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一)

  胡慧超

  《溫家寶地質筆記》收錄了溫家寶在地質系統工作25年的點滴往事,包括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學習研究筆記,體現了作者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書中有許多溫家寶的讀書筆記,字跡工整,可以看出作者的字寫的很好,而且態度認真。聯想自己在礦區待着時候所作的地質圖和野外文字描述,有一種相形見絀的感覺,不禁自問,都是地質技術人員,人家寫的這麼好,而你卻草草了事,缺乏一種認真對待的精神,明白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做好分內之事。在礦區獃著的日子中,從野外填圖回來以後,總感覺累的不行,啥事都不想做,只想在床上躺着,看會電影或睡會覺,與作者在野外工作完回來以後,不與其他同事一起娛樂,只是默默一個人在整理當天野外記錄的資料和看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對比,感到慚愧無比。我應該就是作者講述中的其他同事。在當代地質行業不景氣的時代,如果不自學,不努力,落後的人,最先要被淘汰。

  在野外的生活和工作,既是單調枯燥和艱苦危險的,但也是充滿了美景和樂趣。我們常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工作,每次上山,除了幾個地質人員外,很少見到人。有一次,我們走在一條全是灌木和雜木叢生,一丁點山路的痕迹都見不到的樹林中,樹木雜亂叢生,我們只能低着頭,像爬一樣的趴着向山頂上走。路上只能聽到鳥的叫聲,山間水溪流淌的聲音以及我們幾個粗重的喘氣聲。路上我疑惑的向組長詢問,一定要往上走尋找那個岩性界線點嗎?現在這個灌木那麼多,第四系覆蓋那麼厚,地表基岩都不太看的到,我們這樣上去不是白走一趟嗎?到時還啥都沒找到。組長這時候收起了一貫的笑容,嚴肅的告訴我,幹了我們這一行,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不管這個路是有多麼的困難,你只有親自走了以後,才能知道到底能不能找個這個界線點,如果你自己都沒走過,到時候別人問起來,你能肯定的告訴他,這個地方找不到那個界線點嗎?你能在圖上準確的畫出這兩個地層的分界線嗎?至少你要做到自己問心無愧!那時,我久久沒有平息,組長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是的,我至少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別人問我,我才能肯定的回答他,我才不會擔心害怕。我們一直穿在林子里,終於在快到山頂的路上見到了界線點,那時候,真的是苦盡甘來啊,不枉費我們爬這個山間老林1個半小時,最後我們爬上了山頂,這個我們礦區最高的山峰之一,眺望天邊,一座座大山連綿起伏,天空藍藍的,雲朵好似就在眼前,微風輕撫耳邊,就想媽媽輕聲低語一樣。這如詩如畫的情景,是對我們辛苦攀爬最好的獎勵。相信只要有目標,即使路再長再遠,山再艱再險,也得咬緊牙關走下去。只要堅持的走下去,一定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能驕傲的、自豪的向下一代人說著自己的故事。

  有的地方,通過遠眺便可以看到岩石、地層、構造,但若實地觀察,需要攀很高的山,走很長的路。區調工作的標準,當然是後者,但在野外獨立工作,沒人監督,就有了選擇:有人根據遠眺描述前方的地質現象並根據觀測點附近地貌特徵在地形底圖上定點,就是所謂的"遙測點",而有人則死心眼,哪怕多爬一兩個小時的山,也要到實地觀測,認真記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作者選擇的是後者。人生中會遇到很多類似境遇的選擇。有些時候,投機取巧甚至可以做得信手拈來。但總有人選擇認真從而艱難,因為過不了良知這一關,對於他們,選擇偷懶會痛苦不可釋。

  艱苦的野外地質工作即是對身體的錘鍊,又是對人的意志品格的磨鍊。我們經常背着逐漸加重的裝滿石頭樣本的地質包,從一個山頭翻到另一個山頭。累了就坐在裸露的基岩上,喝口水,吃口乾糧,然後繼續前進。野外的鍛煉,使我比較體弱的身體變得強壯起來,人也變得黝黑,目光變得堅定。就像書中所說:我堅信,沒有翻不過的山,也沒有到不了的嶺。山越高,意志愈堅;嶺越遠,胸懷愈寬。一個不畏艱難困苦的人,一定會到達光輝的頂點。

