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範文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範文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範文 標籤:讀書思廉 教人幸福地生活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

  這本書以無立場方法論重新分析了幸福和公正問題,試圖重建一種綜合中西理論優勢的當代美德倫理學。其中關於幸福的兩條原則:自成目的和他人禮物,典型地表達了作者在美德倫理學上的當代推進。

  翻開這本書,我不禁大為頭疼,這是繼《教育哲學》之後又一本略微晦澀難懂的書籍。果然讀第一遍時,毫無頭緒。儘管作者已經將重要的句子加粗,仍然在我可憐的、貧乏的理解之外,如:“任何一種‘應該’都有可能是不應該的”。讀了兩遍都一頭霧水,直到聯繫上下文時才明白,這句話是在論證規範是必須的,但它在價值上不值得尊重,重要的是人性,而不是規範。要區分生活本來的樣子和它“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就引出生活的意義。現代社會傾向於以形式去掩蓋內容,而實際上生活不是為了社會機制,而是為了生活本身的意義,社會須服務於生活。

  生活以人為本,生活的本意是創造幸福,什麼樣的生活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作者繼而提出“可能生活”這一概念。可能生活是以“可能世界”為背景創造的。“可能世界”是萊布尼茲以來非常重要的邏輯和哲學概念,他認為可能世界是由無數個現實組成的。同樣,可能生活是指如果一種生活是人行動所能夠實現的,那麼就是一種可能生活。可能生活越多,生活也就越豐富,而生活的規範手段——倫理學從根本上只有兩個問題:幸福與正義。因為人什麼都想要,一切以利益為中心。接下來的章節論述了倫理規範的各項指標或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幸福就等於是好的生活。如故不能追求幸福,聖湖就變得毫無意義,因而過於不幸的人有禮有自殺,儘管自殺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不明智和不允許的。對於可能生活,作者是這樣理解的:例如某人缺乏友誼生活,我們不能認為他其實想要但假裝不要友誼,因為他在主觀上可能真的不想要;也不能因為我們想要因此認為他也想要。因為一個人的生活不能衡量他人生活。因而,某人缺乏友誼之所以是一種不幸(無論他是否意識到),是因為他作為一個人本來意味着可以獲得友誼的幸福且本來可以獲得這一幸福,不管一個人想不想要,但缺少一種可能生活就是缺少一種可能生活。

  要論證作者提出的可能生活的合理性,作者提出了“無立場”懷疑論。正如在導論中提出的“任何一種應該都有可能是不應該的”這一論點,例如,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應該拾金不昧,之類的句子沒有被尊重的理由。現代倫理道德規範只是確立我們行為的標準,而不是真理。也就是說,它不一定是正確的,即使是真理,也只是相對正確。但是,去哦們可以懷疑真理,卻不能動搖真理。任何一種立場都可以懷疑,我們依靠的就是存在。如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通過連續發問讓人們認同他的觀點,然而他的提問也是自己內心情感、態度的反映,不是存在,因而,這一方法是由漏洞的;再如斯金納,他的方法實質上是讓人們為了另一些利益(不被懲罰)而放棄一些利益——遵守道德規範;又如現代倫理學,分析的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個別行為和特定利益,所以從來都不關注人性。

  作者對於現代倫理學的批判是尖銳而深刻的,集中體現在本書的附錄中。我最欣賞,也由衷讚歎的是附錄一:兩種罪行和閉着一隻眼的倫理學。什麼樣的罪行最需倫理學關注?作者提出了兩種罪行:一是極端犯罪,而是瘋狂犯罪。極端犯罪例如搶銀行,恐怖襲擊之類,窮凶極惡,確實有着明確目的和利益取向的、頭腦清醒的罪行;而瘋狂犯罪則是“為罪惡而作惡”,如虐殺戰俘,虐待兒童等等。有兩部關於變態心理和犯罪的電影,我很喜歡,是《槍王》和《七宗罪》,罪犯失去了理智和人性。

  倫理學最應關注的當然是後者。然而,現代倫理學在規範社會秩序,塑造令人滿意的道德生活方面卻非常欠缺,似乎人人都不滿,似乎很少有人能做到。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可以用一件小事來說明。如果一個學生想要他的成績達到60分,那他自豪把目標定為80分,如果他僅僅定60分,那麼很可能,他60分都考不到。規範亦如此。現代倫理學規範給予人們最低的要求,於是人們達不到這個要求。沒有美,善就沒有意義;沒有深刻的生活,規範就沒有意義。

您正在瀏覽: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範文
網友評論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範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