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圍城》有感

讀《圍城》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圍城》有感 標籤:圍城 十月圍城

  今夜,我們來談談愛情

  ——讀《圍城》有感

  "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一

  談到愛情,我是一個挺保守的人,二十年來守身如玉,簡歷算是一張空空白紙,然尤擅紙上談兵。

  我愛琢磨這事兒,而且越琢磨越不是滋味。我總覺得似乎在一些偏見里,愛情是一件略顯庸俗的事情。

  我不知道這麼說是否準確。撇開早戀和中小學教育的瓜葛不談,和追求事業、學術科研、家國情懷、公益志願、GDPGPA等種種相比,愛情都稍顯逼格不足,上不得多大檯面,倒常常活躍在娛樂版塊:遠至某某明星的花邊緋聞,近至男女生節滿眼橫幅標語、活在朋友圈裡"花樣會玩"的秀恩愛和"屢遭暴擊"的單身狗。

  稍微戳戳腦子,倒也就明白了,愛情畢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幹嘛要扯上那些高大上之物來強行相比。茶餘飯後調侃調侃、權為工作學習之調劑調劑,也就好了。但也正因愛情之為人人共有之私事,誰也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意義。透過愛情,一個人能感受到幸福與自我價值;透過愛情,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發複雜緊密;再往大了說,透過愛情,種族的繁衍得以延續,物競天擇的生存鬥爭披上了一襲浪漫的外衣。

  試想,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從相識到相愛,從陌生到走完一生。想想就覺得很不可思議,這裡面會有多少奇妙的緣分和故事。有幾多少年少女,在多少青春時光里,抱有一份對愛情的美好想象,在腦海里孜孜編織着那個完美的身影。

  想起《致青春》,當時有句短評挺火:"電影告訴我們,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但我想,青春的想象卻始終屬於每一個人,誰也無法剝奪。

  又想起男生節那天,路上遇到三兩女生談笑:"趕緊找個男票吧,有了男票就好了。""想啥呢,男朋友包治百病是吧?"當時路過的我,感受是萌萌噠。類似的調侃,平常聽得不少,也說得不少。

  調侃之餘呢,卻開始慢慢地習慣一個人的新生活,過去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忙起來的時候,沒有功夫去想象兩個人在一起會如何,而只有在一星半點的閑碎時光里,心底會偶爾泛起漣漪,盪起一些小小的神傷和嘆息。

  二

  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我遇見了《圍城》。

  讀它的過程里,一些已有的體驗得到共鳴,一些未經的故事緩緩鋪開,就彷彿在重溫舊友的音容笑貌,又有幸提前結識了一群新朋。我願意用下面幾段略帶嬉鬧的描述,概括書中的人物與感情線索,儘管它可能膚淺片面、不負責任:

  小說主人公名為方鴻漸。在我眼裡,他被夾在平民百姓與名門望族的中間,是個海外歸來的偽富帥,也是個有着假文憑的"名校潘".他一生平庸,人性中最大的特點,也正是最大的弱點,就是懦弱。他的其它種種品性,諸如單純、善良,似乎都離不開懦弱的本質,都可以被冠以懦弱的修飾,謂之"懦弱的單純"、"懦弱的善良".他愛耍嘴皮子、能抖一手好機靈,有的是小聰明,卻又未曾練就圓滑老成的處世本領,不諳人情世故。他的胸膛里始終揣着一小股熱血、裝着沉甸甸的尊嚴,卻又缺少捍衛這份尊嚴的能力。

  而《圍城》所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方鴻漸與幾位姑娘、一名好友的故事。鴻漸留學歸來,先是被鮑小姐勾搭(或者說相互勾搭),然後被蘇小姐相中。因為蘇小姐,還惹出了"情敵"趙辛楣。在忙着躲避蘇小姐、還要被迫與情敵撕逼的同時,鴻漸卻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唐小姐,一往情深地欲結連理,又一塌糊塗地無疾而終。感情受挫的鴻漸離開家鄉,方趙才得以解開情敵之誤解,終成基友之佳話。旅途中,鴻漸與他今後的妻子——孫小姐相識。中間種種略去不表。婚後,方與孫拌嘴不斷、大吵連連,小說在兩人的激烈衝突里劃上了沉重而略帶諷刺的句號。

  以上略去了許多情境背景,沒讀過原著的人或許會覺得有些突兀。這四位小姐在書中所佔分量不同,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感情:

