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脫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脫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小景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脫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社會實踐

  着眼長遠打基礎實幹創新圖振興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脫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中國共產黨**縣委書記###

  古語曰:郡縣治,天下安。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關鍵在縣域經濟。如何加快縣域經濟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是各級黨委、政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課題。**縣是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轄14個鄉鎮,397個行政村,60萬人口,國土面積775平方公里,耕地72萬畝。“南崗北窪中間多河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1998—2000年連續三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經濟社會發展受到重創,一度陷入“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境地。近年來,面對災后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特殊情況,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卧薪嘗膽打根基,苦拼實幹謀發展,創新爭先圖振興,不僅徹底擺脫了災害陰影,而且許多工作實現了歷史性大突破,開創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2003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是2000年的1.2倍、1.5倍和1.3倍。

  一、堅持謀發展先打基礎,聚力量備足後勁

  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的突出問題,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因素。為此,我們把夯實基礎、備足後勁作為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大打了一場基礎設施建設翻身仗。一是搶抓機遇,決戰決勝公路建設。公路通,百業興。為徹底打破公路建設滯后這個制約**發展的“瓶頸”,2002年,我們搶抓省市大力支持公路建設的機遇,果斷作出了決戰“公路建設年”的重大決策,先後爭取到總投資4億多元的公路建設項目資金,並創新機制,縣內多方籌措“村村通”資金6000多萬元,一年新修改造各級公路600多公里,比建國以來**所修公路的總和還要多,不僅實現了鄉鄉通二級、村村通油路,而且相當一部分行政村實現了村內通,**百公里通車密度由過去的不足50公里迅速提升到125公里。以此為契機,我們瞄準“構建大交通網,拉動大經濟圈”的目標,藉機擴大戰果,繼續加大公路建設力度。目前,加上正在修建的漯平高速公路,**已構成了五縱五橫的交通大框架和高速公路、省級幹線公路與縣鄉村地方道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交通落後的狀況已成為歷史。二是城鄉互動,強力推進城鎮建設。城鎮建設是拉動地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近年來,我們本着為群眾創造優良生活環境的目標,以創建生態宜居城市為載體,牢固樹立經營城鎮理念,創新城建籌融資機制,先後籌資4000多萬元,對城區主幹道進行了高標準整修改造,硬化了城區130多條背街小巷。深入實施了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工程,城區基本實現了巷巷通、街街綠、路路新、處處亮,城市品位明顯提升。14個鄉鎮產業特色逐步凸現,城鎮框架不斷拉大,城鎮功能日臻完善,我縣省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北舞渡鎮一直在全市小城鎮建設中處於領先位置。三是自加壓力,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們緊抓扶貧開發和駐村工作機遇,大力實施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奪取了全省紅杯賽“八連冠”,累計爭取除澇、灌溉、滯洪區安全建設等各類資金1億多元,大大改善了農田水利基礎條件,提高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我們多方籌措資金,大力加強電力、通訊、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的大建設,成為**加快發展、脫困振興的強大支撐。實踐證明,欠發達地區只有正視現實,不急功近利,堅持謀發展先打基礎,聚力量備足後勁,才能儘快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精力抓重點

  我們感到,作為經濟欠發達縣份,發展任務重,財力有限,抓工作不能貪多求全,面面俱到,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精力抓重點,以點帶面活全局。基於此,近年來我們堅持每年集中精力干成干好一兩件事關**發展大局的大事、要事,通過開展公路建設年、林業生產決戰年、項目建設年等活動,不僅實現了**公路建設、林業生產、招商引資的歷史性突破,而且也帶動了全縣整體工作的紮實有效開展。

  比如在抓農業農村經濟方面,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特色鄉鎮和經濟強村建設這個載體。我們感到,要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必須跳出“大而全”、“小而全”、“照搬模仿、盲目跟風”的誤區,樹立“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新觀念,走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的路子,靠特色提高競爭力,靠特色創造高效益。為此,2003年,我們把建設特色鄉鎮、培育經濟強村作為提升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點,強力推進,指導各鄉鎮聚精會神抓特色優勢產業,收攏拳頭育村級發展典型,從而達到興一業、帶多業,強一村、活全局的目的。目前,全縣14個鄉鎮立足本地特色優勢,科學選定了各自特色產業。同時,從全縣397個行政村中篩選出17個有“雙強”班子、有產業基礎、有發展潛力的村傾斜力量重點培育。對確定的區域特色產業和擬培育經濟強村,實行了縣直有關職能部門“聯鄉包村”幫扶制度,並在扶貧開發、駐村工作、信貸資金、土地徵用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目前,文峰鄉的園林花卉、小雜果,章化鄉、孟寨鎮的煙葉生產,北舞渡、吳城兩鎮的商貿和城鎮建設,馬村鄉的蔬菜種植等已初具規模,17個擬培育經濟強村發展勢頭喜人,全縣初步形成了鄉鄉有特色、強村競發展的農業農村經濟新格局。

