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縣域經濟如何在競爭中發展

縣域經濟如何在競爭中發展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得得9

縣域經濟如何在競爭中發展 標籤:職位競爭 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法則不僅要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激烈競爭中得以貫徹,而且也必然要在區域之間競相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作用。這種區域之間的競爭是否客觀存在?我們如何把握競爭態勢,學會運用市場法則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本人擬對此談點淺見。

  一、要清醒認識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的大趨勢,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文件、報告中“發展”是利用頻率最高的詞句,幹部、群眾議論最多、最關注的也是“發展”問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已經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共識。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心所向。從沿海到內地,從北方到南方競相發展的凱歌頻傳,令人振奮。發展之所以成為大趨勢,原因在於:其一,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黨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關鍵所在,是各級黨委政府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當然也就是衡量各級黨委政府有沒有作為的重要標誌;其二,發展是解決一個地區、一個縣所有問題的基礎,現在群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入學難、就業難、飲水難等所有的熱點難點問題都需要靠經濟的發展來解決,地方政府要解決這些難題唯一出路就是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其三,發展是群眾的最大利益。沒有發展,經濟搞不上去,就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發展的快慢、好壞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所以,鄧小平說“發展才是硬道理”。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計劃經濟年代地方的發展是納入國家的總盤中,依靠國家的投資來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也有中央的政策和項目傾斜,如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但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主要的還是靠市場的作用,靠地方自求發展。這種市場主導經濟力度明顯增強的大趨勢,需要我們有清醒的認識。發展有一個機遇問題,誰抓住機遇,誰就搶到了發展的先機,誰就能搶先發展。無論區位交通、基礎條件、人文環境的差異有多大,但擺在大家面前的發展機會是均等的,關鍵就在於誰先抓住了機遇。我們要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敢想、敢闖、敢冒、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在競相發展中搶先發展。

  二、要正確判斷縣域經濟發展的競爭態勢,選准加快發展的主攻方向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是公平的,各地之間的競相發展機遇是均等的。縣級領導在發展縣域經濟中首先要更新觀念,提高競爭意識,要從計劃經濟時代的“條子經濟”、“路子經濟”、“關係經濟”的誤區中走出來,把發展定位在科學的競爭觀方面,在科學的競爭觀的指導下,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競爭中求發展。為此,就需要把握各地之間競相發展的態勢,並據此決定發展戰略,採取發展措施。從目前看主要已初步形成下列基本態勢。1、體制的競爭。創新體制機制,排除競相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這是競相發民的基礎性工作。企業改革不到位,市場競爭主體不活,就無法參與競爭;市場體系不完整,沒有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經濟就活不起來;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不從過去直接管理型轉向主動服務型,投資環境就好不起來。2、資源的競爭。首先對資源優勢要有辯證的認識。資源優勢是相對的,有着豐富的資源但浪費資源致使資源枯竭,優勢就會轉化為劣勢;有的資源是可以再生的,如森林資源,因此,只要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就可以達到永續利用;有些看起來很不起眼、微不足道的東西,其實是一大資源優勢,如南方一個縣過去對竹葉看不上眼,後來發現日本市場十分搶手,開發起來后成為這個縣出口創匯的大宗商品;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資源優勢,但不是所有的資源都偏愛某一個縣市,有礦藏資源、水利資源、森林資源、旅遊資源、人力資源等等。所有的資源只能擁有其中的一項二項或幾項,發揮優勢,就是實現資源與技術、資金的結合,並在國內外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這樣才能使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目前圍繞短缺資源、珍稀資源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怎麼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是當前競爭相發展的一個熱點問題。3、環境的競爭。環境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功能齊全的硬件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等等,所有這些都構成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好的投資環境具有對資金、人才、技術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因此,建設和優化環境也就成為各地競相發展的重要課題。4、人才的競爭。我們現在正處在知識和技術爆炸的時代,人才是知識和技術的載體,有大批尖端的、高層次的人才,就可以在競相發展中居於有利的位置。因此,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就成為競相發展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同時,“借腦生財”、“引智生財”也是競相發展的重要話題。許多地方通過架設知識與經濟聯姻的橋樑,讓高校科研部門的技術和專利與企業對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開發新產品,不僅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位置,而且優化了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因此,實現知識與經濟融合也成為競相發展的重要問題。5、實力競爭。對實力也應該有一個辯證的認識。堅實的物質基礎和雄厚的資金是一個地方發展的物質要素,但落後、貧困的地區不應該因為缺乏實力而永遠落後。實力不足的地區可以“借力生財”,即可以引進利用他人的實力,如通過設計好項目、大項目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實施集團帶動戰略,就可以使劣勢變為優勢。

  三、要切實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學會在市場競爭中求發展競相發展機遇均等,發展快慢關鍵看誰先抓住了機遇。凡是發展比較快、比較好的地方,都是在市場競爭中有高人一籌的謀略,闖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所謂“深圳模式”、“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泉州模式”等等。為此,我們要在正確把握競爭態勢的基礎上,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學會運用市場法則推進發展。重點注意解決好以下四個問題。1、要創造新優勢,在競相發展中占居有利的位置。一方面,要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自然資源優勢明顯的要善於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前提下發展資源開發型項目,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益;老工業基地要通過嫁接改造、兼并收購,通過改造重組達到優化升級;區位交通瓶頸突出的地方,要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的同時,注重發展具有運力少、價值高特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等等。另一方面,也是關鍵的一面,就是要創造新優勢,使劣勢轉化為優勢,讓潛在的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優勢。深化改革,實現體制創新;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機制,實現人才強縣戰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抓好環保,保護生態,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及加快政府職能轉換,等等,都是創造或再造新優勢可以重點突破的工作,我們要根據競相發展的需要,採取重點突破,尋求整體推進的辦法,爭取在競相發展中處於有利位置。  2、貫徹科學發展觀,減少縣域經濟發展的成本代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更加強調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防止經濟大起大落。為此,我們在競相發展中,要首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從“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惡性循環中走向速度、效益、質量、結構相統一的路子上來;要有效控制人口,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走出一條後人也可以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上來。3、要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實現在競爭中國共產黨同發展。競爭與合作的辯證統一、有機結合,存在於市場經濟的實踐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如此,區域之間的競相發展更是如此。特別是在全國一盤棋當中,區域之間的分工和協作,片面強調局部的發展和局部的利局,不僅會影響當地的局部發展,還會損害整體利益。如片面強調局部利益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破壞全國統一市場的地方封鎖,其結果是保護了落後,保護了違法經營,最終使自己難以擺脫落後貧窮的狀況。當前,在競爭中的合作,應重點在: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為紐帶,加強山海協作,實現優勢互補;以名牌產品、拳頭產品為龍頭,按照專業化分工的要求,擴散另部件,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上,培植企業集群;以農副產品的深度加工企業為龍頭,走出一條抓龍頭、建基地、拓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的新路子。4、要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總的要求以市場為取向,轉變政府行政理念,轉換政府職能,改變政府行為,從而把政府改造為服務的政府、透明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誠信的政府。

  作者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您正在瀏覽: 縣域經濟如何在競爭中發展
網友評論
縣域經濟如何在競爭中發展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