  對於作者,時間永遠不夠用,筆記中經常流露出對時間的緊迫感,抓緊每一個工作間隙,不放鬆每一個星期天,讀書與思考也是一種律己選擇。這個選擇一直持續,從野外隊到進機關。在1979年1月20日的日記里,作者寫道:"我不做那種不學無術的領導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務主義者,而要做一個有學識、有頭腦、有遠見、有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因此,從擔任領導工作的一天開始,我便下決心繼續努力鑽研科學技術,絕不能放鬆。"在1980年3月16日日記中,他寫道:"學習無一定計劃,工作和生活也缺少目標,空費精力,磨人生命。人們常恭維說,三十多歲即當上處長。而在我看來,除了日益增長的虛榮之外,哪有什麼意義呢?人的生命這樣度過,該是多麼可怕而又可悲啊!

  讀書和思考是能力的培養和長進過程。作者對各種知識學習都如饑似渴。地質學、文學、外語、哲學,什麼書都讀,且能舉一反三,升華出更多思想理論。"從中外歷史和文學的宏篇巨著中,我看到了人類歷史的輝煌和未來的光明,也看到了歷史和現實中醜惡的一面。我常常含着熱淚閱讀這些不朽的作品。書中記載着的歷史的厚重和啟示,人類的進步和前途,個人的奮鬥和命運。每讀這些篇章,我的心情總是跌宕起伏,掩卷久久沉思。我經常以歷史上的英傑名人為榜樣,把他們作為指引我前進的明燈和克服困難的力量。在閱讀中,我時常聯繫社會、思考人生,想着社會發展的道路,想着自己將來應該做什麼樣的人。"

  作者在管理工作上的學習和思考,決定了他對行業改革問題的深度研究,形成了他思路上的創新和方法的拓展。"我高興地看到,地礦部改革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簡政放權和內部改革相結合,使地質隊的活力有所增強;對內對外開放,地質市場逐步擴大,地質部門開始走向開放型;體制改革促進地質找礦工作,提高了地質工作的經濟社會效益".

  該書從測量、填圖到考察地貌,每個步驟都把地質工作的專業落到細處。書中一篇篇溫暖細膩的回憶文章、一段段祁連山下的找礦故事,還有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嚴謹細緻的科學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都深深地打動着我們。

  書中記載了作者當年到贛南石城縣海螺嶺礦區考察的往事。該礦區位於江西與福建交界地帶,山高坡徒,周圍不時有民工在放炮採礦,砂塵很大。但作者卻堅持要到采場實地考察,選擇一處錫礦脈一點一點敲打,仔細觀察並和大家交流礦層構造,工作仔細作風紮實,且科學嚴謹,讓許多"老地質"欽佩。

  《溫家寶地質筆記》,它是中國地質史上一本系統且又珍貴的歷史資料,是一部地質科技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教材,是地質工作者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更是一部詮釋獻身地礦事業為榮的"三光榮"精神的史書。它不僅給人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且有一股催人奮進的精神動力。書中還蘊藏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從中可以學到很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教育、激勵現代地質隊員健康成長,獻身地質找礦事業和踐行"三光榮"精神的好教材。年輕一代地礦職工只有深藏對黨對國家對地礦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和責任,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崇尚科學,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才能傳承好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優良傳統,才能書寫出新一代地質隊員的精彩人生。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二)

  吳凱

  《溫家寶地質筆記》隨着山谷的風走進祖國的各個角落,我得知該書出版時正值我們諸暨1:5萬區調野外驗收結束。三年的區調工作及生活,總讓我有那麼點自信拆開包裝紙,封面的設計和隱約的柱狀圖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久居深山,從事野外一線地質工作的我如獲至寶。跟看地質資料一樣,我馬上瀏覽書中各類照片及插圖,瀏覽照片和插圖過程中我的思緒也慢慢擴散開來,漸漸的彷彿我又進入桐廬那條"十公里深溝",溝谷兩邊長滿杜鵑花,岩壁上偶爾有棵野櫻桃樹,樹上櫻桃正紅,與我同組的隊員露出詫異的笑容,然後我倆一哄而上……