  又比如在抓農業結構調整中,我們突出了林業這個重點,把林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突破口和富民興縣的一個大產業來抓。按照“一年大發展,兩年補充完善,三年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2002-2003年,在全縣強力開展了“林業生產決戰年”活動。推進中,我們緊抓明晰產權這個核心,以林木私有化為方向,以培育大戶為重點,探索推行了置換土地、返租倒包、公開拍賣、林隨地走等多種營林機制,一舉實現了林業生產的歷史性突破。全縣新植樹木1700多萬株,高標準綠化縣鄉村通道500多公里,完成四荒及成片造林10萬多畝,發展小雜果及園林花卉1.5萬多畝。林業的大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帶動全縣發展各種林間套種面積10多萬畝,並催生了200多家木材加工廠和上百座林糧牧、林草牧、林果牧等多種立體種養農業莊園,形成了林業興起帶多業的良好局面。去年,全省林業生產現場會和漯河市林業生產機制創新現場會先後在**召開。實踐證明,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有所不為才能有大作為。這幾年,我們就是集中精力每年側重於一兩項重點工作,實實在在干成了幾件事關**長遠發展的大事實事,從而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堅持民營化方向,長抓工業不動搖

  欠發達地區實現脫困振興,重點和難點在工業,希望和出路也在工業。近年來,我們堅持“工業興縣”旗幟不動搖,在多種條件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始終把工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源緊抓不放。一是深化改革促新生。**工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曾一度輝煌,初步形成了幾大支柱產業,但由於多種原因,前幾年出現了嚴重滑坡。近年來,我們瞄準民營化方向,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按照真改實改、徹底改改徹底的指導思想,堅持因企制宜,採取租賃經營、承債購買、抵貸返租、破產拍賣、分塊搞活等模式,先後對十幾家縣屬公有企業進了徹底改制,使企業走出了困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二是招商引資抓引進。我們依託本地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和現有企業存量資產優勢,先後成功招引了上海閔原電器、浙江華宇木業、北京鼎諾公司、河南奧克啤酒、漯河銀鴿紙產等20多家投資超千萬元的外地企業落戶**,從而迅速膨脹了縣域經濟總量,激發了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三是技改上項增後勁。我們對改制后一些優勢突出、結構合理、發展潛力大的重點企業,通過給政策、優服務引導其技改上項,促其擴規模、提實力、增效益。近兩年來,全縣工業企業新上舒潔惠高檔精品窖、騰飛化工合成氨、舞光紙業1760多缸長網紙機、平升植物油高檔色拉油等重點技改項目20多個,總投資近6億元,形成了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和爆發點。目前,**已初步構築起非公有制超億元企業群體競相發展、各類企業加快趕超的工業發展新格局。2003年,全縣限額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3億元,實現利稅6000多萬元,均創近年來最高水平。

  四、堅持擴大開放,善借外力促發展

  區域經濟“無外不快、無外不活、無外不強”。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要迎頭趕上、加快趕超,僅靠自身力量十分有限,唯有搶抓機遇,擴大開放,借勢起跳。去年初,我們在認真審視經濟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把擴大開放、招商引資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戰略之舉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並把2003年確定為全縣的“項目建設年”,動員全縣上下招項目引資金,藉助外力促發展。一是解放思想抓觀念。我們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推動項目建設的“先導工程”,在全縣叫響了“**要振興、項目來支撐”、“投資者是上帝、引資者是功臣”、“吃虧就是解放思想、讓利就是更新觀念,外商發財、我們發展”的口號,通過外出參觀考察換腦筋等多種措施,營造了人人議招商、人人想招商、人人參與招商的濃厚氛圍。二是打造平台建園區。我們充分利用廉價土地優勢,採取政府代理、業主開發等多種形式控制部分土地,創辦了四大創業園區。通過配套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供特優服務等,使四大創業園區成了外商投資創業的熱土,**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龍頭。三是創新方式求實效。我們結合**實際,借鑒外地經驗,成功探索出了項目招商、以企招商、以地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招商方式,增強了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四是標本兼治抓環境。我們在不斷改善硬環境的同時,把軟環境作為整治的重點,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成立了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探索推行了重大項目領導代理服務制、外商投訴必查制、危害經濟環境積分制、民主評議行風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硬起手腕,嚴厲打擊各類危害經濟環境的人和事,切實營造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2003年全縣共簽約外來投資項目130多個,資金總額突破14個億,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個,目前都在加緊建設,這些項目進入見效期后,必將促進**經濟跨越式大發展。實踐證明,欠發達地區要克服自身不足,加快趕超步伐,必須藉助大開放,實施大開發。

  五、堅持真心為民,以人為本激活力

  事在人為,業在人創;人心齊,泰山移。欠發達地區要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居弱圖強、加速發展的強大合力。近年來,我們始終把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潛能,營造突出人本優勢作為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關鍵之舉緊抓不放。一是務實為民聚民心。我們在全縣叫響了“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誇獎”的口號,大樹務實重干導向,弘揚真心為民之風。縣四大班子領導率先垂範,影響帶動了各級幹部不急功近利,不追風趕潮,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以務實為民、埋頭苦幹的作風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二是加壓激勵增活力。我們通過在全縣深入開展“建功杯”競賽活動、深化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等,在全縣樹立了無功便是過、平庸就是錯、有為才有位、無為就退位的鮮明用人導向,從而大大激發了全縣各級幹部解放思想創大業、創新爭先干大事的積極性。三是全力以赴保穩定。我們本着以穩定促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指導思想,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嚴格落實信訪穩定責任制,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化解矛盾,確保了全縣大局持續穩定,**也連年被省市命名為信訪穩定工作先進縣,為我們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提供了有力保證。

您正在瀏覽: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脫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網友評論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脫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