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從北回歸線到燕子口

從北回歸線到燕子口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台灣環島游之花蓮篇

  “打開窗,就遇見墾丁的海洋。”早晨起來,還在回味墾丁的一景一色,從所住的六福莊渡假旅館出門,才發現這裡正好面朝大海。不料天已不是昨日陽光燦爛的景象,卻被烏雲籠罩,颳起了大風,馬路對面的樹在風中搖曳,被吹得彎下了腰。我頂風走到海邊,只見浪濤濺起,拍打着海岸。人在風中,幾乎被風推着走,頭髮亂了,衣角也被風吹起。感受海風,聆聽自然,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環遊台島的心情。出發前,導遊告知,今天要沿台灣東部海岸線遊覽,沿途可以觀賞太平洋與台灣海峽的海景,參觀北回歸線紀念塔以及太魯閣、燕子洞等風景名勝。

  車行駛不遠,先到了東林珊瑚集團,導遊帶我們參觀了展示中心琳琅滿目的珊瑚產品。據說,台灣的珊瑚是有名的,種類很多,紅珊瑚產於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它與琥珀、珍珠被統稱為有機寶石。在中國,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徵,一直用來製做珍貴的工藝品。我們看到這裡既有各種掛件裝飾品,也有擺放與家中、辦公室的珊瑚工藝品,都十分美觀、好看,會激起人們的購買**。而買上幾件送給朋友做紀念,不失為一種選擇。

  觀賞珊瑚之後,我們開始在東海岸行走。坐在車上,可以看到遼闊的大海,沿途的風景。雖然天不作美,不見碧海藍天,還颳起了大風,但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大海的另一面。之前導遊告訴我們,在海洋交匯處,可以看到大海的三種顏色,十分壯觀。這時,朝車窗外望去,只見烏雲密布,聚集在海洋上,風呼呼地吹着,海浪一浪高過一浪,大有濁浪排空的氣勢。這讓我感到了大海的蒼茫,不禁想起高爾基在《海燕》中所描寫的暴風雨來到之前大海的景象:“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唱歌,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那是多麼波瀾壯闊啊!我真希望此刻就有這樣一場暴風雨,在太平洋西岸,在台灣海峽……這時,我看到大海上,真的呈現出了三種不同顏色的水帶,近處濁浪滾滾,翻卷白沫;中間似一條藍色的絲帶,在大海里舞動;天際,是黛色的遠洋,如一條弧線,與雲天相接,層次分明。導遊說,大洋深處可達3千多米。我想,海納百川才會如此壯闊,而海洋相連,才是海水分為三色的原因吧!為了讓我們近距離接近海洋,在途中觀看了“水往上流”奇觀后,導遊還特地安排我們到三仙台近距離觀看了大海。這是專為遊人修建的一長條觀光台,可以在此拍照,也可以通過一架望遠鏡在這裡遙觀遠海。站在木質站台的護欄前,望着無邊無際的大海,任海風吹拂,那一刻我真的什麼都不想,只是靜靜地感受,默默地聆聽,心忽如大海豁然,彷彿走進了大海深處。

  陶醉在大海的美景中,又走過一程,我們遠遠看到了一個紀念塔。導遊告訴我們這裡就是北回歸線的標誌。接着司機停下車來,讓我們參觀拍照留念。據查閱資料,在我國共有4個地方建有北回歸線紀念塔,分別是雲南、廣西、廣州和台灣。其中位於台灣嘉義縣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始建於1908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一座北回歸線塔,具有多學科的意義。這座塔高20米,塔頂為一地球儀造型,塔碑上有“北回歸線”四字。整座塔被分為兩半,似兩個半圓柱,中間可以容納一人並能穿越。據說北回歸線就是緯線23°27′線,是以太陽能夠垂直照射到地球上的最北緯線,每年夏至,太陽直射到這裡,它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這座塔標誌線以南即為熱帶。后經過兩次重修,周圍已建成供遊人參觀的公園,吸引了國內外遊客觀光旅遊。我們在塔前和塔的中間處拍照留影,對這一特別的天文景觀更是格外敬重。我想,科學的發展為我們認知世界提供了條件,人類只有增強對科學技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保護世界。

  下午三點時分,我們驅車到了花蓮太魯閣公園。據導遊介紹,這個景點以雄偉壯觀、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是國際級的觀光勝地。“太魯閣”是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語言,意為“偉大的山脈”。太魯閣峽谷奇、險,又有經過千萬年地殼隆起、河流下切和沉積而形成的大理石岩層,使之成為台灣八景中的重頭戲。我們參觀的景點為“魯閣幽峽”和燕子口。這些景點大致分佈在台灣中部橫貫公路上。乘車沿中橫公路蜿蜒而上,一邊是水流喘急、清澈見底的幽深溪谷,一邊是懸崖峭壁,不免有些膽顫心驚。峽谷兩側山峰夾峙,抬頭望不過二三十米,只看到一抹藍天。到過太魯閣文人們,常常會把這裡和大陸的長江三峽相媲美。

  行至燕子口,有一段路需要步行參觀。在這裡,我們看到兩岸大理石峭壁在流水作用下被溶蝕成許多小孔穴,聰明的燕子便以這些小洞為巢,盤旋空谷,形成“百燕鳴谷”的奇觀,故名“燕子口”。但是隨着公路上人聲、車聲的隆隆作響,燕子早已離巢另覓他處安居了。在燕子口步道,由於這裡地形特殊,且還有施工現場,公園管理處設了多個監測點,工作人員每天都要監測地質的變化,並每隔一段路就有“小心滾石”的提示牌。導遊給我們領來了安全帽,要求戴上才可前行,以防落下的石頭砸傷遊客。接着,導遊給我們介紹,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修建這條東西橫貫公路,國民 黨撤台軍隊近10萬人在懸崖絕壁上鑿石槽、打隧道、架橋樑,全靠人工建成了穿過太魯閣大峽谷的台灣東西橫貫公路,全長約300多公里,創造了一個奇迹。由於地勢險峻,許多退役老兵葬身其中,許多人因此致殘……可見,要修建這樣一條穿越通道是多麼艱難啊!在燕子口步行,仰觀壁立千仞,俯瞰潺潺溪流,彷彿正處於天地接縫間,那種與天與地合而為一的感受,真是奇妙無比。我們一邊拍照,一邊稱奇,無不為這壯觀的奇山峻岭、險峽深谷而驚嘆!走到燕子口盡頭,有一座靳珩橋及靳珩公園,均以開鑿興建中橫路時殉職的一位段長而命名。園口處有座碑就是這位段長的半身雕像,年輕英俊,碑上有他的生平簡介,引得遊人駐足觀看。我想,這就是對建設者們最好的紀念方式。在雕像前,我默默注目,對以段長為首的建設者們表達了由衷的敬意。據說過橋西行,還會看到錐麓大斷崖,那是個難以置信的天然奇景。只是因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前往參觀便匆匆返回了。

  不一會,走出燕子口,車停在太魯閣公園入口處,導遊給了點時間,讓然我們在此拍照留影。作為橫貫公路入口,這裡立有一個門樓式的大牌匾,上面鑲有鍍金的繁體漢字“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前的空地上,靠山的石壁上可見“太魯閣長春祠”字樣,那不遠處應該就是長春祠所在吧。而和它相對的公路一邊廣場上,則立着一塊巨大的大理石碑,黑色雕刻字為“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處”。我們相繼在此留影,只為讓鬼斧神工、險峻奇異的太魯閣景觀深深刻進記憶里。

  寫於2013年4月4日

您正在瀏覽: 從北回歸線到燕子口
網友評論
從北回歸線到燕子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