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哲理散文 >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手機:M版  分類:哲理散文  編輯:pp958

  記得古人曾把學習的過程總結為三個必須經歷的境界,並借用詩詞形象地加以描述。是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尤其是這第三境界如登泰山,一覽眾山小;如臨佛國,徹悟如來大。由此我心生聯想,教師這一職業是否也有相似的幾個階段呢?教師干到什麼份上才算入至高境呢?

  剛從師範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一般對自己可能一輩子從事的職業充滿了新奇、期待和熱情。這從他們年輕的臉龐,謙遜的笑容就能看得出來,正如大四的學生一下子就能認出大一的學生。現在他們帶着全部的學識和理想加入到教師的隊伍中來了。

  作為教師大都對自己的第一節課印象深刻。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反正我第一次走上講台就發生了3秒鐘的“斷電”,頭一天背好的“台詞”一句也想不起來,明明是下午的英語課嘴裡卻冒出了“Goodmorning,class!”,等我反應過來,下面已是笑聲一片。我趕緊彌補由此帶來的尷尬,整節課感覺上“刑場”;反覆看教案也像演員看劇本,不敢看學生又像初次登台的小丑不敢看觀眾。一節課死活結束了,感覺額頭濕濕的,襯衫涼涼的,坐在後面聽課的“師父”臉色青青的。

  不過,我發現現在的師範生的心理素質比我當年好得多,看上去老練成熟不怎麼怯場,課上起來雖然略有不足卻是有板有眼。但我想這時的教師對教學還是懵懂的、被動的,與其說他(她)在上課還不如說他(她)在背課,按圖索驥,一絲不苟,絲毫“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法也是模仿的、刻板的。

  經過三、五年的“摔打”,一個新教師就慢慢成長為一個“年輕的老教師”,這個時候他(她)的教學方法已經相當嫻熟,各類課型也遊刃有餘、把握有度。其中不乏佼佼者會在各類教學技能比賽中獲獎。但這時的教師會發現自己好像進入了教學的“迷茫期”。只有教學,疲於考試,多年教學反而感到越來越不會教了;新的理論像風一樣東南西北地吹過來,自己搞不清該跟哪片雲。這時的教師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將教師看成一種職業,盡職就行,甘心做一個“教書匠”;一是患上職業倦怠病,耐不住清貧,經不起誘惑,或私下“搞副業”,或辭職下海。

  而要走出職業倦怠的“沼澤”,我認為出路是教科研。當一個人日復一日重複同樣地勞動時,厭倦之情在所難免。這時唯有尋找新的興奮點、新的目標、新的高度,才能激起攀登的慾望,激發奮鬥的力量。教科研無疑是一劑良方。通過教科研,教師能找到新的“戰場”;通過教科研,教師能明確新的方向;通過教科研,教師能加快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通過教科研,教師不再感到教書枯燥乏味;通過教科研,教師重又拾取丟失的幸福感。這時的教師彷彿眼前打開了另一扇門,對教育的看法也與從前不一樣。由被動變主動;由教學轉向教育;由教法轉向學法;由教材轉向學生;且樂此不疲。

  有了自己教育思想的教師,(哪怕這種思想是從別處借來的),他(她)就有了靈魂,有了翅膀,有了家,有了為之付出終生的理由。我想擁有教育思想應該是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吧。這樣的教師在哪裡,遠的有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近的就是你本地的教育名家、報告人。當然,現在提倡終生學習,所以現在看來學習還有更多的境界,那麼教師的境界自然也是無止境的。

  從職稱的角度來看,教師的人生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學教師有初級、中級、高級乃至到特級,現在又有了中學教授級待遇,凡此種種都是在鼓勵教師不斷進取永不懈怠。但我想級別的高低不應是年限的多少,論文的多少,而應是思想的比拼。

  古人用詩詞概括了學習的三個階段,我這裡不揣淺陋不妨套用一些當代名句來形容做教師的三個境界。“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此第一境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此第二境也;“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此第三境也。不知當否。

您正在瀏覽: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網友評論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