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教育部網站2010年2月28日終於公布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徵求意見稿全文,正式啟動第二輪徵求民意工作,徵求意見時間截至3月28日,公平的允許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電子郵件、教育部門戶網站發帖和去函形式提出意見建議。這樣開放式的集思廣益制定政策的方式很新穎,我相信也會非常實用,因為第一這教育改革是涉及到每一位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會願意設身處地的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第二對於一個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是一件頂級重要的事情,絕對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定要特別慎重,努力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是正確制定政策的基礎;第三是根據現在我國致力建設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力求在了解各個層面各個角色教學人等的情況基礎上,真正去斟酌建立一種可監督可制約可執行可持久的評測制度分配製度,也許國人們都太過於期待了,期待着一個成熟公平會領導我國的教育事業走入良性循環的可行新綱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徵求意見稿全文我可以說是迫不及待讀完的,這個綱要的每一條我感覺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脈絡很清晰,應該說把握住了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脈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等等。很多內容都是我一直在特別關注的,因為條目眾多,內容豐富,不可能一一贅述,我在此就着重把我比較有感觸的幾點做一下闡述,完全是我個人的觀點。

  1. “切實縮小校際差距,着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着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

  --這的確是解決擇校問題的一個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本身有三個潛在問題,一個是老師們的工資報酬校際間要至少保持相同水平;第二個是對於不同區域內的教師校長要有統一的管理調配可能,也許對於一個教育學區可以內部調配,對於一個市可能,那麼城市間的差異呢,省際的距離呢。前面提到規劃學校布局,教育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那麼異地政府又怎麼協調這種調配,我們都知道這種調配也是需要的;第三交流的時間多長為合適呢?短期可能還沒有達到效果,中期或者長期,交流教師的生活起居家庭生活如何協調?

  2. “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各種考級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這一段話,我理解為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力求真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但是這個實現的方法並不是簡單的改進教學方法,減少作業和考試次數就能做到的。首先,請翻開孩子們的課本,告訴我你看着有什麼興趣,我們的教材字裡行間都寫着兩個字“應試”--不是么?看那些內容、理論、課後的題目,現在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比我們20年前更新了多少?是不是只是從“來,來上學”改變成了“去,去上學”?也許我們應該考慮重新認真根據新科技的發展來編排一組更新知識的有趣味的實用教材了。其次,多樣的作業形式,聯繫實際的考察方式,或許可以動搖應試教育的根本,如果還只是要用100分的筆試成績來衡量學習效果,一切都不會有大的改變。大學里追求的科研創新,我認為主要是讓大家都不斷學習,努力跟上時代科學的步伐,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上大學之前都不需要知道這個道理?

  3.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國家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地方政府制定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勵和支持接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為殘疾學生創造學習生活條件。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採取措施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

  --我覺得對於殘疾學生,特別是在聽說讀寫方面有障礙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最好還是讓他們在特殊教師的幫助下系統的學習,因為在普通的學校里他們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們國家應該想辦法多提供一些適合這些特殊學生的教育機構供他們選擇,這個過程需要更多的投入我可以預見,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去努力發展這項福利,這是人性的直觀體現。

  4. “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這個提議非常美好,但是具體如何執行呢?我打個比方,現在很多知名高校對應聘學生的要求是第一學歷是211的大學,如果不是,即使他後面讀完碩士,甚至博士,還是不予錄取。這是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的典範么?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出身論?經過努力,一個人可能改變自己的未來,但是誰能改變自己的過去呢?沒有觸及法律和道德,僅僅因為曾經不夠優秀,如何彌補都被永遠的三振出局,這不公平。教育不僅對那些正在求學的孩子要實施公平,對那些努力完成了學業的孩子也要實施公平,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制度,讓人覺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實教育之所以偉大,就是它不會嘲笑一個人的愚昧無知,而是寬容慈祥地俯身去幫助這個人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輕易根據一個人的過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麼誰會認為教育是一種善行呢?

  5. 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這是每個人的心聲,我舉雙手贊成。但是一點,具體的考核制度,評價標準是什麼?如何來實施?由學生全權做主,還是加入一部分領導同事測評?網上投票還是問卷調查?是以表揚信為主還是以舉報信為主?一個嚴謹篤學的老師可能會愛之深責之切,會不會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視為不夠愛學生?我們都經歷過這個成長的過程,對我們的父母師長我們每個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過相似的錯覺和誤會,而這些以後就會寫在老師們的評語中么?那麼當這些孩子意識覺醒了,他們會回來改寫我們的評價么?如果把老師對學生的不可量化的愛變成評語變成和利益掛鈎的獎勵,我無法想象,我更傾向於把這愛看做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很不成熟的看法,只當拋磚引玉。雖然身為一個小人物,我也要認真考慮說出我想說的,因為我愛我的職業,我的孩子,我的祖國,所以我尤其關心這個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您正在瀏覽: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網友評論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