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讀後感

《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讀後感

  誰都知道,西方的教育模式更強調素質能力的培養。教師經常會提出一些學生所“力不從心”的問題來刻意地為難他們。

  一位法國的教師給五年級的學生出了一道難題。他捧着一個鉛球問:誰能告訴我這個鉛球對地面的壓力有多大?孩子們雖然人人都有一個這樣的鉛球,因為上體育課正在學習投擲,但他們根本沒有學過物理,不知道什麼叫“壓力”,更不知道重量有時就等於壓力。於是有個孩子說:我們還沒有學習有關“壓力”這門課,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沒有孩子能完成教師的這道作業題,教師並不失望,而是將他們帶到一個風景如畫的湖邊,讓孩子們觀察鳥是如何捕魚的。孩子們看得很入迷,他們發現很多鳥都會游泳還會“跳水”,而且姿態優美。一個猛子紮下去,叼着一條魚再悠然地從水中游出來。

  突然有個孩子大聲喊道,看,剛飛來的那幾隻鳥不會游泳,但他們同樣捕到了魚。教師一邊和孩子們欣賞湖面的風景,一邊不失時機向他們“解說”,這種鳥叫蒼鷺,天生就不會游泳,但它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的魚,怎麼辦呢?捕不到魚就會餓死!於是,它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有的站在岸邊等着魚游過來然後咬住它;有的等漁民撒網的時候飛到湖面偷吃一條;還有的硬是練了一種本領,輕輕地用腳點在湖面不停地揮動翅膀保持飛翔的狀態,然後低下頭去叼魚。總之,沒有哪一隻蒼鷺因為不會游泳捕不到魚而活活餓死。

  孩子們大受啟發,第二天就爭先恐後地告訴老師鉛球的“壓力”是多少。有的說,他翻了書知道壓力就等於重量,於是在電子秤上稱了稱。有的說,當他的雙胞胎哥哥告訴他壓力就等於重量時,他用哥哥練舉重的鐵圈一個個地與鉛球此大小,然後估計出它的重量。還有的說,他乾脆跑到文體商店去問了售貨員。甚至還有孩子說:壓力有時不應該等於重力,當鉛球投出去時有“衝力”,因為有一次他沒帶門鑰匙,使了好大的勁兒才將門撞開,這說明除了自己的體重外這股“衝力”也起了作用……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教師高興極了。

  很多時候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時,我們都喜歡強調自己從來沒有學過也沒有接觸過,覺得無能為力就輕言放棄了。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並不僅僅局限於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換種思維和方式,問題可能會解決得很好——不會游泳的蒼鷺同樣能捕到魚,不懂物理的孩子一樣能測出鉛球的壓力,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讀完這篇文章,有的人關注到教師巧妙的教學設計,可是我更佩服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

  1.有目標才能有尋找方法的動力。

  “捕魚”是水鳥們的目標,因為這是它們生存的需要。蒼鷺雖然不會游泳,但是捕不到魚就會餓死,這就是它們尋找捕魚方法的強大動力。人們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目標也無所謂方法。我們平時說的“夢想”“理想”都是“目標”,只不過較為“遠大”罷了。

  2.堅定目標就一定能夠找到方法。

  雖然有了目標,但不堅定,就不會有強大的奔向目標的動力,能夠找到方法的可能性仍然比較小。“方法總比困難多。”“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有堅定的目標,就會有抵達目標的強大動力,就會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聰明才智去尋找完成目標的方法。

您正在瀏覽: 《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讀後感
網友評論
《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