒女們到這裡觀賞,當年波瀾壯闊修引崗農民工隊伍,沒有文字的真實寫真;激勵他們發揚修引崗精神,把咱的水利建設的更完整更美好!

  四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活愚公……都已過世了,只留下我們當年打鋼釺、開山、運石料,深挖到虹吸,的男女民兵了。我希望當代受益的人們,保護好水利建築;珍惜好來之不易的大地乳汁! 聚娥妹子今天的約定,當年修引崗姑娘要團聚的喜訊,使我想起了當年修引崗的真實經歷,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寫下了這段沒有虛構的故事。待到中秋月圓時,我給她們獻上我們自己的故事, 讓我姐妹們吃着象徵團圓月餅,回味咱們曾經的過往。我雖然寫得不那麼悲壯,姐妹們:這是咱當年的真實寫照,帶回去吧,送給咱們的兒女們,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希望他們能繼承咱的修引崗精神 ,在日常工作中永遠取得勝利 !

  寫於2013年9月10日夜

您正在瀏覽: 回憶修引崗渠
網友評論
回憶修引崗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