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話劇《懷疑》觀后感

話劇《懷疑》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話劇《懷疑》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話劇《懷疑》觀后感

  這只是一個理工科專業畢業、沉浮於創業和商海中的人偶爾追求高雅看了一次話劇之後為了對得起朋友送的票而寫的中學生作文式的觀后感,你不能期待太多。而我,必須抱着“直覺才是最可靠的”,“粗糧才最健康”之類的想法,硬起頭皮,不去想職業劇評人會怎麼評價一個戲劇,才能使自己能堅持把這些寫下來。要知道,距離我上次看話劇已經很久,大概一年多了吧,看的是《喜劇的憂傷》,這也是我會在劇后問那個問題的原因。

  阿羅西斯修女演得最好。人物和演員幾乎融為一體,天衣無縫。一位生活在當代的年輕的女性,擁有美好的生活、豐富的社交的女性,怎麼能把一位50年前修道院里典型的虔誠而刻板的修女演得那麼神似,氣質那麼貼合,對我來說真是個謎。

  詹姆斯修女讓人感覺是毫不費力的本色演出。如果不是劇后的交流,我甚至認為阿羅西斯修女也是本色演出——所以我說文小影演得最好。如果讓觀眾感覺是“本色演出”,我覺得至少說明演得不落痕迹。

  穆勒太太演得很流暢。我沒看過劇本,如果沒猜錯的話,穆勒太太應該是位非裔美國人。她對整件事的態度最初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但是聽到她的敘述之後才能了解到她那套實用主義哲學是使自己能夠承受住生活的苦難的唯一方法。表演者的流暢表演甚至讓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蔡教授如果敢於與這位表達能力超強的表演者產生爭執……我只能對蔡教授遙致祝福,深表同情。如果還有機會當面致以安慰的話,我會說:“從小就以口才着稱的蔡教授啊,你也有今天!”

  弗林神父的表演者在劇后交流中提到他對人物的四種設定。我根據全劇的表演做出的判斷是,這次演出是按照第三種設定來演的——以前有,這次沒有。當然,這個判斷很主觀,完全是個人感受。這個人物太複雜了,這種複雜性從劇中延伸到劇外,從五十年前延伸到十年前再延伸到現在。他被懷疑,試圖掙脫懷疑,他幾乎就是《懷疑》這齣戲本身。我敢說,無論是誰,非“非職”也罷,着名演員也罷,這個人物的表演都會是個挑戰。

  我看過焦晃演的《欽差大臣》,北京人藝的《茶館》、《蔡文姬》、《小井衚衕》、《甲子園》、《窩頭會館》等,七八部吧。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懷疑》這樣的劇目,讓我感覺與當代對接起來了。這非常難得,尤其在這個“戲劇是自由的”只能作為目標的時代。坦率地說,像《甲子園》這種在最後來一番歌功頌德的劇,沒的讓人噁心。北京人藝要是有能耐應該給《茶館》加個第四幕,都不用動太多腦子,前三部的套路都不用變,具體情節從《天註定》裡面隨便拿過來一段就可以。批判、反思、懷疑才應該是戲劇或者藝術的使命和天職(此處可以加一個“之一”)難道不是嗎?歌功頌德算哪門子的藝術?!

  扯遠了。最後,我要對”非職”的成員們致以由衷的敬佩。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我要說,“非職”成員們這種追求人生各種可能性的生活,是多麽值得過啊!

您正在瀏覽: 話劇《懷疑》觀后感
網友評論
話劇《懷疑》觀后感 暫無評論