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時事評論 > 從北大陪聊男到賣身詩人

從北大陪聊男到賣身詩人

手機:M版  分類:時事評論  編輯:得得9

  這一段時間以來,男人自“賣”似乎成為一種時尚。社會的需求決定時尚的聲勢和潮流的走向,自古笑貧不笑娼,你情我願,各取所需,只要不觸及法律的鐵板燒,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關鍵的問題是你陪你的聊,你賣你的身,靠的是長相,是身高,是體形,是力氣,是技術。雞魚蝦蟹,各走各路,幹嘛要把母校和詩歌聯上?有關係嗎?本不為大眾所知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倒因此事盡人皆知,不過這個學校好像沒有陪聊這個專業,學而不優,四年荒廢,改弦更張,本已和學校和專業無關了,拉母校墊底做什麼?這個和就業難有什麼關係。社會問題每個人都要面對,呼籲是呼籲,生存靠的是真本事,一個男人有必要靠幾年前光榮事迹謀生嗎?所謂落魄詩人就更說不過去,純文學從古至今,由中到外都不是能養家糊口的職業,中國最熱的編劇海岩也不過是兼職,詩歌只有人罵沒人讀是社會的悲哀,不過恐怕亡不了國。想寫詩先找個安身立命的法子先,賣身算一個,條件夠好的話。這和文學創作搭不上界,難不成某位富婆可以躺在床上只讀你的詩就能體會到翻雲覆雨之樂?真有那能耐還用賣身嗎?

  真希望現在有某位心理醫生站出來,給大家個理由,說大學生幼稚,心理發育不成熟,社會壓力大做點偷機取巧的事可以理解;詩人生存壓力大,又長期沒有仰慕詩才的女讀者相伴,生理狀況堪憂,荷爾蒙無法消耗所以想了這個自以為兩全其美的事做。所以。

  不然怎麼樣?紅燈區沒去過,只看到老港產片經常在街燈深處有那樣的燈箱,“清純中學生”、“大學在校女”,還有就是一個很經典的笑話,某位嫖客面對年老色衰的“女服務工作者”,問:“你多大?”,女答:“18”,男奇怪:“你18?!”,女回答:“對,去年20,今年18嘛。”

  幾日前又在新聞上看到一個中年農民工樣子的男人的照片,手持一張紙板,寫到“女兒重病,無錢醫治,欲賣身富婆換醫藥費。”

  不知為什麼,這個沒傳開,可能看上去更無厘頭了。

  只是想告訴他們,多打聽打聽,在中國,男人賣的不是沒有。而且因為沒有女性普遍,所以檔次是很高的,服務的確實都是富婆級的人物,鴨店都是很高的會員店。但是,對“男服務工作者”的標準也很苛刻,比如入行在20歲左右,身高180以上,相貌必須是帥哥級,身體和運動員差不多。即使這樣聽說也有服務一晚下不來床的。沒辦法,生理特點不同。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天真了。臉皮夠厚,自我炒作一下算條捷徑,用一點東西增加賣相大家可以通融通融。不過有句話可是真理啊:買東西是要看真材實料的。

您正在瀏覽: 從北大陪聊男到賣身詩人
網友評論
從北大陪聊男到賣身詩人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