  鮑小姐是一個風流女子,鴻漸與她的關係僅是基於年少氣盛的肉慾。

  蘇小姐是一位掌控欲不小的白富美、女博士,她所希望的,是天下優秀男子都為之傾倒。於鴻漸而言,這段關係是被倒追的煩惱,他所想的只是如何不失面子地逃離。

  唐小姐則是靈性少女、鴻漸的夢中情人。在與唐無疾而終的這段關係里,或許能這樣描述鴻漸:兩眼閃光、頭腦發熱、心頭似有小鹿亂撞,既巧舌如簧又拙嘴笨腮,既小心翼翼又躁動不已,既情願相信又多慮多疑。鴻漸就像一隻勤勞蠢萌的春蠶,一心吐絲編織甜蜜斑斕的愛網,最終卻一頭悶死在繭蛹里。鴻漸充分發揮了雄性動物的想象力——最終分離的哀傷,甚至都是他自行構想的。我願意把這段感情稱作少年之愛,瀰漫著荷爾蒙和夢幻的氣息,熾熱而甚至略帶魯莽。

  而孫小姐呢,是一位具有獨立精神的普通大學生。鴻漸對她或許有幾分萌動,有幾分曖昧,有幾分歡喜,卻沒有當初對唐的熾熱濃烈。最後,兩人帶着幾分糊塗地走到一起,倒有些像是基於不討厭的相互取暖。《圍城》彷彿想說,這就是現實的婚姻。至於結局的黯淡,已在情理之中,有一種深沉的真實感。或者說,至少是某種現實可能性的真實感。

  三

  我從《圍城》里讀到了種種愛情,也讀出了自己的愛情觀。方鴻漸的身上,赫然有着自己的許多影子。

  如果要給現在的自己下個定義,我想該是少年之愛的中期或晚期:

  曾經不夠勇敢、或者說仍有顧慮,而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

  曾經順着衝動,笨拙地表明心意,被拒后經歷清醒、冷靜、可能還有些故作淡定,最後裝一把看破紅塵的樣子進行所謂的"實力分析";

  曾經抱着雞湯的幻想"做更好的自己,等待那個人在拐角處不經意地出現";

  常常懷有自疑與不自信,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懷着對平庸的不甘乃至惶恐,警告自己應該時時刻刻保持奮鬥和努力。

  後來呀,才開始漸漸了解,單身自有單身的好處。兩個人的生活或許更暖,但也更擠,需要學會悉心照顧、學會相互包容;而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我可以天馬行空、隨心隨性,多了自由,少了拘束和負擔。

  才開始漸漸懂得,自己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更要學會自重、自愛和自立,接納自己的開心與不開心,善待自己的情緒和品性。縱使只有一個人,也可以和自己愉快地相處、精彩地生活,更何況我從來都不止是一個人。

  讀了《圍城》,才開始漸漸認可,愛情與婚姻里沒有最好、也沒有最完美的人,只有更合適、更能相互理解體貼的人。縱使如此,衝突和矛盾也不可避免,感情的維繫需要包容、體諒乃至忍耐。畢竟,哪家孩子沒有見過爸媽吵架,可一路小吵大吵,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依然攜手同舟、偕老白頭。

  只是,那些能持續長久地轟轟烈烈、你儂我儂、忘我忘他的愛戀,終究是極少數、幾乎不存在的,又或許,只能活在肥皂劇和一些少年少女的青春想象里。《圍城》告訴我的,是現實與想象的差距。

  四

  我覺得,關於愛情,最終還要歸結到"你想要什麼生活"的宏大命題。

  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可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自己想要的狀態。而我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呢?老實說,其實我一直都沒太想清。但我仍時常羨慕這樣的一些情侶:兩個人在一起,依舊忙得很充實,有各自奮鬥的方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生活里不只有膩歪和虐狗,還有理想和遠方。

  就讓時光再蹉跎蹉跎吧,我希望當下的我能一個人好好地生活,也能預備好迎接或許會又或許不會出現的她,在匆匆的年歲里,始終不喪失愛與被愛的能力。

  看來,這篇感想的結尾終究逃不過雞湯與童話的味道。畢竟我早就交代過,自己還只是少年之愛的中晚期,葯不能停。青春的想象屬於每一個人,我還想把自己那份繼續留着。《圍城》教給我的現實,還要等着自己到生活里親身體驗。

  感謝每一位看到這裡的讀者。如果你抱着與我相似的期待,那麼,在此獻上我最真誠的祝願:願你終能遇見心中所屬,共品愛情的喜悅。

  謹以此文,紀念我二十年來所有的青春念想。

  文字:成方(化名)

您正在瀏覽: 讀《圍城》有感
網友評論
讀《圍城》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