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有些幹部啊,白吃國家公糧了”影片開幕的一句話,足以讓觀影的人肅容。“是啊,不為百姓辦實事兒,可不就是白吃公糧了”楊善洲書記的對白,也引導人不由自主地在心裡自問:“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過了什麼”。電影《楊善洲》以這樣看似隨意但引人深思的對話開始,帶領我們走近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恪盡職守、為民奉獻的一生,讓我在感動中感悟,在學習中自省。

  “燕子南遷,地旱天干”楊善洲看着滿天成群南飛的燕子擔憂地念叨。楊書記從一個遷徙現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風景,而是保山的萬畝旱地和當地農民的憂患,這讓我看到了一個無時無刻不在思慮工作,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民生的幹部楷模。我正式參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經只是信奉並不斷實踐着培訓老師所說的“快速熟悉工作環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發現,僅僅“能工作”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工作的“敏感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心繫工作、心繫責任,不等到問題出現才被動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葉知秋把工作坐在前頭。

  工作並不能單憑一腔熱血和一股不管不顧的衝勁,更要講究做事的方法。電影中,兩個縣為了開閘放水的問題發生爭執,雙方劍拔弩張。楊善洲到場后,只是看似輕巧地建議雙方縣長“換一下位置”,兩位縣長互相考慮了下彼此的處境,最終握手言和,問題迎刃而解。楊善洲退休回到家鄉大亮山,儘管指數的想法在他腦中早已形成,但並沒有立刻發動群眾上山植樹,而是以一部當時風靡一時的電影《廬山之戀》,喚起了大家心中要改變山區面貌的激情。楊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的理念,不僅在職期間創造了一個“滇西糧倉”,而且在退休后創造了一個“綠色大亮山”。

  楊善洲帶頭辦起了大亮山林場,但從不從林場領取報酬,只拿幾十元補貼,不僅如此,楊善洲甚至還經常要給林場貼錢。樹苗要錢買,他就帶頭下山揀別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楊善洲的全部家當寥寥可數,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窩窩頭和紅薯。他在林場二十多年,無償奉獻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場時,他不沾一點好處,不帶林場一根草。長詩《公僕本色》的題記里寫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終。摯愛,無限;大愛,無言;博愛,無疆;”是呀,清貧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堅守了一輩子這位老人就是“善”與“愛”的化身。他用質樸的言行詮釋着黨性,用執着的追求書寫着對黨的忠誠,用無私忘我的拼搏踐行着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風、他的精神,長成了一棵頂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連紗帽,平凡鑄偉大。楊善洲同志一生為草如蘭,一塵不染香到骨;為木如松,兩袖清風昭汗青。楊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覺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追求,為每一位黨員幹部樹立起光輝的楷模。

您正在瀏覽: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網友評論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