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目標》讀後感

《目標》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目標》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目標》讀後感

  花了三天時間,饒有趣味的讀完了高德拉特博士的着作《目標》,此書以小說的形式,說明如何運用近乎常識的邏輯推理,解決複雜的管理問題。整部着作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遠,給人以深刻的啟示——任何事物的本質都是簡單的。

  《目標》中的鐘納教授採用提問的方式,給廠子羅哥啟示,讓他自己尋找事物的本來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力挽狂瀾、工廠扭虧為盈,羅哥及同事不但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職位上有了晉陞。

  《目標》一書中對傳統的製造業一些概念和一些績效的衡量標準有了顛覆性的定義。這些定義緊緊與公司的目標相關。

  本書首先給出了公司的最根本的目標:賺錢。這個很好理解,但是在公司運營的時候,卻經常被一些其他的目標所干擾,以至於人們常常忘記成立公司的初衷。比如,製造業最經常說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這些目標最公司來說,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若以此來作為衡量公司的標準,則往往造成公司報表很好看,但公司實際上卻不賺錢的現象。

  有了衡量指標和統一的認識,羅哥團隊開始反思工廠的管理,找出了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工廠一直注重效率,而局部的效率提高,對工廠的有效產出並沒有貢獻,比如機器人的使用,使局部工作效率提高,零件單位成本降低,但公司業績不升反降;再比如: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廠,是非常沒有效率的。等等如此。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製造業的“金科玉律”,並不是恆定不變的真理。鍾納博士給出了其中的原因,因為每個工廠都並存兩種現象。一個現象就是“依存關係”,另一個現象就是“統計波動”。

  所謂“依存關係”就是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各個工序之間存在先後次序,一個工序或一串工序完成後,另一個工序才能開始,後面的工序依賴前面的工序。

  “統計波動”:某一類信息我們無法精確的預估,只能進行估算,估算方法不同結果也就有出入,也就屬於統計上的波動。在有了這些概念后,羅哥開始將相關理論與工廠的實際相結合,以尋求工廠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陪兒子進行遠足的過程中,羅哥負責帶隊,通過觀察隊伍的行進速度,羅哥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隊伍的行進速度,取決與隊伍中速度最慢的人。若此人在隊伍中間,則隊伍的長度會被無限拉長。因此,羅哥想出一個好的主意,把行動最慢的孩子賀比放到了隊伍最前端,並讓其他同學分擔他的負重,最後隊伍順利到達露營地點。

  由此,羅哥想到限制工廠有效產出的是工廠里的瓶頸工序。於是問題就變成:如何尋找工廠的瓶頸。經過一番討論和嘗試,最終工廠確定了兩個主要的瓶頸工序。

  其中一個發現讓人深思:如果瓶頸工序,停工一個小時,其影響效果等同於工廠停工一個小時。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可是居然很多人都會忽略。

  本書的奇妙之處在於用一個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了一個沒有深奧原理的常識。此書不但讓人對企業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讓人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世界萬物都有其內在的秩序和機理,而內在的秩序和機理往往很簡單,我們抓住了事物的內在,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正如在文章的最後,升為事業部主管的羅哥對未來工作擔心忐忑,不知如何培養自己能力的時候,想到其實他所要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回答以下用那個該三個問題——“應該改變哪些事情”、“要朝什麼方向改變”、“要如何改變”。

  所以,抓住事物的內在秩序和機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事物的很多本質是想通的,正如鍾納教授雖然是物理專家,雖然沒有在工廠呆過,可是通過對其內在的了解,對工作的情況可謂是了如指掌。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不要迷信所謂的“真理”。真理總是被不斷發現,不斷被推倒的,世界上沒有永恆的真理。企業管理有不少“金科玉律”,可是這些金科玉律真的都是合理的嗎?真的都適應你們公司的情況嗎?一切行動的準則都應該從目標出發,而不是死守所謂的“真理”。

  再次,事物是永恆變化的,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因此,在企業管理中要時刻審視已有的規章制度是否適應與企業的目標和發展,若不適應要儘快調整。

  最後,時時刻刻牢記企業的目標,目標是一切行動的準則,不要在激烈的競爭或紛亂的市場中,背離企業的目標。人生也是如此,要時刻記得自己的初衷,不要在浮躁的環境中,迷失了自己。

您正在瀏覽: 《目標》讀後感
網友評論
《目標》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