  《溫家寶地質筆記》的照片和插圖顯示溫家寶本人的專註、執着和嚴謹細緻的科學精神以及濃濃的地質情懷。地質學是一門深奧博大的科學,每位地質人都需要專註、執着和嚴謹細緻。眾所周知,地質行業是特別艱苦的,要在艱苦惡劣環境下長期工作與生存,特別需要地質情懷,當然能長期從事野外地質工作,自然就會萌生地質情懷。溫家寶是當代地質人的榜樣。

  《溫家寶地質筆記》的野外考察日記給我們地質青年傳遞強大的正能量。祁連山位於我國西北,地質工作條件惡劣,但溫家寶眼中的祁連山猶如天堂,連夢裡都常回祁連山。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筋骨,勞其體膚".正是祁連山的歷練讓青年時期的溫家寶摒棄浮躁,寧靜致遠。不論是在多艱苦的環境里,都能踏踏實實磨礪自己,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眼花繚亂,不惜力,不怕費事。青年時代的溫家寶一路勤奮學習,直到走上領導崗位,他仍然不忘讀書,不忘磨練自己。他在書中表示,每逢節假日,同事們有的打撲克,有的下象棋,但他不願浪費時間,而是抓緊時間看書學習,讀魯迅的散文,《吶喊》就讀了三四遍,還讀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文章。野外填圖工作中從不定"遙控點",填圖路線中再累都不敢坐下來,怕自己不能再前進。正是憑藉這種勤勉的精神,他在專業上不斷成熟,在一直上不斷堅強,品格上不斷高尚。一個立志做個地質人的有志青年應當從《溫家寶地質筆記》的字裡行間,更多的是作者對自己職業的無怨無悔,對艱辛工作的平靜從容。我們能夠讀到的是積極樂觀,精益求精,矢志不渝,從不動搖。溫家寶踐行了有志青年應發揚地質"三光榮"精神,應為地質科學獻身,有志青年需要利用地質學造福祖國,造福人民。

  《溫家寶地質筆記》的管理工作日記告訴我們要銘記責任。《溫家寶地質筆記》第二部分扉頁上說:"我常告誡自己,要以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絕不做那種不學無術的領導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物主義者,而要做一個有學識、有頭腦、有遠見、有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這樣努力學習、拼搏上進、兢兢業業、實事求是,不拘一格的領導作風特別值得我們學習。正如日記中說到作者用文字來記載生活的目的:"一是不斷提升自己;而是留給孩子們,讓他們知道父親是怎樣生活的,或許從中有些教益".我們地質人應當做到心中有責任,事無巨細,即做個有心地質人。

  認真閱讀《溫家寶地質筆記》,再回想我四年多的點滴野外地質工作,有欣慰,有遺憾。浙江雖不比西北荒涼、惡劣,但浙江屬亞熱帶地區,植被發育,氣候酷熱,颱風、暴雨、泥石流頻繁,我工作的地區遍布諸暨、富陽、桐廬、浦江等地,其中桐廬及浦江更是懸崖峭壁,毒蛇出沒。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穿梭於林立的灌木叢中,翻山越嶺,日行五到十公里,晚上整理資料,準備次日出野用品。期間,有時沮喪、有時氣餒、有時迷茫,當然也少不了歡樂。最終堅持了下來,順利的完成各項工作,野外驗收也順利通過,並得到好評。現在往回看,當初的"麻煩"其實是推動我前進的摩擦力,沒有這些障礙,我不可能得到提升。我得以提升和能為單位產出良好的工作效益這也是值得欣慰的。

  最近一兩年地質行業開始下行,地勘投入收緊,地質隊伍的生存再次面臨挑戰,但是我堅信只要有人類存在,只要有地球存在,只要人類發展,只要地球變化,地質學就不會枯竭!地質工作就永遠被需要。我們地質青年更應向溫家寶同志學習地質人的精緻精細、執着專一、努力實踐、勤奮工作、一絲不苟、不浮不殆、不急不躁、久久為功,繼續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在新世紀最動人的創業里,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我們地質青年應當肩負使命,以地質人最絢麗的業績為祖國建設高唱一曲最優美的讚歌。

您正在瀏覽: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
網友評論
《溫家寶地質筆記》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