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標籤:春晚觀后感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作者/ 浙江俞聖傑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這是一本寫給電視時代的圖書,但是其所蘊含的道理在網絡時代也毫不過時。每天,我們打開電視機,打開網絡,那些花邊新聞如洪水猛獸般湧入,即使是嚴肅類新聞,很多或是配以噱頭的標題和血腥的圖片,或乾脆以戲說的形式出現。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了用眼睛消化所得,感官感受更甚於頭腦的追求,慢慢地失去思考,而電視這些媒體終將通過控制人們的時間、注意力和認知習慣而使人們失去印刷時代所具有的品質。我們的文化終將因為大笑過度而體力衰竭,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作者為了把這種不易被發現的文化傷害及其對人自我意識的徹底剝奪表達出來,在書中一步步地解釋、舉例、引用。

  作者一直強調一個觀點——“媒介即信息”。他認為,深入一種文化的最有效途徑是了解這種文化中用於會話的工具。把握了傳播的把柄,就會把握傳播信息的主動權。在書里,波茲曼還有一種更為深入的認識——媒介即隱喻,用一種隱蔽但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而媒介的獨特之處在於,雖然它主導着我們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這種介入往往不為人所注意。因此,媒介就好比精神鴉片,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其產生依賴,完全上癮后,你明知痛苦與自由喪失,卻無法採取任何措施進行補救,因為其已經深入你的靈魂和骨髓了。

  波茲曼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說“我們並不一定是為了看時間而去看錶”, 因為“有部分人只是好奇於表示時間的方式”。當傳媒的作用不僅僅是實用,而只是滿足當代人浮躁的社會心理與挑剔的口味,那麼娛樂業就應運而生了。在印刷時代,印刷品的出版與讀者意見的反映是有時間差的。因此,當我們發現只有報紙與雜誌才能達到承載海量信息的功能時,一定程度上變成了讀者去適應印刷品的回味乃至排版要求。這就需要思考,選擇汲取知識,所以在純印刷年代,娛樂對於傳媒的影響很小。

  我們都知道,評價電視節目是否受歡迎的指標就是收視率,只需動動鼠標,你就可以知道你的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節目在群眾中的被認可程度。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一檔節目走紅后,會有無數的跟風者一擁而上,如“非誠勿擾” “中國達人秀”。

  而賺取足夠的收視率又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廣告收入的增長,電視台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形形色色的廣告,常常聽說什麼“格萊美” “中國好聲音”拍出天價廣告費,由此就可以理解電視台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追求收視率,因為收視率雖不直接賺錢,但是它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廣告收入。為了滿足社會浮躁心理帶來的對快餐文化的渴求,電視節目愈來愈往戲說、炒作等方面發展。比如看《非誠勿擾》,看《快樂大本營》,我們張大嘴巴肆無忌憚地笑,節目結束,我們往往是捧着有些酸痛的面頰,然後頭腦空空地再次投入生活鬥爭的苦海之中。順便提一下,有西方學者對中國節目出現低俗傾向非常好奇,因為在一個有着浩瀚發展史與文明禮儀史的東方古國,民眾竟然對那些袒胸露乳、逗笑戲謔的低俗節目有着濃厚的興趣。我想這就是傳媒這一精神鴉片的作用,它幾乎是在無形與無聲中慢慢侵蝕着中國的民族文化,由此可見“娛樂至死”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市民階層對娛樂文化瘋狂追求,還可以理解,當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也傾向於用娛樂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我只能用“瘋狂”二字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了。

  當年競選失敗,氣急敗壞的尼克松拒絕檢討自己,反倒跟自己的化妝師大發脾氣,一口咬定,原因全在於化妝師蓄意破壞;劉曉慶的整容不僅僅只是為了留住青春……

  如你所知,這些茶餘飯後的談資已經和八卦沒有太大區別了。至少,它讓我們在聽說當下任何一位政客在如火如荼的競選熱浪中亦不忘為自己特聘“笑話”參謀這樣的新聞時,不再驚詫。 “政治”正演變為一種娛樂——儘管劉曉慶的臉、周杰倫的女友等其實無關政治。

  “政治作秀”成為當今一大趨勢不免讓人詫異,因為“政治”與“作秀”這兩個事物實在是幾百杆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但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里,一切都成為可能。這不僅僅是玩文字搭配的遊戲,是我們的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在消費年代里都心甘情願地成了娛樂的附庸。

  如果以上所陳述的還讓你覺得將信將疑,那麼我再舉一個你肯定熟悉的例子——我們一直愛戴的學術與明星聯姻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固然,用電視做科普很好,但是學術一旦需要與電視的表現形式相適應,則會慢慢偏離初始設定的科普目標。以《百家講壇》來講,它的確讓我們記住了于丹,記住了錢文忠,他們或許風格迥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戲說:戲說三國、戲說明史、戲說紅樓以至戲說《弟子規》。由此引起的爭議,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很多了。當學術成了“戲術”,當社會精英階層中的知識分子們,也開始向娛樂獻媚,我想只能引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話來抒發我的心痛:觚不觚,觚哉!觚哉!

  柏拉圖有個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論。他說人類一直困在洞穴中,只能看見木偶被火光投射在牆上的影子,於是便執著地以為這些影子就是一切。現代人也處在一個大洞穴中,只不過這些洞穴是由強大的傳媒、信息網絡構建的,我們只有手裡擁有一件現代的電子產品,才能保證自己還活着,保證娛樂還存在着。固然這一切只是虛幻的美好。

  可這只是一個童話嗎?

  (指導教師何文魁)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範文推薦:

  •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
  • ·what is 
  • ·we visited&nb
  • ·2a m3u1 
  • ·會 議 議&nb
  • 您正在瀏覽: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網友評論
    娛樂至死讀後感 洞穴里的囚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