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我可以坦誠相見,我並不為我們的國家感到慚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於眾,因為我並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們的塗脂抹粉,她會再一次恢復平靜,並且她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如此自白,林先生的性格便躍然紙上,令人情不自禁產生這樣的念頭:“這定是一個率真的作家。”
歷來並不乏剖析中國人品性與生活習性的文章與著作,但讀來或則過褒揚近乎諂媚以期宣傳之效果,或則過批判近乎無情並因之令人悲憫而缺乏客觀性。一本闡述中國的著作,它的價值應足以當得起闡述中國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點毛病。這樣的作者必須立於客觀的地位,其客觀的程度足以領悟全部中國人民的旨趣,這樣的人才不是輕易找得到的。但正如賽珍珠女士所說:可是出乎不意,與歷來偉大著作的出世一樣,《吾國與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滿足了我們一切熱望的要求,它是忠實的,毫不隱瞞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並與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應的廣泛深入的比較。你會驚嘆於作者簡純的風格,而這種簡純偏又不影響作者對真理領悟的陳覽。
林先生確是立於了客觀的地位,無論是揭露中國的弊端,抑或是陳述其美好之處,他總是在扮演着一個敘述者的角色,但絕不只是信息的傳送者,我們往往被他感染。
有時,我們甚至會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寫的,如若是中國人,怎能這樣坦誠,信實而又毫不偏頗地論述他的同胞?可細讀全書,這又分明是一個中國人寫的!如若不是中國人,又怎能如此富有詭辯與學識,幽默與澄明將中國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讀起林先生的文章,腦海中想到的竟是魯迅先生,總不免要作一番對比。後者往往讓人醍醐灌頂卻又悲憫無奈,而前者雖平淡謙和卻極具啟示。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這本書是寫給純樸而忠恕的一般人的”,這也就是為何此書能夠與絕大多數的讀者達到認知上的共鳴與契合。
這裡,我僅摘錄一段本書中作者關於道教的論述,供大家欣賞。“每個中國人的心頭,常隱藏有內心的浮浪特性和愛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於孔子禮教之下倘無此情感上的救濟,將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國人民的遊戲姿態,而孔教為工作姿態。這使你明白每一個中國人當他成功發達而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失敗的時候則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付鎮痛劑,所以撫慰創傷了的中國人之靈魂者。”
相關範文
-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 ·吾國教育病理讀後感
- ·文章《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讀後感
- ·《吾心》
- ·七律《吾今幾位守高堂》
- ·淺議《吾日三省吾身》
- ·談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
- ·愛國與敬業演講稿
- ·論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基點
- ·愛國演講:愛國與責任
- ·再寫與吾
- ·傾盡天下—紅巾贈與吾之愛
- ·與吾夫
- ·吾誰與歸?誰與吾去?
- ·電影《鄭培民》觀后感想
- ·觀看電影《鄭培民》《張思德》有感
- ·觀看影片《鄭培民》心得體會
- ·《地球公民》觀影心得
- ·讀《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有感40
- ·觀電影《十二公民》有感800字
- ·觀紀錄片《尚技·人民》有感
- ·觀《十二公民》有感
- ·讀《管子牧民》有感
- ·文章《民》有何意義
- ·文化的隱痛——讀賈平凹的《我是農民》
- ·四年級寒假讀後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小學生寒假讀後感作文:《綠山牆的安妮
- ·童話讀後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讀後
- ·教育專著讀後感:《我的教育理想》讀後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好教師就是好教
- ·兩學一做讀後感:《把信送給加西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